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流感
  • 3篇疫情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流感样病例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流感监测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儿童
  • 2篇暴发疫情
  • 2篇病例
  • 1篇多层感知器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疫情调查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机构

  • 1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辽宁省电力中...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作者

  • 12篇孙小宇
  • 11篇初艳慧
  • 7篇刘潇潇
  • 6篇任剑
  • 6篇秦迪
  • 3篇乔富宇
  • 3篇张震
  • 2篇刘建山
  • 2篇孙强
  • 2篇肖征
  • 2篇孟欣
  • 1篇张莹莹
  • 1篇王永全
  • 1篇罗实
  • 1篇孔庆征
  • 1篇杨雄

传媒

  • 3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2013北京...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对北京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发生特征、临床表现、采集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此次疫情从2013年1月17日起到21日结束,共确诊病例18例。6件粪便标本中检出5件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83.33%,其中2件阳性标本经基因测序分析为诺如病毒GⅡ.4/Sydey 2012变异株。结论此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可能是由于水污染和密切接触导致传播,通过采取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中止。
刘潇潇初艳慧孙小宇秦迪任剑
关键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某高中一起柯萨奇病毒A组6型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某高中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导致该暴发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了解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危险因素。结果该学校从8月17日-9月10Et出现28名病例(24例学生,4例家长),其中23例临床诊断病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检出病原体CVA6)。患者中82.1%(23/28)的病例出现发热症状,64.3%(18/28)的病例体温≥38.5℃;21,4%(6/28)的病例出现皮疹部位疼痛症状;46.4%(13/28)的病例恢复期出现脱皮症状;17.9%(5/28)的病例出现脱甲症状。发病前1周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饭前不洗手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未及时隔离、与患者密切接触和饭前不洗手是造成疾病蔓延的主要原因。CVA6导致的手足口病患者常出现高热、脱甲、脱皮等非典型手足口病临床症状。
刘潇潇初艳慧秦迪孙小宇王永全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2011—2015年北京市西城区流感相关超额流感样病例数估计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北京市西城区流感病毒流行导致的超额流感样病例数进行估计。方法以北京市西城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为因变量,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时间等为自变量,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估计超额流感样病例数。结果对2011—2015年流感样病例数构建模型,共208周中共104周估计存在流感相关超额病例,超额病例数占同期流感样病例总数的9.96%。分年龄组分别拟合模型,0-4岁组、5-14岁组、15-24岁组、25-59岁组、60岁以上组超额病例占全部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8.36%、8.88%、25.95%、33.15%、29.97%。流感病毒各亚型中,流感样病例数与甲型H1N1及甲型H3N2流感病毒阳性率呈正相关,与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呈负相关。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超额流感样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结论通过模型估计,发现各年龄组均有一定比例的流感相关超额流感样病例,尤以15岁以上人群比例更高。可考虑通过对成人及老年人采取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降低流感样症状发病率,减轻疾病负担。
孙小宇初艳慧任剑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
2011—2015年北京市儿童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2011—2015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儿童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市儿童医院2011—2015年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及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分析流感流行趋势和流感病毒的构成情况。结果在7 331 597例门、急诊病例中监测到ILI 638 623例,ILI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的8.71%,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为69.56%;采集门诊ILI咽拭子标本5351例,其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15例。各年份优势毒株构成不同,夏季也出现了ILI就诊的高峰。结论 2011—2015年各年份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冬春季,小于5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建议夏季就诊高峰对儿童ILI开展多病原检测,从而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初艳慧孙小宇任剑肖征秦迪霍云艳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
北京市西城(北)区2012年儿童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2012年北京市西城(北)区托幼机构及学校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手足口病聚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北京市西城(北)区托幼机构和学校内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规模、分布特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北京市西城(北)区托幼机构及学校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5起,波及14038人,共报告病例105例,平均罹患率0.75%;其中1人为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疫情来源以校医或园医报告为主,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2d(10—21d);疫情报告时间以5—7月为主,占报告总数的80.00%。35起疫情中,实验室检测阳性21起。结论托幼机构及学校是手足口病疫情高发场所,早期发现手足口病疫情是防止手足口病局部暴发的重要措施。
孙小宇刘潇潇初艳慧张震
关键词:手足口病疾病特征疾病暴发流行儿童
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
初艳慧刘潇潇孙小宇秦迪乔富宇孙强刘建山孟欣
2014-2015年度北京市西城区流感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年度流感流行和病毒分离情况,了解流感病毒优势株,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有流感样症状的门急诊及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394382例门诊病例中监测到流感样病例94662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3.95%,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采集门诊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037件,分离出流感病毒324株,本流行季前期优势毒株为季节性H3N2亚型,后期优势毒株为乙型Yamagata系;对符合病例定义的212例住院病例进行了标本采集,检测出流感病毒14株,病毒分离情况与门急诊病例一致。结论本年度流感流行趋势相对平稳,流行季前后优势毒株不同,疾控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流行趋势,同时应对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多病原监测工作。
初艳慧孙小宇任剑肖征
关键词:流感流感病毒
多层螺旋CT在泪腺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泪腺脱垂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45眼)泪腺脱垂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分别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分析泪腺脱垂的CT图像特点。结果 24例中有21例为双侧泪腺脱垂,其横断位表现为泪腺上部部分越过眶缘,其中13例(26眼)呈结节样,8例(16眼)呈分叶状;冠状位表现为泪腺大部分位于眶缘前方、眼球颞侧,呈类圆形团块影;矢状位亦可见相似表现。另有3例为单侧泪腺脱垂(均为部分脱垂)。结论泪腺脱垂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的表现,MSCT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罗实孙小宇张莹莹
关键词:泪腺脱垂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4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9
2015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4年流感监测结果。方法利用"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中流感样病例数据以及哨点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西城区流感样病例报告情况及流感病原学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4年,西城区共监测流感样病例745 588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95%。流感样病例报告呈冬春季高发的季节性变化。病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8 574件,病毒分离阳性标本875件。各年度病毒亚型构成不同。结论西城区应重视流感流行季节的预防工作,各年度流行强度及优势毒株不一。
孙小宇初艳慧任剑张震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病毒亚型
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及患儿家长认知状况研究
2016年
目的了解影响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家长对手足口防治知识的认知状况,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危险因素及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并对资料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前10 d内接触过患者(OR=53.110)为危险因素。本地户籍、听说过手足口病、饭前便后洗手为保护因素。病例组、对照组仅在手足口病例有消化道症状(χ2=4.688,P=0.030)及孩子吃东西应该注意清洁(χ2=5.146,P=0.023)两方面有差异。结论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为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有手足口病症状的病例。需要加强对家长手足口病的知识宣传从而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
初艳慧孙小宇刘潇潇乔富宇秦迪孔庆征任剑杨雄
关键词:手足口病知晓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