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生
- 作品数:49 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CD_3AK细胞的诱导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1997年
- 本研究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辅以少量的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γIL—2)和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成功地研制出具有抗瘤活性的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结果表明:微量的CD3McAb辅以少量的γIL—2和PHA就能诱导并大量扩增CD3AK细胞。30ng/ml的CD3McAb就能一次性激活CD3AK细胞,当CD3McAb浓度提高到300ng/ml时,CD3AK细胞的扩增能力明显高于LAK细胞;CD3AK细胞是以CD3+、CD8+和CD4+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CD3+和CD8+细胞百分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培养第4天至第16天的CD3AK细胞均有很强的杀瘤活性,而最佳时期在第7天至第10天;其体外杀瘤活性明显高于LAK细胞(P<0.05)。本实验研究表明:CD3AK细胞是继LAK、TIL后又一更为有效的杀瘤细胞。
- 梁安民谢裕安罗小玲吴继宁李力张丽生覃源才朱华展莫钦国袁卫平
- 关键词:CD3AK单克隆抗体抗肿瘤活性肿瘤免疫疗法
- 冷冻瘤苗刺激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 李挺刘剑勇刘剑仑韦长元杨南武张力图张丽生唐凯王冰唐东平侯冰宗莫隽全
-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治疗主要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是现代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课题在对冷冻肝癌瘤苗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疫苗疗法淋巴细胞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肝癌原发性疾病
- 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和TIL的分布及抗瘤活性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和肝癌TIL的分布及抗瘤活性。方法 :用冷胶原酶消化分离法来分离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及肝癌实质部和中心部TIL并测定它们的获得率。用3H -TdR释放法测定它们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肝癌实质部TIL获得率最高 ,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获得率次之 ,肝癌中心部TIL获得率最低。它们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从高到低则分别为肝癌实质部TIL、肝癌中心部TIL和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结论 :肝癌癌周组织和肝癌组织不同部位的淋巴细胞分布有所不同。它们的抗瘤活性也各不相同。为了获得数量多和抗瘤活性高的淋巴细胞 。
- 刘剑勇李挺张力图杨南武刘剑仑韦长元张丽生唐东平唐凯潘凤慧
- 关键词:肝癌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
- 面向21世纪的广西癌症控制
- 2000年
- 当告别旧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人类步入了世纪交替之年。过去的20世纪,无疑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在癌症控制领域中取得的累累硕果,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索、机遇和挑战。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人类不仅仅是收获过去,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未来! 1 癌症控制仍然是21世纪卫生工作的重点 WHO披露的30年癌症资料显示,全世界癌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之势。1985年全球每年死于癌症500万人,新发生患者900万例。预计至2015年,全年癌症死亡人数将达900万人,新发生患者1500万例。
- 张丽生
- 关键词:癌症
- 茶多酚对肝癌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抑制的研究被引量:4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茶多酚在体外对肝癌细胞 BEL- 740 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抗癌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茶多酚的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 ,PCR-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茶多酚能抑制肝癌 BEL- 740 2细胞的增殖 ,其 IC50 为1 5 0μg/ml,且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可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对 p5 3具有下调作用。结论 茶多酚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其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 黎丹戎唐东平张丽生张玮
- 关键词:茶多酚抗肿瘤活性肝癌端粒酶活性抑制
- 扶绥县1974年~1994年肝癌分布特征及时间趋势分析
- 1997年
- 21年间,全县共发生肝癌3906例,死亡3869例。肝癌年均发病率51.86/10万(标化率53.87/10万),年均死亡率51.37/10万(标化率53.46/10万)。80年代以后,该地区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极显著意义。1994年与1974年相比,肝癌发病率下降了24.94%。按性别分析,女性肝癌发病率下降有极显著意义,而男性下降趋势不显著。按年龄分析,1974年~1983年和1985年~1994年前后两个10年相比,在后10年中,15岁~30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下降尤为突出。
- 张丽生韦金育梁锋梁任祥韦忠亮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癌
- 广西扶绥肝癌现场研究20年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3
- 1997年
- 张丽生
- 关键词:肝癌流行病学
- 广西广西癌症控制的战略重点与对策
- 1994年
- 张丽生
- 关键词:肿瘤
- 肝癌高发区饮用塘水的诱变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采用生物学检测技术,对广西某肝癌高发区的83份饮用水进行了诱变性评价,并分别对四组饮用塘水和非塘水的129名成年男性居民和213名儿童进行了细胞遗传毒性损伤的分析。结果:各类饮用水的诱变性阳检率为45.78%,其中,塘水的阳检率高达93.33%(28/30),而深井水全部为阴性(0/9)。塘水中存在的化学诱变物质对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和鱼周血红细胞均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从幼年即已开始饮用塘水的儿童和成年男性居民,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核碎裂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等遗传毒理学指标均与饮用非塘水的对照组居民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确证饮水污染与肝癌的病因学关系提供了生物学证据。
- 张丽生黄少珍张力图郭建霞玉太存
- 关键词:肝癌饮用塘水诱变遗传毒性
- 采用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紫露草微核试验综合评价水体污染被引量:2
- 1992年
- 采用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Fish—MNT)和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徽核试验(Trad—MNT),联合检测了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区的水体污染。结果表明,塘水具有明显的诱变性。它可引起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和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提示塘水中存在的化学诱变物质,对动、植物细胞均具有潜在的基因毒性作用。Fish—MNT和Trad—MNT方法简便,结果鉴别客观、可靠,是判定水体综合诱变作用的有效的原位测定系统,值得推广应用。
- 张丽生黄少珍张力图郭建霞梁干旺陈志刚黄珍杨
- 关键词:水质污染微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