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泥沙
  • 2篇黄茅海
  • 2篇高栏港
  • 2篇值模拟
  • 1篇悬沙
  • 1篇淤积
  • 1篇整治
  • 1篇深圳港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水沙
  • 1篇水沙模型
  • 1篇水域
  • 1篇挟沙能力
  • 1篇航道
  • 1篇航道选线
  • 1篇河段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水利部珠江水...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张心凤
  • 2篇蒋星科
  • 2篇詹杰民
  • 1篇王华
  • 1篇吴树峰
  • 1篇徐峰俊
  • 1篇袁兴志
  • 1篇邓家泉
  • 1篇王琳
  • 1篇黄胜伟
  • 1篇刘俊勇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广东水利水电
  • 1篇人民珠江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栏港淤积机理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根据高栏港近几年的实测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分析该区动力特性及输沙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回淤 状况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求其淤积机理,并结合骤淤分析,建立大风天航道回淤估算公式。
张心凤蒋星科
关键词:淤积泥沙高栏港
黄茅海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悬沙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黄茅海河口区波流相互作用显著、三维空间结构明显及泥沙运动复杂等特点,联合第3代海浪模式SWAN,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悬沙数学模型。在水流计算中,考虑了波浪产生的辐射应力影响,波浪依赖的表面风应力影响及波浪影响下的底部剪切应力,并采用k-kl紊流闭合模型提供垂向涡粘系数和垂向扩散系数。悬沙扩散方程中的源函数利用切应力法确定,泥沙沉降速度考虑絮凝作用,从而提高黄茅海悬沙场数值模拟精度。通过含沙量实测资料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讨论了不考虑波浪与考虑波浪两种情况下黄茅海的悬沙分布特征,为工程实际研究提供了依据。
张心凤詹杰民
关键词:悬沙数值模拟
高栏港回淤计算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高栏港潮流泥沙运动特性及水下地形的变化特点,建立了平面二维动边界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高栏港区港池、航道进行了回淤计算。并在模型中考虑了波浪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口潮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情况,水沙运动、冲淤验证成果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
张心凤蒋星科徐峰俊
关键词:数学模型高栏港
黄茅海水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7年
基于k-kl紊流模型,联合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式,并应用到黄茅海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中.考虑到实际河口和海底地形,通过平面和垂向三维坐标变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上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内外模式分裂技术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模型较好的复演了黄茅海水域的三维水动力状况,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张心凤詹杰民
关键词:数值模拟黄茅海
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4年
 采用边界拟合坐标系下的水流基本方程和泥沙连续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建立二维动边界非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研究水域的泥沙特点及冲淤特性,分别处理冲淤系数,提出了实用的挟沙能力公式,并辅之于动边界技术,增强了模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及航道开挖回淤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口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情况,且计算稳定性好,速度快,精度较高。水流、泥沙运动、冲淤验证成果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
张心凤蒋星科徐峰俊
关键词:挟沙能力水沙模型
珠江三角洲河口区潮流、泥沙及含盐度耦合联解数学模型研究
徐峰俊黄胜伟邓家泉王琳刘俊勇王华吴树峰张心凤蒋星科袁兴志
本项目建立数模研究成果的后处理及研究成果动态仿真演示系统。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复杂的网河及河口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大范围河口区潮流、泥沙和含盐度输移的整体耦合联解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实现了一、二维数学模型的联解。自主开发...
关键词:
关键词:河段整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