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透明细胞癌3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明确是否起源于内膜样囊肿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晋江市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非起源于内膜样囊肿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15),起源于内膜样囊肿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15)。采用巨检、镜检、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中,透明细胞22例(73.33%)、鞋钉样细胞3例(10.00%)、两种细胞各占约一半者2例(6.67%)、出现透明小体或嗜酸性细胞3例(10.00%);天冬氨酸肽酶-A(Napsin-A)阳性27例(90.00%),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阳性29例(96.67%)。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腹/盆腔转移、CA125、并发内膜样囊肿、囊内含咖啡色液体、囊壁厚薄不均、月经紊乱、不孕症均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源于内膜样囊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相关病理特征能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是否起源于内膜样囊肿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提升卵巢透明细胞癌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 柳秋月张荣君汤须崇
- 关键词: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
- 原发性子宫黏液样脂肪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黏液样脂肪肉瘤(UMLPS)的临床症状、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UMLP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行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5岁,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腹闷痛,MRI提示子宫底部肌层内巨大占位性病变。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样背景中分支状毛细血管,肿瘤细胞为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p16、NY-ESO-1、S-100、STAT6、CCD34、Rb,部分表达CDK4和MDM2,不表达DDIT3、Desmin、SMA、CD10。FISH检测发现DDIT3断裂基因阳性。术后随访5月,无病生存。结论UMLPS为一种罕见的子宫软组织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部分病例辅以术后放化疗,预后具有不确定性,仍需要更多的原发性病例提供临床预后评估。
- 陈加兴张荣君李仔峰庄珊妮
- 关键词:子宫NY-ESO-1
- 大肠癌中P73、S100A4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大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80例大肠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腺瘤中的P73、S100A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腺瘤(P<0.05),P7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S100A4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2种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张荣君邹德龄刘维波
- 关键词:大肠癌P73蛋白S100A4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E钙粘素与MMP-13在结肠癌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E钙粘素和MMP-1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结肠癌和20例结肠正常组织的E钙粘素和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100%)正常结肠组织和70例(88%)结肠癌组织表达E钙粘素,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E钙粘素在结肠癌组织表达有明显的缺失现象,此现象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4例(20%)正常结肠组织和47例(58%)结肠癌有MMP-13的表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多数结肠癌组织MMP-13为弱表达,其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E钙粘素蛋白在结肠癌有明显的表达缺失现象,与结肠癌的侵袭转移呈负相关;MMP-13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 于建渤张荣君郑锦花成永霞颜彬李志强
- 关键词:E钙粘素基质金属蛋白酶结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学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0例AFH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与分子病理学检测,随访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男女各5例,发病年龄6~76岁(平均33.7岁)。临床表现为皮下软组织肿块,咳嗽,或体检发现。肿瘤最大径1~7.5 cm(平均4.1 cm)。病理组织学表现,肿瘤有假包膜,包膜外具有"淋巴细胞套"。经典型(6/10)有实性区域和假血管腔隙;实性区瘤细胞梭形、圆形、卵圆形,呈束状、片状或不规则排列,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2个/10 HPF)。假血管腔隙区域类似于血管瘤样,腔隙无血管内皮细胞衬覆。本组实体型4例,瘤细胞实性分布,无假血管腔隙或血管瘤样区域。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10/10)、a-SMA(3/10)、desmin(8/10)、CD68(5/10)、EMA(9/10)和CD99(8/10)(+),CD34、S-100、CD56、CD117、INI1、ALK1、HMB45和STAT6(-)。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10例均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信号。结论 AFH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中间型软组织肿瘤,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 张荣君黄海建柳秋月郑智勇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
- 病理诊断中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研究改良病理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自我院病理科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选出2000张石蜡切片(来源于20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000张,常规病理技术HE染色方法)和改良组(1000张,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方法),对比两组石蜡切片合格率、切片质量优良率、子宫内膜组织、胃镜活检组织、骨组织、脂肪组织、子宫组织及肝胆组织染色后检出率指标。结果 改良组石蜡切片合格率及切片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P <0.05)。改良组中子宫内膜组织、胃镜活检组织、骨组织、脂肪组织、子宫组织及肝胆组织样本染色后检出率略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 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可获取可靠的诊断结果。
- 陈美容张荣君
- 关键词:病理诊断石蜡切片
- 颌下腺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3年
- 癌肉瘤,又称真性恶性混合瘤(true malignant mixed tumour),特别罕见,可发生于头颈、食管、乳腺、肺、肝等部位[1,2],头颈部至今报道50-60例,其中2/3发生在腮腺,颌下腺占19%,
- 洪天姿张荣君杨波刘维波
- 关键词:涎腺癌肉瘤
-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FSE)在甲状腺结节诊断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为指导优化甲状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本院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2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以术后的常规石蜡病理诊断为标准进行FSE诊断,分析FSE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结节直径(≤1 cm和>1 cm)、病理类型(FSE对不同类型结节的诊断差异性)及FSE误诊/漏诊病例的病理特征分析。结果FSE总体诊断准确度为95.00%(190/200),敏感度94.53%(121/128),特异度95.83%(69/72),FSE≤1 cm结节组诊断准确度比>1 cm结节组偏低(89.47%vs.98.46%,P=0.002)。其次,FSE平均时间(28.45±6.73)min,误诊/漏诊病例(10例)中50.00%伴有大量钙化,40.00%有囊性变>50%。结论FSE诊断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FSE对>1 cm结节、典型乳头状癌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但是FSE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有限,结节存在广泛钙化、囊性变及微小浸润灶干扰是导致误诊的主要病理因素。
- 陈美容张荣君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 6例毛母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临床极少见,常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等。本院自2005年12月以来共治疗6例毛母质瘤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增强认识。
- 张荣君刘维波邹德龄蔡秀群
- 关键词:毛母质瘤临床病理分析钙化上皮瘤
- 子宫Ewing肉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目的探讨子宫Ewing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系统性复习文献。方法收集、分析6例子宫ES的病理学特征,随访治疗、预后并复习文献。结果年龄14~67岁(中位52岁,平均43.5岁)。肿瘤最大径2.5~13 cm(平均7.6 cm,中位6.5 cm)。病理学:未分化小圆细胞肿瘤,弥漫生长,细胞胞质少,核染色质均匀、细致,见小核仁,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部分呈巢团样排列,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符合经典型Ewing肉瘤(4/6),另两例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短梭形,胞质透明、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并见灶性坏死,间质见厚壁小血管,符合非经典型Ewing肉瘤(2/6)。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CD99(6/6,膜)、Fli-1(6/6)、NKX2.2(6/6)、SMARCA4(6/6),Ki-67增殖指数30-80%。基因检测:FLI-1-EWSR1基因融合(4/4),EWSR1基因分离阳性(2/2)。结论子宫ES恶性度高,侵袭性强,进展迅速,临床与影像表现不典型,需与子宫其他肿瘤鉴别,确诊依赖于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由于子宫ES罕见,治疗上暂未制定标准治疗方案。
- 张秋颖张荣君黄海建
- 关键词:子宫EWING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