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亮
- 作品数:50 被引量:186H指数:9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高光效栽培模式下东北粳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 2016年
- 以东农428和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栽培模式下东北粳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垄距下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等物质生产和光合生产特征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模式,其成熟期群体干物质量和产量比常规栽培分别高1.75~2.51 t/hm^2和2.66~3.78 kg/30 m^2。同为高光效栽培模式,(20+40)cm×15 cm的垄距处理其成熟期群体干物质量和产量明显高于(20+50)cm×15 cm的垄距处理,分别高2.00~2.67 t/hm^2和2.91~4.95 kg/30 m^2,说明行距超出适宜范围其群体干物质积累反而下降,不利于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
- 李洪亮柴永山高春艳孙玉友魏才强解忠张巍巍刘丹程杜娟赵云彤
-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干物质量
-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
- 2018年
- 利用黑龙江省近年育成的88个水稻品种,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品种在株高和穗粒数的农艺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第一积温带品种穗长极显著高于第二、三、四积温带,且第三、四积温带之间穗长没有显著差异;第四积温带品种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第一、二、三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品种的产量则表现为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一、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米率和垩白度等指标低于第三、四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 李洪亮孙玉友柴永山魏才强解忠刘丹程杜娟刘春光徐德海
- 关键词:水稻性状
-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总结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分析认为:全国稻米市场对粳稻米需求的不断增长是促进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有再发展的市场拉动潜力。
- 刘春光于文全柴永山孙玉友曲金玲孙国宏魏才强李洪亮王蕊
- 关键词:寒地粳稻
- 寒地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选用135个寒地粳稻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产量构成主要因素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穗长对产量直接构成因素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显著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两者单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之和。千粒重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小于穗粒数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但千粒重与结实率的结合效应却大于穗粒数与结实率的结合效应。综合而言,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之间的矛盾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首要途径,其次要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因素及两者结合对产量的影响。
- 李洪亮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张巍巍张雨良赵云彤
- 关键词:寒地粳稻通径分析
- 水稻不同时期群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以牡丹江32及牡响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肥料、栽插密度和插秧株数条件下,水稻群体指标中叶面积指数、茎鞘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所呈的抛物线关系推断,水稻在灌浆期最适叶面积指数最小,较易达到,此时期叶面积指数过大反而会使产量降低,成熟期最适叶面积指数虽较小但因叶片衰老,亦难以达到;在产量性状中,叶面积指数与有效穗数极显著正相关,而对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是产量不随叶面积指数无限增大的原因;茎鞘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与产量、有效穗数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时期相关性不同;研究还发现,在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茎鞘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干物质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在成熟期最小,总干物质量与茎鞘干物质量的相关性在灌浆期最小。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茎鞘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说明应分时期确定叶面积指数、茎鞘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在水稻群体的变化过程中千粒重变异最小,每穗粒数次之,二者是较稳定的性状,产量与有效穗数的变异较大。
- 张巍巍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刘丹刘春光
- 关键词: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
- 叶面喷施β-1,3-葡聚寡糖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 2016年
- 研究了β-1,3-葡聚寡糖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浓度β-1,3-葡聚寡糖处理水稻叶片SPAD值、根系伤流量、丙二醛含量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抽穗期施用适宜浓度的β-1,3-葡聚寡糖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叶片SPAD值和根系伤流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并具有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作用。其中,SPAD值和根系伤流量的变化说明β-1,3-葡聚寡糖具有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和增强根系活力的作用;而丙二醛含量的降低则间接表明β-1,3-葡聚寡糖在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等方面可能也具有一定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可为β-1,3-葡聚寡糖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对促进生物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洪亮柴永山詹晓北朱莉孙玉友魏才强解忠张巍巍刘丹程杜娟赵云彤
- 关键词:水稻生理特性
- 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发展形势的政策背景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黑龙江省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区,黑龙江省寒地粳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由2003年的129.5万hm2、84.3亿kg,发展到2010年的296.5万hm2、184.4亿kg。黑龙江省粳稻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相关的政策和规划背景。本文分析解读了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并对黑龙江寒地粳稻生产发展形势作出展望。
- 于文全刘春光柴永山孙玉友曲金玲孙国宏李洪亮王蕊魏才强
- 关键词:寒地粳稻
- 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引种试验初报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探明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在黔北地区的引种与利用价值,选取黑龙江省7份优质粳稻材料,于2020年分别在贵州遵义市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两个地区进行种植,对其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份参试材料在黔北地区生长的生育期均缩短,其抽穗期较黑龙江省提早13~24 d,变幅顺序依次为:绥粳19(24 d)>稻花香2号(20 d)>龙粳21(19 d)>龙稻18(18 d)=龙稻20(18 d)>苗稻2号(16 d)>绥粳18(13 d)。进一步调查发现,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引种黔北,其农艺性状普遍变幅较大。龙稻20在分蘖、穗长和千粒重上表现出最大的变幅波动,而龙稻18是参试品种中农艺性状唯一没有出现极端变幅波动的品种。
- 刘丹李洪亮曾静冯章丽邓力喜吴亚男冯博胡海军隋常玲
- 关键词:引种优质粳稻生育期农艺性状
- 控灌施肥对寒地粳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以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绥粳18为试验材料,通过精确控灌,明确了寒地粳稻不同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1(7.5×10^(3) m^(3)/hm^(2))和W2(6.0×10^(3) m^(3)/hm^(2))2种灌溉方式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对水稻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植株干物质重、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当氮肥施用量为140 kg/hm^(2),基、蘖、穗、粒肥施用比例为4:3:2:1时,水稻最终干物质重最大且产量最高,W1和W2灌溉方式下产量分别为9675.9和9722.2 kg/hm^(2),食味评分分别达到了83和85。本研究表明,在节水灌溉模式(6.0×10^(3) m^(3)/hm^(2))下,调控氮肥施用总量及施用比例,是使水稻获得高产和有效改善稻米品质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充分考虑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水稻产量以及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品质存在的互作效应。
- 李洪亮孙玉友魏才强刘丹解忠程杜娟曲金玲宋泽孟祥海赵云彤时新瑞
- 关键词:控灌氮肥粳稻
- 寒地优质高产粳稻牡育稻49的选育及试验示范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促进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牡育稻49的推广,本文从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效绿色试验示范等方面进行介绍。牡育稻4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以牡05-1205为母本,莎莎妮/明丰40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2020年7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200017。2017-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508.7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7.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48.5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7.9%。牡育稻49生育日数139 d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600℃区域种植。
- 孙玉友魏才强李洪亮解忠程杜娟姜龙曲金玲宋泽
- 关键词:水稻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