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红

作品数:32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9篇食源
  • 9篇食源性
  • 8篇源性疾病
  • 8篇食源性疾病
  • 7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中毒
  • 3篇疫苗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预防控制机构
  • 3篇食品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3篇现状及影响
  • 3篇现状及影响因...
  • 3篇现状及影响因...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接种

机构

  • 29篇山西省疾病预...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太原市疾病预...
  • 2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太原市红十字...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29篇张晓红
  • 12篇王三桃
  • 10篇史一
  • 8篇李雪原
  • 8篇王尚敏
  • 8篇侯丽明
  • 5篇张亚增
  • 4篇王丽洁
  • 4篇刘慧君
  • 2篇李虹
  • 2篇张凡非
  • 2篇霍俊锋
  • 2篇张萍
  • 2篇关联欣
  • 2篇魏志云
  • 1篇聂晓勇
  • 1篇左素俊
  • 1篇杨红霞
  • 1篇仇丽霞
  • 1篇张夏虹

传媒

  • 12篇中国药物与临...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护理研究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 分析2017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重点探索其空间聚集情况,为科学地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其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7年山西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27 727例,报告发病率为7. 5/万。男女性别比为1. 02∶1,20~39岁报告病例数最多(27. 6%,7 661/27 727);农民(40. 6%,11 266/27 727)、低龄学生(13. 2%,3 652/27 727)报告病例数较多。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水果类及其制品(26. 0%,7 207/27 719)、粮食类及其制品(17. 9%,4 963/27 719)和肉与肉制品(11. 6%,3 207/27 719)。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73. 2%,23 429/31 988)。三维趋势分析得到的疾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分布情况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缓慢下降,与报告发病率分布图所呈现的结果一致。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浮山县、隰县、大宁县、永和县、古县、吉县。结论 山西省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史一史一王三桃李雪原李雪原王尚敏张晓红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空间自相关
山西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 分析2020年山西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学生过早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抽取的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近视专项调查所需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山西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郊县学生相对于城区学生近视率更低(OR=0.790,95%CI:0.720~0.867);座位一学期轮换一次的学生相对于座位从不轮换的学生近视率更低(OR=0.532,95%CI:0.011~0.890);做作业时长<2 h的学生近视率低于没有作业的学生(OR=0.756,95%CI:0.576~0.992);课间活动场所为户外的学生近视率低于教学楼的学生(OR=0.878,95%CI:0.810~0.951)。经济中等地区的学生相较经济较好地区的学生近视率更高(OR=1.511,95%CI:1.270~1.798);女生近视率相对于男生较高(OR=1.297,95%CI:1.192~1.411);高年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近视率较高(五年级OR=1.511,95%CI:1.360~1.679;六年级OR=2.044,95%CI:1.839~2.272;);做作业仅使用台灯的学生相对于同时使用顶灯台灯的学生近视率更高(OR=1.812,95%CI:1.713~1.925);父母有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视率高于父母没有近视情况的学生(父母有一方患近视OR=1.830,95%CI:1.668~2.007;父母双方均患近视OR=2.701,95%CI:2.365~3.084)。结论 山西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建议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加强对低龄学生近视的监测和干预。
王会会张晓红霍俊锋侯丽明孟亚清张亚增冯立忠
关键词:近视患病率
山西省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类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黑热病是一种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也是一种致命性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该病是由内脏利什曼原虫引起,患者和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犬为黑热病主要的传染源,我国黑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为近野栖的中华白蛉。为及时掌握山西省黑热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现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以下分析。
陈靖魏志云李虹张晓红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黑热病中华白蛉流行病学特征
太原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手、足和口腔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一般症状较轻微,个别病例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2008年我国将它列为法定丙类传染病。近年来,太原市手足口病的报告病例和发病率均位居丙类传染病首位,已严重影响我市儿童的健康。为了解太原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现对太原市2017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刘慧君张晓红高雪芬樊婷
关键词:手足口病丙类传染病斑丘疹肠道病毒心肌炎
山西消化性溃疡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 以人群为基础,了解山西省消化性溃疡患病状况,探究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4个区/县选取18~64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13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开展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 3 456名调查对象中,共有胃溃疡131名,患病率为3.79%;十二指肠溃疡52名,患病率为1.50%。男性、工作性质中兼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吸烟、饮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不良情绪是胃溃疡发病的危险因素(OR>1);吸烟、饮酒和不良情绪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危险因素(OR>1)。结论 预防和控制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措施包括从已确诊患者、疑似症状或家庭成员确认感染者、普通公众三个角度开展幽门螺杆菌的防控、加强吸烟、饮酒的健康教育力度、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改善家庭关系等。
王丽洁赵英孟亚清王宏伟何玉玲张晓红侯丽明马麟霍俊锋王苗
关键词:患病率消化性溃疡LOGISTIC模型
山西省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涉及范围广和危害严重等特点,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了解山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提高社会公众健康水平,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山西省2010—2019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如下。
桑志宏张晓红左素俊张夏虹张正任雯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健康职业中毒流行病学特征群体性
278起原因不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导致278起原因不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物质、污染原因、污染食品不明的原因,提出建议,为提高查明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系统中报告的原因不明事件,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数据导出、整理与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山西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36起,其中原因不明278起,占63.76%;发病人数均小于100人,均属于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第三季度报告数最多,占40.65%(113/278);消化系统症状体征居多,有腹痛的占74.76%(1 303/1 743);发生场所排在第一位的为餐饮服务单位,占49.64%(138/278);仅有30.51%(83/272)的事件采集到样品,餐饮服务单位发生的事件中,食品、环境、患者、从业人员样品均采集到的事件仅占2.90%(4/138);137起多次共同进餐的事件,仅18.25%(25/137)调查了患者多餐次进餐情况,16.79%(23/137)调查了共同进餐未发病人员情况,1起事件进行了分析性研究;138起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事件中,仅54.35%(75/138)开展了食品卫生学调查,且内容不全面。结论导致致病因子不明、可疑食品不明、污染原因和污染环节不明的因素包括事故调查机制不顺,诊断标准过时,不具备检验资质或检验设备和能力不足,样品采集数量、范围、质量不够,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以及行政干预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等。
王三桃张晓红李雪原王尚敏史一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山西省12~15岁汉族学生恒牙龋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发生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现有研究已证实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包括致病菌、糖、宿主和时间。龋病不仅表现为牙齿疼痛,还会影响颌面部骨组织、软组织生长发育及咀嚼功能[1]。全世界60%~90%儿童患有龋病,早期预防龋病可减少约30%的发病率[2],龋病的预防控制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解山西省12~15岁汉族学生恒牙龋病患病和流行情况,于2020年对山西省12~15岁中学生进行调查,为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陈靖张晓红车国瑜孟亚清侯丽明张亚增张麟婕
关键词:牙体硬组织牙齿疼痛恒牙龋病咀嚼功能颌面部汉族学生
2011—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章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是法律赋予各级疾控机构的职责。规范、科学地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置,是查明原因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保证,对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晓红刘慧君李雪原王尚敏史一王三桃
关键词:疾病暴发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行病学调查
2011年山西省12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暴发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1年山西省11个市119个县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子系统"报告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山西省共报告集体食堂食物中毒12起,中毒631人,无死亡。12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2起,植物性食物中毒6起,原因不明4起;1季度4起,2季度2起,3季度5起,4季度1起;单位食堂5起,工地食堂6起,学校食堂1起。[结论]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是降低山西省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的关键,预防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是全年都应关注的工作。
王三桃冯国强张晓红关联欣张凡非
关键词:食物中毒集体食堂流行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