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翀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综合征
  • 3篇肾病
  • 3篇误诊
  • 3篇并发
  • 2篇动脉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糖皮质
  • 2篇糖皮质激素
  • 2篇皮质激素
  • 2篇子机
  • 2篇误诊分析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膜性
  • 2篇膜性肾病
  • 2篇狼疮
  • 2篇激素
  • 2篇钾通道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张翀
  • 5篇蒋更如
  • 3篇常娟
  • 3篇郭琴
  • 2篇张丹
  • 2篇吴萍
  • 2篇林芙君
  • 2篇边帆
  • 2篇邹军
  • 2篇李蓉
  • 2篇茅宇烽
  • 2篇陆玮
  • 2篇杨阳
  • 1篇陈舜杰
  • 1篇于霞
  • 1篇刘爽
  • 1篇汤志奇
  • 1篇俞传琪
  • 1篇朱逸
  • 1篇吴谷奋

传媒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WNK-SPAK激酶通路的表达及饮食干预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WNK1激酶(with no lysine kinase 1)-STE20相关脯氨酸/丙氨酸丰富激酶(Ste20-related proline/alanine-rich kinase,SPAK)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以及低钠高钾饮食干预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致病作用。方法:75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经低钠高钾饮食干预1个月,通过Realtime PCR对干预前后外周血中的WNK1和SPAK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受试者血压、血尿生化指标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组外周血中WNK1和SPAK mRNA水平的表达较健康志愿者组明显升高,低钠高钾饮食干预后信号通路的表达则较基线期明显下降。统计学分析表明WNK1激酶的表达水平与血压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WNK1-SPAK激酶通路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饮食结构的变化可通过改变WNK1-SPAK-NCC信号通路的表达而调节血压。
黄方舟常娟李蓉黄花于霞卢英民朱逸蒋更如张翀
关键词:饮食干预
家族性高血钾型高血压Cullin3致病突变体neddylation异常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ullin3(CUL3)致病突变体Cullin3Δ9(缺失9号外显子,CUL3Δ9)是否由于与COP9信号体(CSN)结合减弱而导致其类泛素化修饰异常。方法·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HEK293细胞株,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CSN5 siRNA与FLAG-CUL3质粒或FLAG-CUL3Δ9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观察CUL3和CUL3Δ9类泛素化修饰程度的变化;转染FLAG-CUL3或FLAG-CUL3Δ9质粒后,以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10-菲咯啉进行预孵育,Western blotting观察CUL3和CUL3Δ9类泛素化修饰程度的变化;在转染FLAG-CUL3质粒和FLAG-CUL3Δ9质粒后,以FLAG抗体与Dynabeads Protein G磁珠行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观察CUL3或CUL3Δ9与CSN5的结合状态。结果·转染CSN5 siRNA后,CUL3的类泛素化修饰程度增加,而CUL3Δ9的类泛素化修饰程度无明显变化;以1,10-菲罗啉预孵育后,CUL3的类泛素化修饰程度增加,而CUL3Δ9的类泛素化修饰程度无明显变化;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CUL3与CSN5结合,而CUL3Δ9与CSN5结合减弱。结论·CUL3Δ9与CSN结合减弱导致类泛素化修饰异常。
牛伟周波吴萍陈舜杰蒋更如张翀
低钾失盐性肾小管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遗传性肾小管病在肾脏离子转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低钾失盐性肾小管病(hypokalemic salt-losing tubulopathies,SLTs)是一组罕见的,以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血压正常或偏低、高肾素血症、高醛固酮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疾病。Bartter综合征和Gitelman综合征是SLTs中较常见的2种类型,二者分别累及髓袢升支粗段和/或远曲小管。SLT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类型SLTs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重叠;且随着新的致病基因陆续被发现,旧的SLTs疾病分型显得较为混乱,不利于SLTs的诊断及治疗。该文对新发现的SLTs致病基因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基于生理学和药理学的SLTs新的分类方法。
郭琴张翀
关键词:BARTTER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
老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的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78岁男性,因泡沫尿、夜尿增多伴反复口腔溃疡1年入我院。3年前因多发纵隔淋巴结增大,行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结结核,转结核病专科医院予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查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外周血三系降低,并结合关节痛、反复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确诊为SLE。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明显改善。结论部分SLE患者症状不典型,尤以男性为主。对于不明原因的外周血三系下降伴口腔溃疡、关节痛、淋巴结增大的老年患者,应警惕SLE可能,及时行免疫学检查,避免临床漏误诊。
俞传琪宗雪张翀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结核误诊
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危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并比较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单药与R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危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2024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RTX治疗的87例高危PM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RTX单药组和RTX联合糖皮质激素组(激素联合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调整混杂因素后,分别进行意向性(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和方案依从性(per-protocol,PP)分析以评估主要疗效结局。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58例患者,RTX单药组和激素联合组各29例。治疗开始后的第12个月,ITT分析显示,RTX单药组的复合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41%和20.69%,激素联合组分别为79.31%和55.17%,其中2组间完全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2组间血清肌酐、尿素氮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激素联合组24 h尿蛋白显著低于RTX单药组(P=0.024)。PP分析显示,激素联合组的完全缓解率同样显著高于RTX单药组(P=0.026)。随访期间,2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保持稳定。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与RTX单药治疗相比,R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改善高危PM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同时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TX联合糖皮质激素作为高危PMN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未来仍需进一步行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赵可可李惠张翀
关键词:膜性肾病利妥昔单抗糖皮质激素
留置导管长期血液透析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介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下称血透)导管的置入方法、透析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 采取带皮下隧道长期留置导管置入术建立血透通路15例,观察其透析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5根长期留置血透导管共使用2820d,平均每根留置时间188d,其透析效果优于人造血管和临时性血透导管,但不及动静脉内瘘。长期留置血透导管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流不畅和感染。经干预均可控制。结论 长期留置血透导管对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或造瘘困难者是较好的选择,其透析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张翀边帆温莉萍陆玮吴谷奋蒋更如
关键词:血液透析并发症
单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效果是否不劣于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并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该研究为一项预试验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就诊并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高风险IM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TAC单药组仅接受TAC治疗[起始剂量0.050~0.075 mg/(kg·d),维持血药谷浓度5~10 ng/mL],TAC联合GC组(TAC+GC组)接受TAC (同TAC单药组)联合泼尼松[起始剂量0.5 mg/(kg·d),8~12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于访视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24周时的蛋白尿总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疗效指标(治疗24周时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及不良反应(血糖升高、血栓、感染)的发生率。采用非劣效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蛋白尿总缓解率,非劣效界值设定为-1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患者在治疗24周时的疗效指标相对于基线水平的变化百分比的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36例IMN患者,TAC单药组、TAC+GC组各18例,且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TAC单药组失访1例,TAC+GC组失访3例。最终,共36例患者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32例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per protocol set,PPS),36例纳入安全集。非劣效检验的结果显示,未观察到TAC单药治疗效果不劣于TAC联合GC治疗,2组患者蛋白尿总缓解率的风险差为0 (95%CI-31.9~31.9,P=0.269),下限低于非劣效性界值-10%。在FAS、PPS中,治疗24周时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治疗24周时的患者�
胡宁宁张丹邹军张翀林芙君蒋更如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漏诊后者一例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漏诊后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头昏、胸闷、心慌5 h就诊。5 h前排便后突感头昏、胸闷、心慌跌坐在地,自感全身乏力,反复多次上肢支撑用力均不能自行坐起,急诊入我院。有冠心病病史8年,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示室性早搏、ST-T改变,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均升高,按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入院第2天尿量开始减少,24 h尿量最少为50 ml,呈酱油色,请肾内科医师会诊后,急查血肌红蛋白升高,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予血液净化、扩容、碱化尿液、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键。
李蓉张翀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横纹肌溶解漏诊
腹膜透析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025年
目的旨在明确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患病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和死亡风险。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随访的PD患者资料。依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ASE)右心功能评估指南的诊断标准,将入组研究对象分为PH组和非PH组,其中PH定义为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35 mmHg(1 mmHg=0.133 kPa)。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以及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PH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PH对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PH与非PH组间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5例PD患者,年龄为(60.82±13.71)岁。患者BMI为(23.76±5.52)kg/m ^(2),透析龄为14.0(7.0,31.0)个月,收缩压(SBP)为(148.10±20.40)mmHg。其中,肾脏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36.19%),糖尿病性肾病32例(30.48%),高血压性肾病21例(20.00%),其他疾病14例(13.33%)。依据分组标准,纳入PH组28例(26.67%)、非PH组77例(73.33%)。PH组患者的SBP显著高于非PH组(P<0.05)。两组间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H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re-Alb)、铁蛋白水平,以及24 h尿量和eGFR值均显著低于非PH组(P值均<0.05);两组间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H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值、E/e′比值和左心室容积指数均显著高于非PH组,而LVEF值和室间隔e′值均显著低于非PH组(P值均<0.05)
王亚琨王宓朱迎春白寿军缪贤盛张翀许佳瑞
关键词:腹膜透析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
稳定表达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α亚基的细胞株构建及其排钾的分子机制研究
2019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 MaxiK或BK)α亚基的HEK293细胞株,探讨BKα通道的排钾机制。方法·构建带Myc标签的BKα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BKα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系中,用药物G418筛选阳性单克隆细胞株,分别以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BKα蛋白表达及定位。将稳定表达BKα蛋白的HEK293细胞系培养于玻片,形成单细胞层,分别给予5 mmol/L和100 mmol/L钾离子浓度的浴液,膜片钳单通道记录BKα的离子流。内向整流性钾通道Kir4.1的野生型和突变型(G77R、G130R、C140R和R297C)分别转染稳定转染BKα的HEK293细胞后提取膜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BKα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的HEK293细胞中挑选表达BKα通道的细胞株,细胞免疫荧光验证了BKα通道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表达。在给予100 mmol/L钾离子浓度浴液的情况下,BKα的通道开放频率(NPo)快速增加。Kir4.1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分别转染稳定转染BKα的HEK293细胞后提取膜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转染Kir4.1突变体质粒的HEK293细胞的BKα表达较野生型增加(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BKα的HEK293细胞株,BKα通道可以被高钾溶液激活;BKα通道的膜表达水平与Kir4.1通道功能状态有关,可能是由于突变的Kir4.1通道导致细胞去极化,从而激活BKα。
应思琦张娅郭琴杨阳刘爽张翀
关键词: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肾小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