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降低了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了有融骨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多形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引起的高钙血和骨痛症、成骨不全等代谢性骨病。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该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报道。现报告我院1例双膦酸盐类药物性左下颌骨坏死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A)局部应用对大鼠下颌磨牙拔除后剩余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麻醉下完整拔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并做相应处理,术后2周同期处死所有大鼠。用X线片测量大鼠拔牙窝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取拔牙窝周围牙龈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下颌磨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唑来膦酸治疗组牙槽嵴高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明胶海绵组(2.60±0.10mmVS1.99±0.22mm,P<0.001;2.60±0.10mm VS 2.12±0.24mm,P<0.001)。组织学观察拔牙创周围黏膜层上皮变薄,胶原较为纤细且排列疏松,血管变化不明显。结论:唑来膦酸局部应用抑制牙槽嵴骨吸收,促进拔牙窝新骨形成,对软组织作用不显著,可能抑制牙龈黏膜中胶原纤维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