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原学
  • 2篇病原学监测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综...
  • 1篇疫情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综合征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麻疹
  • 1篇麻疹疫情
  • 1篇疾病控制
  • 1篇发热
  • 1篇发热伴血小板...
  • 1篇发热伴血小板...

机构

  • 3篇临海市疾病预...

作者

  • 3篇张慧利
  • 2篇郑建军
  • 2篇叶小红
  • 1篇唐宇明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12—2014临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点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2012-2014年临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特点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临海市SFTS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低度流行区的SFTS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临海市2012-2014年SFTS病例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2012年临海市首次报告SFTS,到2014年出现一次集中于局部地区的流行,发病率较2012年显著上升(P<0.05);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4-5月份,只有1个发病高峰;患者中男性4例,男性发病率为0.649/10万,女性5例,女性发病率为0.881/10万,男女SFTS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70岁之间,占77.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8.9%;报告单位以本地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主,占77.8%。就诊不及时及诊断延误是造成SFTS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病例分布及病原学监测表明临海市的SFTS疫情属于局部暴发流行,66.7%的患者均来自白水洋镇黄坦乡或有此地野外暴露史,在患者居住地周围采集到的蜱虫标本检测3组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说明存在自然疫源地。结论临海市SFTS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2014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并且存在自然疫源地,高龄农民为高危人群,SFTSV仍为主要病原,就诊不及时及诊断的延误是造成SFTS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叶小红张慧利郑建军
关键词:病原学监测
临海市2007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唐宇明张慧利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2009-2016年临海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临海市近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毒株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对临海市2009-2016年采集的手足口病患者和健康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Excel2003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共采集咽拭子标本537份,荧光定量RT-PCR检测手足口病病毒299份阳性,总阳性率为55.68%,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阳性79份,阳性率14.71%,占所有阳性标本的26.42%;科萨奇Cox A16型56份阳性,阳性率10.43%,占所有阳性标本的18.7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64份,阳性率30.54%,占阳性标本的54.85%。结论临海市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以EV71和CoxAl6型最为常见,重症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因此,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和病原学特征,对进行更有效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张慧利叶小红郑建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