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祥 作品数:20 被引量:19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北京与香港中小学生身体成分的测试与比较 被引量:8 1993年 通过对北京与香港805名年龄段男妇学生身体成分的测试与分析,表明北京与香港中小学生的营养条件均良好,12岁以上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明显高于香港学生,对应于体重于脂肪重晃显较高;在各年龄段上,北京学生体脂含量均明显高于香港学生,体脂偏高人数也明显高于香港学生;与香港学生对比,北京学生脂肪分布呈现出四肢(尤其是下肢)部位脂肪明显堆积的特征。 杨锡让 符浩坚 赖柳明 隆璐娟 张士祥关键词:身体成分 身体脂肪分布 人类身体成份特征与运动能力(第一部分) 被引量:19 1994年 用整体的系统观从多层次、多途径来指导身体成分的研究,做为总课题的第一部分,探讨了身体成分的以下问题:1)几种身体成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2)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的身体成分特点;3)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成分的影响;4)遗传因素与身体成分的关系;5)女孩在初潮前后、运动与不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杨锡让 符浩坚 张士祥 隆璐娟 杨谦 翟薇薇 王秀蓉 赖柳明 常燕 高潮关键词:身体成分 体脂 有氧代谢能力的应用及机制 被引量:22 1993年 从多层次、不同途径较系统地研究影响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及最大摄氧量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结果发现: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疲劳主观感觉有关,其最大摄氧量负荷时的R.P.E值低于成年人;不同负荷形式测定的最大摄氧量值有较大的差异,按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固定跑台、功率自行车、台阶;耐力训练可提高有氧代谢水平,特别是无氧阈值或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在白、黄、黑肤色人种中,最大摄氧量值无种族差异;在力竭性运动中,线粒体钙聚积抑制细胞呼吸,可造成有氧代射能力下降。 杨锡让 田野 张士祥 李晓山 张亚丽关键词:最大摄氧量 有氧能力 1.6-二磷酸果糖营养液对人体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9 1996年 20名健康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服药组。10名服药组受试者短期连续服用1.6-二磷酸果糖(FDP)营养液后,无氧代谢输出功率和总功明显提高,同时运动后心率恢复明显加快;血乳酸消除速率增加;进行12分钟递增负荷运动后心率减少,血乳酸增加值减少,红细胞数目增加,红细胞膜韧性增加,红细胞膜Na+-K+-ATP酶明显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上升趋势,运动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下降,血清SOD水平变化不大。 冯美云 冯炜权 张士祥 刘刚 徐晓阳 张缨 张爱芳 曹建民 王习霞 王福东关键词:二磷酸果糖 血乳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疲劳能力 运动时肌氧含量无损伤测定与血乳酸变化关系 被引量:11 1998年 实验结果表明,进行12min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下降曲线与血乳酸上升曲线高度相关(r=0.983)。30s全力运动后,肌氧含量变化与最大功率输出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45),肌氧含量下降的最底临界值平均为O.D=-0.108±0.014。因此,运动时无论是长时间或短时间极星运动,肌氧都不会趋于零,可以科用肌氧含量变化曲线反映乳酸阈。同时,可以利用肌氧下降幅度反映最大功率输出。肌氧含量的无损伤检测为在运动实践中评定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功率输出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 曹建民 冯美云 张士祥 冯炜权 陈易章 马冰 丁海曙 苏畅关键词:有氧代谢 血乳酸 射箭技术的研究与诊断 被引量:12 1990年 运用八道生理参数记录仪(Polygraph System RM-6000)与IBM-PC/XT计算机联机,测试射箭时参予完成射箭动作技术主要肌群的肌电活动。通过对92名射箭运动员测试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以肌电的平均值曲线的波动大小,平均值的标准差及肌电活动的同步性三项指标,作为射箭技术的肌电诊断指标,用以说明射箭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用力的一致性及动作技术的协调性,并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 李良标 吕维加 熊开宇 张士祥 陈伟关键词:肌电活动 射箭技术 射箭运动员 技术诊断 三角肌 生理参数 不同强度运动血液酸硷状态变化的研究 1992年 1 研究对象从事运动训练6—8年的男性运动员20名,平均年龄为21±1.59岁,平均身高为178.5±19.2,平均体重为74.6±5.8公斤。 2 研究方法 2.1 运动负荷:采用两种负荷方式,一种是应用Wingate法进行30秒无氧功率运动(Anaerobic Power Exercise,简称APE);另一种负荷方式是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简称PRE),其运动阻力为50、100、 张士祥关键词:血乳酸 血液 无氧功率 显著性差异 递增负荷运动 不同训练水平耐力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及个体通气阈的研究 被引量:1 1992年 通过对55名不同等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个体通气阈和最大摄氧量的研究,找出了各等级运动员和大学生达到最大摄氧量和通气阈时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为运动实践中使用这些指标提供了依据。 张士祥 杨锡让 张亚丽关键词:氧脉搏 冬训对我国男子手球运动员心脏形态及机能的影响 1994年 心脏作为人体的动力站,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运动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评定运动员心脏以及探讨训练对心脏的影响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来评定运动员安静状态下以及不同运动负荷下运动员心脏功能,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 张士祥 吕志华关键词:冬训 手球运动员 心脏形态 运动员心脏 心脏功能 心输出量 运动训练对女子青少年体脂分布的影响 1995年 采用皮褶测定、指标计算、测定脂肪组织在体内的分布指数等方法,对240名初潮前后女子专项运动员和非专项运动员脂肪分布状况以及运动、性成熟对身体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20岁女青少年运动员初潮后身高、体脂%和脂肪重量明显大于非运动员组,而体重、主脂体重则明显低于非运动员组;运动员组的脂肪分布主要在外周和下肢,而非运动员组中枢和外周、上肢和下肢的脂肪分布基本相近。 张士祥 高瑾莹 杨锡让关键词:女青少年 体脂分布 初潮 身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