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激汉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经济法
  • 4篇诉讼
  • 3篇证券
  • 2篇证券民事赔偿
  • 2篇司法
  • 2篇诉讼方式
  • 2篇赔偿
  • 2篇权益
  • 2篇民事
  • 2篇民事赔偿
  • 2篇集团诉讼
  • 1篇代表人诉讼
  • 1篇代位
  • 1篇代位权
  • 1篇第三人范围
  • 1篇多样性
  • 1篇章程修改
  • 1篇证券法
  • 1篇证券法修订
  • 1篇证券集团诉讼

机构

  • 6篇湖南科技学院
  • 5篇南京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江苏省高级人...

作者

  • 12篇李激汉
  • 1篇杨志刚

传媒

  • 2篇证券法苑
  • 1篇法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商学院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法商研究
  • 1篇法律适用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北方法学
  • 1篇湖南财政经济...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美集团诉讼中的特别司法规制及其借鉴意义被引量:16
2017年
英美两国民事诉讼立法对集团诉讼均采取特别司法规制措施。从经济动因上分析,对集团诉讼实施特别司法规制是其发挥规模效应的必要条件。缺乏这种规制,诉讼将会深陷"集体行动问题"和"代理问题"之中;而通过特别司法规制破除两大经济障碍,则可以直接提高集团诉讼的活力,使其避免陷入被实践"束之高阁"的尴尬。英美集团诉讼特别司法规制立法对我国未来代表人诉讼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有必要引入特别司法规制措施来增强代表人诉讼的活力,但应当根据我国社会条件和法律文化严格控制相关规制措施的范围和程度,以实现对其经济上投入和产出的有效控制。
李激汉
关键词:集团诉讼群体诉讼代表人诉讼
经济法制度融合:以权益为中心的理论考察被引量:2
2014年
经济法由权益制度和执行制度构成,两者在内部形成目的与手段的融合。其中,权益制度应处于中心地位,是执行制度的目的之所在。权益制度对公益立场的选择,可为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奠定法律基础,而执行制度在执行方式上不断实现组合和创新。通过对两种制度相互融合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深入分析,可以解释经济法"公私法结合"的独特法律现象。
李激汉
关键词:经济法权益
公司章程修改案两种裁判思路评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前法院处理公司章程修改案中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裁判思路:一种是主张尊重修改章程法定程序的效力,仅对程序的结果即股东会决议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另一种则主张直接从程序入手,要求特定事项的章程修改必须经全体股东同意才有效。哪一种主张更合理,存在争议。通过梳理裁判思路背后的学理基础,发觉前一思路自由裁量依据不足,而后一裁判思路直接与公司法上的程序规则相冲突,具有合理性而又不具合法性。因此,需要从立法上根本解决公司章程修改案的司法裁判难题。具体而言,立法可以考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超级多数决和类别表决制度来完善现行《公司法》上的多数决规则,从而增强其对中小股东的保护能力。
李激汉
关键词:章程修改裁判
经济法制度选择溯源被引量:3
2011年
经济关系主体对经济法的选择,强调的不是事后能否给予公正的裁判,而是事前是否进行了社会成本节约的共同预防。借助经济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发觉经济法蕴含着"经济共同契约"(自然法)精神,这种精神使经济法专注于经济集体浪费或者自我消耗之预防,并通过保护特定经济关系引导公众行为、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协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特殊经济困难或问题。
李激汉
关键词:经济法交易费用
证券集团诉讼辨识标准探析被引量:3
2015年
从英美两种典型证券集团诉讼形态的具体制度中可以归纳出证券集团诉讼辨识的一般要件和特别要件。一般要件是通过司法确认完成对"集团"的拟制,而特别要件则为诉讼必须具有证券损害赔偿之诉因。国内对证券集团诉讼的认识忽略了司法权在"集团"拟制中的运用,这恰恰遗漏了一般要件中最关键的部分。
李激汉
关键词:证券集团诉讼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的立法路径探讨被引量:12
2018年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不仅在程序运行中面临人数众多带来的"集体行动问题",而且在实体裁判中也存在股东财产循环、净损害度量等影响裁判实体公正的现实问题。在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的立法过程中,虽然解决"集体行动问题"与应对影响裁判实体公正的现实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原则上仍应以积极解决"集体行动问题"作为立法的基本导向。考虑到我国司法体制的实际状况,立法对投资者人数众多带来的"集体行动问题"不宜采取"选择性激励"律师之手段,而应以替代性措施加以解决。
李激汉
关键词: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
经济法形式:基于规范多样性的理论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经济法规范的多样性给其形式的定位带来困难。如果认识到不同规范功能的一致性,并从法律分层理论上作适当推动,这一困难将得到克服。从规范功能配合的角度分析,经济法通过规范合力达到立法目的,实现目的规范与手段规范的结合、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结合,因此,形式上不是单纯的经济行政法,而是保护特定经济权益的"应用法"。明确经济法形式既利于将其与行政法区分,也利于深入理解其与众不同的结构性规制方式。
李激汉
关键词:经济法合力论
结构分析: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新方法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结构分析发现,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再表现为单一的特定经济关系,而是一个复合的有机体。经济法调整对象并不存在统一的性质,而处在共同领域,并呈现出两个相对应的层次。这与经济法将目的性立法、程序性立法以及体现谦抑法则的辅助性立法融合在一起的立法模式是相吻合的。在目的性立法明确的情况下,整个调整对象将具有十分确定的外延。
李激汉
关键词:经济法
经济法内容:基于制度选择的理论诠释被引量:3
2013年
经济法由不同性质的制度构成。这些制度不仅可以通过市场规制法、财税法、宏观经济管理法等现实立法体系进行"凝固化"黏合,而且可以从理论上将其作为制度选择结果予以"生动性"描述。用制度选择理论解释经济法内容,可以对这些制度之间复杂关系予以厘清,并直接回应为何经济法具有"公私法结合"的应用法形式。反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法基于公益立场的赋权制度,可为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奠定法律基础,而在执行制度选择上实现创新,则可以节约社会成本。
李激汉
关键词:经济法权益
保险代位权中“第三人”范围确定方法探析被引量:6
2016年
仅从保护被保险人角度确定保险代位权中"第三人"范围存在一定困难。如果同时参照保险利益原则,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确定方法,它可以使"第三人"范围变得更加清晰。即除故意造成保险事故外,不同主体在事故发生时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保险标的上具有同一保险利益的,不应当认定为"第三人";而与被保险人在事故发生时在同一保险标的上不具有同一保险利益的主体,因违约或侵权责任导致保险标的受损,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后,可以在相应金额范围内向该"第三人"进行追偿。在具体采用上述方法时,还需要适当注意侵权与违约竞合情况下保险人诉讼选择对"第三人"范围正常延伸的影响。
李激汉杨志刚
关键词:代位权保险利益原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