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小麦
  • 9篇高产
  • 5篇育种
  • 4篇选育
  • 4篇栽培
  • 3篇品种选育
  • 3篇高产优质
  • 3篇大穗
  • 3篇大穗小麦
  • 2篇性状
  • 2篇育种目标
  • 2篇杂交
  • 2篇栽培技术
  • 2篇小麦高产
  • 2篇小麦品种
  • 2篇丰产
  • 1篇单株
  • 1篇单株产量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机构

  • 16篇绵阳市农业科...

作者

  • 17篇周俊儒
  • 17篇李泽仪
  • 14篇李邦发
  • 14篇李全
  • 6篇庞启华
  • 5篇蒲定福
  • 2篇余敖
  • 2篇李帮发
  • 1篇李君儒
  • 1篇敬甫松
  • 1篇杨从容
  • 1篇王秀君

传媒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麦类作物
  • 2篇绵阳农专学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种子
  • 1篇农村实用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农技服务
  • 1篇福建稻麦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绵阳经济技术...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9
  • 2篇1998
  • 6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9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被引量:1
1997年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绵阳28号小麦新品种系绵阳市农科所经15年杂交培育而成,1989年稳定成系,代号89—311;1995年冬进入长江流域冬麦组试验,代号绵阳311;1996年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绵阳28号。1基本特征特性弱春性...
周俊儒庞启华李邦发李泽仪李全
关键词:小麦杂交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被引量:3
1997年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周俊儒李帮发李泽仪李全蒲定福(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绵阳621002)从1974年开始,利用物种的、地理的和生态的远缘多亲进行阶梯式4次杂交,集12个国内外知名品种(系)之亲缘,经15a杂交培育与选择,1989年稳定成系,...
周俊儒李帮发李泽仪李全蒲定福
关键词:小麦大穗型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被引量:1
1997年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小麦新品种绵阳28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培育,集12个国内外知名品种(系)之亲缘,经15年杂交培育与选择,于1989年稳定成系,1996年由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弱春性,半直立。分蘖力较强,长势旺,株高83~90c...
周俊儒李邦发李泽仪李全蒲定福
关键词:小麦高产大穗
高产优质白皮大粒小麦品种绵阳25号的选育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绵阳25号是根据与众不同的育种目标,利用自创的优良基因结合作与当时最优品种(系)进行4次阶梯式杂交的新方法,聚集了11个物种的、地理的与生态的远缘品种之亲缘,经14年培育稳定而成的.1995年通过四川省品审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白皮、大粒、商品性十分突出等优点,因其具有“三高”农业的特点,深受广大种子生产、经营和加工部门的喜爱。
周俊儒庞启华李邦发李泽仪李全
关键词:小麦育种目标品种选育
白皮大粒小麦绵阳25号
1996年
绵阳25号是四川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中早熟小麦品种,1995年5月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绵阳25号在产量、籽粒性状、抗性和商品等主要性状或指标上都比绵阳11号(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有重大改进,被四川省农牧厅指定为四川省"九五"期间主推品种之一。产量表现该品种适应性强,产量稳定,且具单产(667平方米,下同)500千克的丰产潜力。1989年以来,在川、陇、陕、滇等省区不同年份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单产200-400千克,比绵阳11号及其系列品种绵阳15、19、20、21号等增产5%-15%,年均增产11.67%。
周俊儒李帮发李泽仪李全
关键词:小麦品种丰产潜力主要性状农科所品种审定中早熟
千斤、抗病、丰产、优质小麦“绵阳26号”
1996年
一、来源绵阳26号(原90—309)系我所用绵阳20号(原81—5)作母本,川育9号(原81—24)作父本,1984年配制杂交组合,经七年选择培育而成。1995年5月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二、主要特点1、丰产性及稳产性好。对环境反应稳定,适应性广。在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
李邦发周俊儒李泽仪李全
关键词:稳产性丰产性杂交组合千粒重优质小麦姊妹种
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
1997年
周俊儒李邦发李泽仪李全蒲定福
关键词:小麦
试论九十年代四川的小麦高产育种策略
1991年
本文根据四川的自然条件和国内的小麦育种现状,从育种途径、育种目标、亲本选配、杂交后代选择以及株型等方面阐述了我省今后的小麦高产育种策略,提出了培育“连续优势型”品种的战略设想。
李邦发周俊儒李泽仪
关键词:小麦高产育种
小麦E·G·S·C育种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9
1998年
复合杂交能丰富后代遗传基础,可能选出优点突出或突破性品种,但方向难测,规模及选择难度很大。利用优良基因结合体进行阶梯式杂交的方法(E·G·S·C育种法)可以把单交与各种复交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极大地缩小育种规模,集中选择目标,减少选择难度,集中多个亲本优良性状,造出遗传基础相当丰富的基因型,从而使选育适应各种需要的突破性品种变得比较容易和有把握。应用模式3,经过8~15年已陆续育出具高蛋白高赖氨酸、白皮大粒、商品型高产优质及高产大穗抗倒广适等特性各异的4个系列品种。应用模式1与模式2将会有更好的效果,只是复杂程度更高。
周俊儒李邦发庞启华李全李泽仪余敖
关键词:小麦
氮素供给对三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1997年
在涪江灰棕冲积潮田上,测定了每公顷施氮素0,75,150和225kg对小麦绵阳403、绵阳11号和京771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参数分析显示,达最大产量(Ymax)时的施氮量,绵阳403为187.3kg/hm2,绵阳11号为161.1kg/hm2,京771为177.2kg/hm2,绵阳11号需氮量最小,绵阳403为最大。以二次项(bx2)系数作为判定过量氮导致减产的测度,其系数依次为-0.284,-0.358和-0.077;以绵阳11号对过量氮反应最敏感。供氮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绵阳403除谷蛋白外,其余7项蛋白组分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11号清蛋白、球蛋白、赖氨酸与施氮无显著相关,其余5项蛋白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京771除蛋白氮、谷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未达显著。供氮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绵阳403和京771的沉淀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403和绵阳11号的烘焙体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杨从容周俊儒李全敬甫松李泽仪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氮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