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素伟
- 作品数:32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风险管理及俯卧位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目的:探究神内科卒中患者采用风险管理及俯卧位护理预防及治疗相关肺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为我院神内科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以及俯卧位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率;结果:使用吞咽障碍护理流程图并采用俯卧体位,可以有效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论: 本研究中患者按照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并采用俯卧体位,可以有效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
- 尤素伟冯文霞吕洲郭鹏张璇吕学海王静陈贺艳周慧
- 关键词:风险管理俯卧位卒中相关性肺炎
- 改进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
- 2007年
- 尤素伟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穿刺方法功率
- 防止橡胶塞内输液器塑料针头自动退出的方法
- 2010年
- 尤素伟
- 关键词:针头插入橡胶塞输液器塑料袋装液体无菌状态
- 交感神经兴奋性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交感神经兴奋性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依据是否发生醒后脑卒中将患者分为醒后脑卒中组和非醒后脑卒中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交感神经兴奋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血糖变异性、电解质紊乱、25-羟维生素D_(3)、尿香草苦杏仁酸、儿茶酚胺是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交感神经兴奋性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血糖变异性、电解质紊乱、25-羟维生素D3、尿香草苦杏仁酸、儿茶酚胺是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王静吕俊丽连红亮郄新稳侯娇王相斌薛陆明王苏叶周慧尤素伟
- 关键词:交感神经
- 血清VEGF-A、HIF-1α、MIF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ACI患者,根据住院1周内是否并发CCS分为CCS组(49例)和非CCS组(75例),选取同期邯郸市中心医院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组(50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血清MIF、HIF-1α、VEGF-A水平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CCS组和CCS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并发CC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F、HIF-1α、VEGF-A对ACI并发CCS的预测价值。结果124例ACI患者中,发生CCS者49例,发生率为39.52%。健康组、非CCS组、CCS组血清MIF、HIF-1α、VEGF-A水平依次升高[(12.60±2.15)μg/L vs(47.42±7.42)μg/L vs(69.53±11.27)μg/L;(38.86±6.10)ng/ml vs(312.88±43.63)ng/ml vs(608.94±93.32)ng/ml;(43.37±9.08)ng/ml vs(582.24±62.20)ng/ml vs(1087.41±116.65)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5.050、1226.840、2446.440,P均<0.001)。相较于非CCS组,CCS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升高[(9.48±2.25分)vs(8.57±2.14)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45.52±6.17)%vs(53.60±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8、7.336,P=0.025、<0.001)。血清MIF、HIF-1α、VEGF-A升高是ACI并发CCS的危险因素(OR=1.637、2.112、2.756,P=0.001、<0.001、<0.001),LVEF升高为其保护因素(OR=0.83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F、HIF-1α、VEGF-A三项联合预测ACI并发CCS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80%、86.67%、0.901,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MIF、HIF-1α、VEGF-A在ACI并发CCS患者中均异常升高,且是ACI并发CCS的危险因素,三项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冯欣尤素伟史晓梅王相斌巩巧丽王俊英
-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脑心综合征
-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1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 h行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分为2组,49例无吞咽障碍的患者为无吞咽困难组,112例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为吞咽障碍组。再根据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将吞咽障碍组分为3个亚组,其中轻度组43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31例。比较各组患者的SAP发生率、发生时间及预后,采用Pearson分析吞咽障碍程度与SAP的发生及发生时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吞咽障碍对SAP发生的影响。结果吞咽障碍组与无吞咽困难组患者假性球麻痹、糖尿病、既往肺部疾病史、脑卒中部位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和无吞咽困难组的SAP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SAP发生时的APACHEⅡ评分、平均治疗时间、受累肺叶数、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程度与SAP的发生时间呈负相关(r=-0.407,P=0.038),与SAP的发生呈正相关(r=0.328,P=0.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19,95%CI:1.152~7.483,P<0.05)。结论吞咽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吞咽障碍严重程度与SAP的发生呈正相关,与SAP的发生时间呈负相关。SAP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建议应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防治,以降低SAP的发生率。
- 尤素伟
- 关键词:脑卒中老年人吞咽障碍卒中相关性肺炎
- 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98例)和吞咽障碍组(9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对92例吞咽障碍组患者发病期间SAP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患者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吞咽障碍组与吞咽良好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史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梗死面积、梗死部位脑干比例均高于吞咽功能良好组(P<0.05),92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中有34例患者发生SAP,发生率为36.9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与非SAP组患者的性别、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病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AP组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吸烟史患者比例、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高于非SAP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并发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梗死面积大以及脑干部位梗死患者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且有部分患者会出现SAP,而高龄、高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诱发SAP发生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 尤素伟冯俊艳冯欣周慧崔学静张璇王静郭鹏覃国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
- 品管圈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康复护理干预流程,统一宣教内容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护士综合能力,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尤素伟陈贺艳吕洲孙彦书冯欣崔学静周慧王艳敏侯娇张琳谢强
- 关键词:品管圈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ACI住院患者62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斑块组(n=39)和无斑块组(n=23),在发病72h之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对比。结果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无斑块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hs-CRP分别与TC(r=0.321,P=0.011)、LDL-C(r=0.341,P=0.007)、HbA_(1c)(r=0.264,P=0.038)、Fib(r=0.282,P=0.026)、UA(r=0.284,P=0.025)均呈正相关。结论 ACI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 冯文霞吕洲刘青蕊李雪雁尤素伟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
-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对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脑干组和半球组各60例,均应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及常规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28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脑干组和半球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显著(P<0.01),对照组升高较少(P<0.05);治疗后脑干组与半球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脑干组与半球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仅给予常规治疗的患者,但脑干梗死与半球梗死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宋福聪吕洲张璇马雪梅尤素伟李霞
- 关键词:脑干梗死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