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F—FDGPET/CT联合增强CT诊断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3
- 2012年
- 患者 男,20岁。因“左腰部不适10d、外院超声及MRI提示左肾实质性占位病变”人院、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朱见异常CT平扫示左肾体部3.7cm×4.6cm,×3.5cm等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晰,部分突出于肾轮廓之外。
- 赵修义邵亚辉汪延明田军郑金峰孙奔葛伟张爱民郝俊文
- 关键词:PET/CTCT诊断FDG18F
- CT增强扫描与SPECT测定活体肾移植供体肾小球滤过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测定活体肾移植供体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60例健康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均行双肾CTA检查,扫描程序包括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CTU扫描,应用Patlak方程原理计算双肾GFR,并与SPECT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所测定的GFR对照,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60例肾移植供体,CT法测得的左肾GFR和右肾GFR分别为(64.36±5.38)ml·min-1·(1.73 m2)-1和(65.72±5.73)ml·min-1·(1.73 m2)-1,总肾GFR为(129.48±10.49)ml·min-1·(1.73 m2)-1;SPECT测得的左肾GFR和右肾GFR分别为(41.74±5.49)ml·min-1·(1.73 m2)-1和(43.36±6.31)ml·min-1·(1.73 m2)-1,总肾GFR为(85.09±10.73)ml·min-1·(1.73 m2)-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GFR相关性良好,左肾GFR相关系数r=0.87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28.525+0.859×GFR(SPECT),n=60;右肾GFR相关系数r=0.87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31.209+0.785×GFR(SPECT),n=60;总肾GFR相关系数r=0.86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57.337+0.848×GFR(SPECT),n=60。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所测定的活体肾移植供体的GFR与SPECT所测定的G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应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同步完成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肾功能的评价和解剖结构的评价。
- 孙长凤赵修义孙奔田军汝艳辉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肾移植
- 低剂量螺旋CT平扫结合上尿路曲面重建技术在诊断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 孙奔田军邵亚辉王婷婷赵修义
- CT与99Tcm-DTPA测定活体肾移植供体GFR的相关性
- 田军邵亚辉赵修义孙奔王婷婷
- 多层CT血管成像评价活体肾移植供体肾动脉变异的临床意义
- 邵亚辉孙奔田军王婷婷赵修义
- 亲属活体肾供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供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为活体肾供者的选择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161名亲属活体肾供者按年龄分为4组:第1组20—29岁(n=52),第2组30—39岁(n=44),第3组40~49岁(n=38),第4组≥50岁(n=27);同时以55岁为界,分为老年供肾组(〉55岁,n=24)和中青年供肾组(≤55岁。n=137)。利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法定量测量供肾者GFR,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间GFR的特性。结果亲属活体供肾者双肾GFR为(89.55±12.87)ml·min^-1(1.73m2)^-1,不同年龄组(1~4组)GFR分别为:(88.27±12.29)ml·min^-1(1.73m2)^-1、(91.85±14.51)ml·min^-1(1.73m2)^-1、(89.25±11.26)ml·min^-1(1.73m2)^-1和(88.24±13.20)ml·min^-1(1.73m2),各组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9,P=0.10);老年供肾组与中青年供肾组GFR分别为(88.57±13.14)ml·min^-1(1.73m2)^-1、(89.44±10.34)ml·min^-1(1.73m2),两组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1,P=-0.25)。经相关性分析,亲属供肾者GFR与年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033,P=0.69)。活体肾移植后供肾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均于短期内恢复正常水平,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亲属活体肾供者GFR与年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对于指导活体供体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 赵修义邵亚辉汪延明张爱民郝俊文田军孙奔韩建奎
- 关键词:肾移植肾小球滤过率活体供者
- CT血管成像评估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动脉变异的准确性及其误判原因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评价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动脉变异的CT血管成像(CTA)准确性,并分析误判原因。方法308例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均按同一扫描程序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记录术前CT诊断结果,并与术中实际肾动脉解剖结构对照,分析计算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动脉变异的CTA准确性;以术中实际情况为标准,针对误判病例术前MSCT资料进一步二次对照分析,总结误判的可能原因。结果308例供者均成功行供肾手术,术中发现68支副肾动脉,17例。肾动脉过早分支;术前MSCT共发现副肾动脉71支,其中5支术中未发现,5例假阳性病例中1例在二次对照分析中鉴别排除;术中所见2支副肾动脉在术前CTA上未鉴别出,在术后二次对照分析中其中1支予以鉴别,另1支仍未发现;术中17例肾动脉过早分支术前MSCT均清晰显示。MSCT诊断副肾动脉及动脉早期分支的准确性分别为98.5%(67/68)和100%(17/17)。结论供者肾动脉变异较常见,CTA能准确显示。肾动脉及其变异,可作为术前评价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动脉变异的标准检查方法。影像与移植医师定期阅片沟通对改进外科相关解剖的报告有重要意义。
- 赵修义孙奔田军孙长凤丁伟平王杰张爱民邵亚辉汝艳辉
-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者术前评估CT血管成像
- 老年供肾亲属肾移植供者GFR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分析活体供肾老年供体GFR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老年供体安全性,为活体肾移植老年供体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12名候选供者均接受肝肾超声波、肝炎病毒感染以及与受者间的血型和组织配型等全面检查,如上述检查符合供肾的一般...
- 赵修义邵亚辉汪延明田军孙奔李香铁张爱民郝俊文李传福
- 关键词:亲属肾移植GFR
- 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在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18)F-FDGPET/CT及增强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1例发生于肾的IMT诊治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IMT有一定特征性...
- 赵修义邵亚辉汪延明田军郑金峰孙奔葛伟张爱民郝俊文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FDG
-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学、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报告1例确诊为肾脏IMT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例肾脏IM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及临床表现与转归有一定特征性:(1)CT平扫呈等密度,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均呈轻到中度强化,且强化不均,排泄期呈带状环形强化,肿块邻近脂肪囊密度增高,肾筋膜明显增厚,增厚的包膜较广泛;PET/CT检查示肿块FDG代谢增高,肾外其他部位未见明确肿瘤转移征象。(2)镜下见肿瘤内梭形细胞分布,并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弥漫(+)、结蛋白局灶(+)。(3)临床上无血尿表现,随访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结论肾脏IMT少见,容易误诊,熟悉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表现对IMT正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肾脏IMT临床预后较好。
- 赵修义邵亚辉汪延明张爱民郑金峰田军孙奔葛伟
- 关键词:肾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