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
- 作品数:80 被引量:32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稻茬板田机械化开沟覆土装置
- 一种稻茬板田机械化开沟覆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由牵引支架、开沟铧犁、平衡尾轮和定向覆土板这四部分组成。牵引支架的主体为一个水平布置的十字支架,十字支架由纵梁和横梁连接构成,纵梁的前端设有牵引连接器,可与各类拖拉机...
- 沈明星王海候张驰施惠林陆长婴孙华吴彤东陈凤生宋浩施林林周新伟
- 文献传递
-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9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6万~18万株/hm^2的移栽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产量以极显著的幂函数趋势增加,增产原因在于通过密植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角果皮面积指数;(2)群体总角果数是提高苏油4号产量的关键因子,但每角粒数则是限制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苏油4号油菜籽硫苷、蛋白质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的差异不显著,但含油率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施纯氮262.5kg/hm^2条件下,苏油4号籽粒产量超4000kg/hm。的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适宜角果皮面积指数为4.9。
- 沈明星王海侯孙华施林林陆长婴吴彤东陈凤生
- 关键词:移栽密度苏油4号油菜
- 青贮饲用油菜与大麦间作生产性能及适宜刈割期
- 2025年
- 青贮饲用油菜与大麦间作生产性能和适宜刈割期,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方法,设定不同种植模式(青贮饲用油菜单作、青贮饲用大麦单作、青贮饲用油菜与大麦间作),在油菜终花期统一刈割并对间作模式进行6次不同时期刈割(终花期后第1 d、第4 d、第8 d、第12 d、第16 d、第18 d),分析间作模式下生物产量、水分含量、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特征及适宜刈割期。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青贮饲用油菜单作相比,青贮饲用油菜与大麦间作饲草鲜重显著降低,鲜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与青贮饲用油菜单作相比,青贮饲用大麦单作饲草粗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分别显著下降30.0%和59.3%,单糖含量、淀粉含量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青贮饲用大麦单作饲草相对饲料品质(RFV)和相对饲喂价值(RFQ)明显优于青贮饲用油菜单作,青贮饲用油菜与大麦间作RFV和RFQ介于青贮饲用油菜单作和青贮饲用大麦单作之间,分别较青贮饲用油菜单作显著提高了10.4%和31.8%(P<0.05)。青贮饲用油菜与大麦间作模式下在油菜终花期后第8 d刈割饲草生物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终花期后第1 d刈割(P<0.05)。本研究结果为推进青贮饲用油菜高产高效栽培和利用技术提供了依据,也为稻田多元化生态轮作模式构建提供重要借鉴。
- 陶玥玥王海候黄萌何胥徐坚陆长婴吴正贵孙华
- 关键词:间作刈割期饲草产量
- 一种适用于苏南地区花饲兼用油菜的栽培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苏南地区油菜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取中熟中粳或迟熟中粳水稻作为前茬水稻作物;控制收割水稻前10‑15天断水以使旋耕作业时土壤含水率≤25%,收割水稻时留茬、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在水稻腾茬后对土地进行开沟...
- 陶玥玥沈明星孙华王海候陆长婴黄萌金梅娟
- 文献传递
- 一种稻茬填闲油菜‖蚕豆间作的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茬填闲油菜‖蚕豆间作的种植方法及其应用。相较于传统种植方法,本申请通过引入具有生物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创制了填闲油菜‖豆科作物间作模式,选用特定的豆科作物和油菜品种搭配,按照固定...
- 陶玥玥盛雪雯娄丽娟王海候孙华金梅娟吕志伟谢勇
- 江苏太湖地区前季稻栽插方式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研究了 5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前季稻产量和生育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前季稻实行机摆秧、机播秧、抛秧 3种简化栽插方式均能获得 75 0 0 kg/hm2 以上的产量 ,产量潜力可超过 85 0 0kg/hm2 (机摆秧 874 8.0 0 kg/hm2 ) ,比对照人工手插分别增产 2 7.5 8% ,13.98% ,11.5 0 %。机直播较对照增产 4 .2 9% ,播种量 12 0 kg/hm2 ,行距 2 5 cm的小区试验产量为 84 13.6 5 kg/hm2 。
- 沈明星乔中英冯瑞兴孙华姚月明
- 关键词:早稻栽插方式双季稻
- 香稻种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与选择育种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选取太湖农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62份香稻材料进行主要性状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供试香稻的种质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为6.41%~25.85%,表现具有形态特性上的多样性;62份香稻种质的15个性状中,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剑叶长、着粒密度、穗长等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1.50,表现具有较丰富的遗传性;对5个公因子聚类分析表明,62份香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四大组群,其中47份种质的穗粒结构协调、单株产量较高,且有较大的选择范围,这为香稻的产量性状改良与优选提供了可能。
- 陈培峰朱勇良乔中英王建平黄萌孙华许才康
- 关键词:香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综合评价选择育种
- 优美达微颗粒专用肥对油菜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在油菜育苗过程中,我们通过增施-种新型的油菜微颗粒专用肥,研究了其对油菜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1)在一定范围内增施"优美达",对于株高、开展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根颈粗和根系体积等反应油菜秧苗素质的重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而过量施用"优美达"则会起到负向作用;(2)"优美达"对于油菜秧苗地下部分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不同品种对于"优美达"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苏油8号不如苏油6号和苏油7号对于增施"优美达"敏感。本试验条件下,在油菜育苗过程中"优美达"适宜的施用量为15-45 kg/hm2。
- 黄萌眭彬彬孙华张建栋陈培峰宋英
- 关键词:油菜秧苗素质
- 油菜品种苏油号及轻型栽培技术
- 2015年
- 苏油6号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油201103。该品种优质、高产、多抗、植株高度适中,适合江苏地区油菜直播、摆栽、机械化收割等轻型栽培技术体系。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苏油6号原名苏3609-1,由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以苏8518为母本、沪油14为父本配组杂交,F2用苏2078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于2007年育成,属半冬性。
- 沈雪林孙华黄萌曹敏旭陈建明
- 关键词:轻型栽培技术油菜品种半冬性农作物品种审定机械化收割植株高度
- 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油菜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较大;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氮肥用量为325~352 kg/hm^2。
- 张建栋黄萌黄萌宋英陈培峰
- 关键词:油菜施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