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 作品数:18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刺激感觉神经用检测装置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刺激感觉神经用检测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床头板的内部设置有距离传感器;电动伸缩杆设置于位移块的背面,驱动件用于令位移块沿床体一侧进行位移;基座可拆卸连接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基座的内部设置有检测...
- 李巍 李深王芳
- 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评估急性卒中误吸风险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对急性卒中误吸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4 h内分别按普通检查法(颅神经检查和洼田饮水试验)及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颅神经检查、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同步的脉搏血氧监测法)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结果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发现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47例(40.2%),常规检查法为25例(21.4%),该方法评估误吸风险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检查法(P<0.01)。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预测吸入性肺炎的敏感度是82.4%,普通检查法预测吸入性肺炎的敏感度是41.2%,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是一种评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敏感方法。
- 李巍孟然李占元张彤
- 关键词:急性卒中误吸脉搏血氧饱和度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构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74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n=416)和再出血组(n=5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结果的一致性(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适用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术中止血不彻底、发病距手术时间、术后血压控制不佳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95%CI 0.718~0.926),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结果的一致性具有良好校准度(χ^(2)=9.338,P=0.309);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当预测阈值在0.10~0.85时,使用该模型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比“全部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均不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案都有获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
- 刘文琼李巍陈菲郅立征马冰新刘丹丹
-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再发性脑出血血压控制不佳
- 急性脑卒中损伤部位与吞咽障碍的关系
- 李巍张国平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LDL-C及hsCRP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观察
- 李朱勤李巍贺茂林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9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分为肺炎组34例和对照组186例。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炎症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肺炎组年龄、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LR和SI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腔隙性脑梗死、淋巴细胞和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SAP的危险因素(OR=2.200,95%CI:1.068~4.531,P=0.032)。NLR诊断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813~0.907),临界值为4.92,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92.5%。结论高NLR是SAP发病的危险因素,NLR预测SAP的风险价值优于SII。
- 李巍王莉莉
-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肺炎白细胞计数ROC曲线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确定风险指标的预测界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后7 d内多普勒超声结果筛查是否存在无症状深静脉血栓,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风险指标预测界值。结果共37例(15.48%)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无症状深静脉血栓,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水平血浆D⁃二聚体(OR=1.012,95%CI:1.011~1.013;P=0.000)为其重要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界值为343 ng/ml,其灵敏度为0.784、特异度0.9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03(95%CI:0.846~0.929,P=0.000)。结论D⁃二聚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其水平升高是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
- 李巍王莉莉李海燕付睿
- 关键词:卒中静脉血栓形成LOGISTIC模型
-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吞咽困难与卒中部位、吸入性肺炎及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意识状态、颅神经查体及洼田饮水试验分为吞咽困难组和吞咽正常组。住院48小时内依据头颅影像学检查判定...
- 李巍屠建莹贺茂林
- 关键词:吞咽困难急性脑卒中卒中部位
- 文献传递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LDL-C及hsCRP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观察
- 目的初步探讨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的量效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中断他汀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和安全性观察。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423例血脂不达标的患者给予阿...
- 李朱勤李巍贺茂林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HSCRPLDL-C
- 文献传递
- 以危险因素为指导制定的个体化预警管理方案对TIA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以危险因素为指导制定的个体化预警管理方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TIA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以危险因素为指导制定的个体化预警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疾病症状、运动、饮食、复查、规律休息等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干预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饮食与运动、定期复查、合理休息、负性情绪管理等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2.22%,脑卒中发生0例,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22.22%,脑卒中发生8例,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TIA患者以危险因素为指导制定的个体化预警管理方案,能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少疾病复发和防止发生脑卒中事件。
- 赵蕾齐琳琳李巍王芳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