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君 作品数:25 被引量:4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内毒素耐受对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10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反复刺激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诱导产生的内毒素耐受对该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1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LPS或1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刺激THP-1细胞24 h,洗脱后,分别采用相同LPS再刺激24 h,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TNF-α和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P.gingivalis LPS或E.coli LPS刺激THP-1细胞24 h后,TNF-α和IL-10分泌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0.05)。2种LPS重复刺激后,TNF-α分泌水平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IL-10分泌水平则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内毒素耐受能抑制THP-1细胞分泌TNF-α,促进该细胞分泌IL-10,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李慧 孙梦君 徐艳 孙颖 陈武关键词:内毒素耐受 THP-1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龈下菌斑诱导的耐受对人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0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龈下菌斑诱导的耐受对人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抗炎因子白介素-10(inter leukin 10,IL-10)的影响,以及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TLR4的关系。方法:采集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及健康人的龈下菌斑,分别重复刺激,诱导人巨噬细胞产生耐受。采用ELISA技术检测TNF-α和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LR2、TLR4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2种菌斑第1次刺激巨噬细胞后,TNF-α和IL-10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0.05)。2种菌斑重复刺激后,TNF-α分泌水平均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均与第1次刺激后无明显差别(P>0.05)。尽管2种菌斑第1次刺激后,TLR2、TLR4表达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升高(P<0.05),2种菌斑重复刺激后,TLR2、TLR4表达水平均与第1次刺激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龈下菌斑诱导的耐受能够抑制TNF-α的分泌,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但这种改变与TLR2、TLR4表达水平无关。 卢伟 贡丹军 孙梦君 徐艳 孙颖关键词:龈下菌斑 内毒素耐受 IL-10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牙周致病菌内毒素耐受的研究进展 2012年 内毒素耐受(endotoxin tolerance)是指先前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使机体或体外培养的细胞对后续刺激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现象,可能导致炎症因子释放的减少,进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牙周致病菌内毒素耐受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孙梦君 孙颖 徐艳关键词:牙周致病菌 内毒素耐受 牙周炎 下前牙骨皮质切开术联合骨增量手术对唇侧骨增量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下前牙骨皮质切开术联合骨增量手术对唇侧牙槽骨增量的效果。方法回顾下前牙行骨皮质切开术联合骨增量手术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测量牙根长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以及距离CEJ 7 mm和9 mm处唇侧牙槽骨厚度,比较三个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该手术对牙根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牙槽嵴顶到CEJ的距离显著减少(P<0.05);术后1年牙槽嵴顶到CEJ的距离较术后3个月明显增加(P<0.05);总体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距离CEJ 7 mm和9 mm处唇侧牙槽骨的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联合骨增量手术对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的增加具有显著效果,对于下前牙正畸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孙梦君 周可聪 夏一如 孙文韬 束蓉 谢玉峰关键词:骨增量 CBCT 隧道技术治疗上前牙黑三角1例 2023年 目的本文通过报道上前牙邻面黑三角的治疗过程1例,希望为黑三角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诊疗经过:患者女性,33岁。上前牙邻面龈乳头退缩1月余。使用隧道技术(tunnel technique,TUN)+结缔组织移植术(connective tissue graft,CTG)联合树脂充填,治疗其上前牙邻面龈乳头退缩,术后随访2年。结果2年后前牙区龈乳头外形丰满,完全充盈邻间隙,美学效果改善明显。结论TUN+CTG联合树脂充填可以治疗前牙区黑三角,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去证明。 孙文韬 孙梦君 周可聪 束蓉 谢玉峰关键词:隧道技术 树脂充填 DHA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 2021年 目的探索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HGFs)生物学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活死细胞染色法、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观察DHA对细胞活性、细胞形态、细胞周期的影响;DHA预处理HGFs后,利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或热灭活P.gingivalis刺激细胞,定量PCR和ELISA观察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HA对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200μmol/L DHA可降低HGFs的细胞活性,但100μmol/L DHA不影响细胞活性及形态,对细胞周期也无明显影响(P>0.05);DHA可抑制P.gingivalis LPS或热灭活P.gingivalis诱导HGFs表达的IL-6、IL-8、IL-1βmRNA以及IL-6、IL-8蛋白(P<0.05),并可显著上调HGFs表达的HO-1 mRNA及蛋白(P<0.05)。结论 DHA可显著抑制HGFs的炎症因子表达,并且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其抗炎作用可能与HO-1上调相关。 孙梦君 周可聪 夏一如 谢玉峰 束蓉关键词:二十二碳六烯酸 牙龈成纤维细胞 生物学活性 血红素氧合酶-1 DHA和EPA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5年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中的两个成员。目前发现,DHA和EP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脑细胞发育,抗癌和抗炎等。本文就DHA和EPA的抗炎作用及其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周子超 孙梦君 束蓉关键词:DHA EPA 抗炎 牙周炎 DHA对P.gingivalis LPS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脂多糖(LPS)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 PDLCs)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h PDLCs,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DHA对h PDLCs细胞活性的影响。根据MTT法的结果,选择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的刺激浓度,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ELISA技术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DHA对P.gingivalis LPS诱导h PDLCs表达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1β的影响。结果在25~100μmol/L浓度范围内,DHA对h PDLCs细胞活性没有影响,且可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gingivalis LPS诱导h PDLCs表达的炎症因子。结论在不影响细胞活性的情况下,DHA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gingivalis LPS诱导h PDLCs表达的炎症因子,表明DHA具有用于牙周炎抗炎治疗的可能性。 周子超 孙梦君 束蓉关键词:二十二碳六烯酸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炎症反应 程序性死亡分子1信号途径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9年 牙周炎是人类口腔的常见病,免疫机制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是近年发现的参与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分子,在牙周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牙龈上皮细胞上均有表达,该文将就PD-1信号途径与牙周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周可聪 孙梦君 束蓉关键词:牙周炎 免疫机制 2种龈瓣复位方式对牙龈瘤切除术后效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牙龈瘤切除术后分别使用原位复位瓣(normally positioned flap,NPF)和冠向复位瓣(coronally advanced flap,CAF)技术关闭创口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的牙龈瘤患者共55例,分为NPF组和CAF组,在手术彻底切除牙龈瘤后,分别使用NPF和CAF技术缝合创口。记录基线时牙龈瘤的宽度(epulis width,EW)和高度(epulis height,EH),术后6个月时龈乳头的宽度(papilla width,PW)和高度(papilla height,PH),基线和术后6个月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角化牙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 width,KGW)等,并由2名牙周专科医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美学效果。使用t检验比较基线和术后6个月时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PD为(1.68±0.79)mm,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NPF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AL为(1.26±1.18)mm,与基线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46),但是显著低于NPF组(P<0.001);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PH为(3.74±0.62)mm,显著高于NPF组(P<0.001),且前者的VAS得分显著优于后者(P<0.001)。结论·相对于传统的NPF技术,CAF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术区KGW,避免术后AL增加,减轻术后的牙周软组织缺损,改善术后美学效果。 孙文韬 董家辰 孙梦君 廖悦 宋忠臣关键词:牙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