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病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被引量:1
- 2013年
- 介绍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背景,分析了精品课程网站的现状,并针对病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 国宏莉李江华李斌李久蕊
- 关键词:病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 液基细胞学联合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检出率最有效的途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行细胞学筛查(TCT)及DNA倍体分析。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细胞学诊断阳性者,全部在阴道镜下取活组织检查。所有检查均在双盲下进行。结果 TCT异常者检出率为8.43%(191/2267)。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检出率为5.03%(114/226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72%(39/226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9%(36/2267),宫颈鳞状细胞癌(SCC)0.09%(2/2267)。DNA倍体分析异常101例(4.46%)。结论 TCT联合应用DNA定量分析,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特异性和检出率。
- 国宏莉李江华李久蕊张丽田林度长海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癌DNA倍体分析
- 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严重烧伤病人的影响及调节机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严重烧伤病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35例严重烧伤病人,分为脓毒症组(20例)和非脓毒症组(15例)。分别于两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T淋巴细胞。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4、6、8(IL-2、IL-4、IL-6、IL-8)、TNF-α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其凋亡率。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T淋巴细胞的TNF和IL-2、IL-4、IL-6、IL-8的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伤后1d、5d、10d、15d、20d、25d,脓毒症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而其凋亡率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73,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处于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脓毒症细胞免疫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 李江华何明武胡军姚忠军
- 关键词:严重烧伤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凋亡
- VEGFs/VEGFR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侵袭远处器官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宫颈癌的高病死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组织边缘微淋巴管是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系统的主要门户,恶性肿瘤细胞主要是通过其周边组织的微淋巴管进入淋巴系统转移的。近年研究表明,VEGF及其家族成员不单在肿瘤血管生成,在微淋巴管生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诱导因子。本文综述对VEGF及受体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预后及治疗等关系的研究进展。
- 国宏莉李江华徐臣利
- 关键词:宫颈癌恶性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淋巴系统微淋巴管
- 基于微助教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 2021年
- 探讨基于“微助教”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 2017 级临本 1 班及 3 班为研究对象。1 班为对照组,3 班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实验组基于“微助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课堂表现得分、实习测试得分及理论测试得分各项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助教”平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李江华国宏莉彭兴春
- 关键词:病理学混合式教学
-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技术的研究
- 周伟姚忠军杨帆徐风瑞李江华赵坤张翔郑梁
- 两种藤梨根制剂促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两种藤梨根制剂促进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差异。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藤梨根正丁醇药液及乙酸乙酯药液在不同浓度(1μg/mL、10μg/mL、100μg/mL等)及不同时间(24h、48h、72h等)对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TUNEL法检测其对癌细胞生长的诱导凋亡效应;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的表达。结果藤梨根正丁醇药液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生长抑制率可达87.2%。两种藤梨根制剂对瘤细胞有明显的凋亡效应,而在对照组未见有明显凋亡现象。瘤细胞作用24h、48h、72h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同时伴有Bcl-2表达减弱,72h后最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藤梨根正丁醇药液促进caspase-3、caspase-9表达明显增强,而对caspase-8表达影响较小。藤梨根乙酸乙酯药液作用于肿瘤细胞时也可观察到类似的效应,且正丁醇药液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高于乙酸乙酯药液。结论藤梨根可通过下调Bcl-2表达,激活caspase-9、caspase-3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 国宏莉李江华李斌徐臣利田林
- 关键词:藤梨根猕猴桃根食管肿瘤
- 肿胀麻醉在小儿深度烧伤切痂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肿胀麻醉在小儿烧伤切痂手术中的止血疗效。方法:湖北十堰442000通过40例小儿烧伤切削痂人工皮覆盖术中采用注射肿胀麻醉和传统的全麻无局部注射的手术,相比手术失血量、输血量、心率、血压、尿量变化。结果:注射肿胀液后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减少,而心率、血压和尿量确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小儿烧伤切削痂术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能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减少输血量,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
- 李江华国宏莉姚忠军杨帆
- 关键词:肿胀法切痂术止血
- 肿胀麻醉在小儿躯干深度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肿胀麻醉在小儿躯干烧伤切痂植皮手术中的止血疗效。方法:通过36例小儿躯干烧伤切削痂植皮术中采用注射肿胀麻醉和传统的全麻无局部注射的手术,相比手术失血量、输血量、心率、血压、尿量变化,术后皮片成活率及血肿形成情况。结果:。结果:。结果:注射肿胀液后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减少,而心率、血压、尿量和术后皮片成活率及血肿形成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小儿躯干烧伤切削痂植皮术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能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减少输血量,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
- 李江华国宏莉杨帆
- 关键词:肿胀法切痂术植皮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效果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6月急诊收治的74例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治疗特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纳米银敷料对创面给予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涂抹创面,再用纳米银敷料进行创面换药,两组患者均至创面完全愈合后停止治疗。观察两组愈合情况及细菌检出率,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第3、6和8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创面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第3、6和8天创面炎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细菌检出率和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治疗后主要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安全有效,可对创面的修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能明显的减轻炎性反应。
- 杨帆郑梁徐风瑞李江华赵坤张翔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肤撕脱伤纳米银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