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友 作品数:108 被引量:1,512 H指数:2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松嫩平原盐碱地大规模开发的前期研究、灌区格局与风险控制 被引量:27 2016年 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查明,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是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蒸发使地表水析盐和地下水上升地表积盐的耦合机制是主导成因。盐类以苏打为主,类型包括盐土、碱土及衍生的盐-碱化土。面积393.70万hm2,盐渍化过程还在持续。种稻排盐是改良苏打盐渍土的主要途径。古河道发现和试验示范为其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大安等多个灌区建设具有强化粮食基地,优化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综合效益,并成为东北地区第四大水稻区,使区域盐碱地开发形成完整格局。但是,这种盐碱地大规模开发存在使松花江和嫩江以及查干湖水体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在分析这些风险成因基础上,提出不向河湖直接排放稻田含盐碱尾水,并在查干湖外围建设湿地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措施,防止对查干湖构成污染,采取将水田布置在古河道带等措施,控制旱田次生盐渍化。 孙广友 王海霞关键词:苏打盐碱地 生态风险 松嫩平原 防洪工程与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 被引量:10 2002年 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其成因和缓解对策是当前紧迫的研究课题。防洪工程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通过分析海河流域旱涝成因和防洪工程体系,探讨了防洪工程体系对平原水资源储备的破坏,指出防洪工程大幅度减少平原水资源的供给,提出基于防洪工程改造和水资源储备恢复的缓解水资源短缺对策。文章提出防洪工程引起海河平原水资源减少和通过恢复、重建湖泊和沼泽等湿地来增加海河平原水资源的新观点,对于全面审视海河流域防洪工程的作用、综合分析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和正确采取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罗新正 朱坦 孙广友关键词:防洪工程 水资源短缺 旱涝灾害 降水 水库工程 堤防工程 青藏高原苔原自然带谱及复式三维地带模式 被引量:3 2016年 首次依空间结构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外围高山、外缘高山、高原面高山、高原面及高原盆地等五种地貌体;厘清了高原不存在纬度地带性的误判,并结合作者前期高原苔原的论证,创建了高原苔原带谱体系及其三维仿真地带模型,分别为顶锥型(外围离散高山及高原面高山)、带型(外缘带状高山)和平面型(高原面).既具有一般高山苔原(alpine tundra)垂直带谱,又呈现高原山原苔原所特有的"复式三维地带性模式",在全球具有唯一性.首次编制了表征北极苔原与高原苔原关系的北半球苔原带模式图,指出长白山为东北亚高山苔原南界的论点不能成立,青藏高原苔原才是中国及东北亚苔原的南界.目前高原是第三极称谓皆无顶极生物带苔原带景观为前提,仅是高度上的寓意,从地理概念上明确了其与南北极并列的世界第三极定位. 孙广友关键词:青藏高原 盐分增量法测定植被蒸散 2005年 采用“盐分增量法”测定了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试验站典型的羊草 星星草 碱地蒲公英群落分布区的植被蒸散量。结果表明 ,盐分增量法是一种测定植被蒸散量的新方法 ,可有效地测定植被蒸散量 ;植被日均蒸发量随植被盖度增加不断减少 ,日均蒸腾量随植被盖度增加逐渐增大 ,由于蒸腾量增加幅度大于同期蒸发量减少幅度 ,植被日均蒸散量随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大。 罗新正 孙广友关键词:植被 蒸散 蒸发 蒸腾 中国湿地学名词编撰出版 2007年 孙广友关键词:名词 实词 编撰出版 湿地研究 黑龙江干流梯级开发生态环境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2001年 黑龙江干流水能开发潜力较大 ,目前形成的 6~ 7个枢纽的梯级开发方案 ,虽体现了水能的充分利用 ,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不够 .以曾完成的梯级开发对右岸的环境影响的综合研究为基础 ,认为从生态环境的安全来看 ,多达6~ 7个梯级的开发方案缺乏生态环境可行性 ,应予大幅度调整 . 孙广友 何岩 赵焕辰 徐文铎 童伯良 杨永兴 杨富亿关键词:黑龙江干流 梯级开发 环境可行性 水电开发 生态环境 地理科学要锐意革新——大力强化工程技术层次将其改造为软硬兼备的现代大学科体系 地理科学在国家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很多工作又没能做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科学"软"的理论多,而"硬"的技术少。因此,人们一直在倡导用建设地理学来改造传统的地理科学。钱学森指出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大科学体系,该... 孙广友关键词:地理科学 古河道 盐碱地 地理学 文献传递 中国典型湿地水陆相互作用、资源环境效应及调控 吕宪国 沈吉 蔡祖聪 邓伟 丁维新 姜加虎 吴艳宏 刘红玉 王国平 白军红 王起超 刘景双 于君宝 孙广友 徐华 严红 王德宣 黄群 羊向东 朱育新 王金达 吴庆龙 瞿文川 张辉玉 杨青 刘汝海 郝庆菊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第一批启动的重要方向性项目之一,2000年7月15日开始执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湿地水陆相互作用(水、土、生物界面)现代过程为核心,以人类活动对湿地物质通量的影响及其产...关键词:关键词:湿地 环境过程 古河道型碱湖泡水稻栽培方法 古河道型碱湖泡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1)种植水稻前泡田换水,使pH≤8,并秋翻土地,打好池埂;(2)选择耐盐碱的高产水稻品种;(3)湖泡中部的插秧密度小于边缘的插秧密度;(4)在湖泡中部施农家肥,湖泡边部增施钾肥。该... 孙广友 易富科 张晓平 杨惠媛 阎敏华文献传递 退化盐沼湿地盐碱化空间变异与芦苇群落的演替关系 被引量:17 2009年 以苏打盐渍土区典型退化湿地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退化湿地盐碱化指标:土壤电导率(EC)、盐分含量(SC)、pH和钠吸附比(SAR)的空间变异特征,绘制了4种指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EC、pH、SC具有强空间相关性,SAR空间相关性不明显。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EC、pH、SC空间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上的相似性。盐碱化指标与芦苇生长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C与株高、覆盖度、生物量都呈显著性相关,因此在盐碱化指标中EC是影响芦苇生长最重要因素。当pH>10.1、EC>0.4 mS cm-1、SC>4604 mg kg-1时,植被由芦苇群落过渡为碱茅+芦苇群落,且随着盐碱化指标升高,芦苇所占比例减小。该研究为苏打盐渍土区植被恢复和盐碱地利用提供依据。 杨帆 章光新 尹雄锐 顾斌 孙广友关键词:苏打盐渍土 盐沼湿地 芦苇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