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媛媛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抑郁
  • 3篇躯体
  • 3篇躯体形式障碍
  • 3篇疗法
  • 3篇疗效
  • 2篇度洛西汀
  • 2篇抑郁障碍
  • 2篇孕妇
  • 2篇孕期
  • 2篇症状
  • 2篇躯体形式障碍...
  • 2篇焦虑
  • 2篇焦虑症
  • 2篇焦虑症状
  • 2篇分娩
  • 1篇心理渴求
  • 1篇性生活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医护

机构

  • 8篇河北省精神卫...
  • 2篇保定市妇幼保...

作者

  • 8篇李媛媛
  • 4篇严保平
  • 4篇于雪竹
  • 3篇刘杰
  • 3篇狄亚琴
  • 2篇于丽燕
  • 2篇胡雪英
  • 1篇杜波
  • 1篇李建峰
  • 1篇孙秀丽
  • 1篇栗克清
  • 1篇崔伟
  • 1篇王红英
  • 1篇张云淑
  • 1篇崔利军

传媒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对酒精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焦虑症状及复饮率的影响
2025年
背景 酒精依赖患者戒酒后易复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赋能教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中,但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的应用较有限。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对酒精依赖患者的影响,以期降低患者的复饮率和对酒精的渴求,改善焦虑症状。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成瘾医学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酒精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58)。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基线期,采用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PACS、SAS和密西根酒精筛查量表(MAST)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复饮率均低于对照组(χ^(2)=8.575、8.828,P均<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PACS总评分和各条目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714~837.751、84.645~393.606、24.302~137.896,P均<0.01)。两组S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237、65.325、24.724,P均<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可能有助于降低酒精依赖患者的复饮率及其对酒精的渴求程度,并有助于改善焦虑症状。
王昊李薇甄文歌李媛媛刘杰
关键词:酒精依赖
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的识别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保定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及识别后处理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典型抽样方法,选取保定市12家妇幼保健机构(5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和7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所有的医护人员267人。采用卫生部《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完成对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病例分析中有关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识别和处理项目。结果实际260人完成调查。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识别率为10.39%,其中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识别率高于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χ2=4.459,P<0.05)。识别后选择该病例目前最需要补充资料的正确率为64.62%;选择该病例目前最合适处理的正确率为18.46%。结论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识别率低及识别处理能力不足,有必要加强精神医学知识培训。
王红英栗克清于雪竹孙秀丽杜波严保平李媛媛
关键词:医护人员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合并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分析
目的探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合并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与单一艾司西酞普兰及单一EMDR治疗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在...
于雪竹崔利军崔伟高景娜李媛媛
关键词:EMDR艾司西酞普兰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症
文献传递
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评价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38)及单药治疗组(n=42),治疗周期为8周,分别在基线期、治疗后2、4、6、8周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aire,FFM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正念技能及焦虑症状改善的效果。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正念技能提高较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62,P <0.001);联合治疗组中高学历组较低学历组正念技能提高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85,P <0.001);联合治疗组FFMQ各维度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更早得到缓解。结论 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能明显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正念技能及焦虑症状。
李媛媛王策丁晓超于雪竹刘杰刘卓威
关键词:度洛西汀躯体形式障碍
正念分娩疗法对孕期抑郁障碍情绪、睡眠及产时疼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探索正念分娩疗法对孕期抑郁障碍患者情绪及对睡眠、产时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分娩的且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孕妇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正念分娩疗法组)和对照组(一般心理干预组)各70例。每周1次,每次45~60min进行心理干预,持续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孕妇抑郁焦虑情绪、睡眠状况及各产程分娩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完成62例,对照组64例。干预后,研究组HAMD-17、AHM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6,2.973;P<0.05);干预后,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工作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在生产时疼痛VAS评分比较,研究组第一、第二产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2.041;P<0.05)。结论:正念分娩疗法有助于改善孕期抑郁障碍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减轻产时疼痛。
霍耀芳胡雪英于丽燕狄亚琴王策李媛媛严保平
关键词:孕妇抑郁睡眠
正念分娩疗法对伴快感缺失孕期抑郁障碍疗效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正念分娩疗法对伴快感缺失孕期抑郁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抑郁障碍伴快感缺失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正念分娩疗法)和对照组(一般心理干预治疗)各40例,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快感缺失量表(DAR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DA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各自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DARS总分及期待性快感、动机性快感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DARS总分及期待性快感、动机性快感因子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17、HAMA评分均较各自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AMD-17、HAMA评分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因子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研究组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因子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SQI总分及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分娩疗法有助于提高伴快感缺失孕期抑郁障碍患者期待性和动机性快感,调节抑郁、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霍耀芳胡雪英于丽燕狄亚琴王策李媛媛严保平
关键词:孕妇抑郁
抗抑郁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可接受性的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可接受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nd、EMBASE.com、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抗抑郁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5.1版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进行偏倚评价,采用Stata 14.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42个研究进入了网状Meta分析,共包括15种抗抑郁药及安慰剂。结果分析显示:临床疗效前3位的是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艾司西酞普兰,如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比较[OR=1.17(1.01,1.36)];可接受性前3位的是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米氮平。结论:药物治疗方面,兼顾有效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可选择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艾司西酞普兰为一线用药。
王策李媛媛张云淑严保平丁晓超李建峰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可接受性
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评价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选用符合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组(n=38)和度洛西汀单药治疗组(n=42)。治疗周期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焦虑症状改善的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33例完成5次评估,脱落5例;单药治疗组39例完成5次评估,脱落3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HAMA量表总分低于单药治疗组(F=4.20,P <0.05);联合治疗组躯体性焦虑因子总分均值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F=5.75,P<0.05);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OR=6.01,95%CI:2.09~17.32)。结论: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度洛西汀对缓解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优于度洛西汀单药治疗。
李媛媛王策丁晓超狄亚琴于雪竹刘杰
关键词:度洛西汀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状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