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丽慧

作品数:51 被引量:83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专利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化学工程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发酵
  • 14篇2,3-丁二...
  • 6篇萃取
  • 6篇羟基丁酸
  • 6篇米糠
  • 6篇发酵生产
  • 5篇生物催化
  • 5篇双水相
  • 5篇双水相萃取
  • 5篇水相
  • 5篇菊芋
  • 5篇氨酸
  • 4篇微生物
  • 4篇米糠蛋白
  • 4篇光学纯
  • 4篇光学纯度
  • 4篇发酵条件
  • 4篇发酵液
  • 4篇糙米
  • 3篇丁二醇

机构

  • 3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0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51篇孙丽慧
  • 19篇郑裕国
  • 15篇修志龙
  • 13篇贺雷雨
  • 8篇戴建英
  • 5篇王旭东
  • 5篇张江红
  • 4篇李志刚
  • 4篇江波
  • 4篇沈爱萍
  • 3篇董悦生
  • 3篇李曼
  • 3篇朱斌斌
  • 3篇何宝龙
  • 3篇孙亚琴
  • 3篇张国海
  • 3篇李明刚
  • 3篇舒学香
  • 2篇于飞飞
  • 2篇王远山

传媒

  • 6篇过程工程学报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发酵科技通讯
  • 2篇第五届全国化...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第八届中国酶...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腺苷蛋氨酸对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S-腺苷蛋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除主要作为甲基供体和参与众多转硫基、转氨基和转核糖基等重要的生化反应,还能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微生物的代谢。当细胞内S-腺苷蛋氨酸浓度发生微小变化时,就可以对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及细胞分化产生较大的影响。文中就S-腺苷蛋氨酸在生物体内的循环途径、相关基因以及近年来S-腺苷蛋氨酸对微生物次级代谢的调控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孙丽慧张国海李明刚郑裕国
关键词:S-腺苷蛋氨酸代谢途径代谢调控生理分化
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菊芋生产2,3-丁二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对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菊芋块茎生产2,3-丁二醇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及培养基中微量元素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芋是良好的发酵2,3-丁二醇的底物,以其为底物时产物浓度和生产强度比葡萄糖发酵提高了42%以上,培养基中不添加微量元素对菊芋发酵基本没有影响,因而可简化培养基成分以降低生产成本.在发酵罐批式流加实验中,发酵56h菊芋发酵的产物浓度和生产强度分别为81.47g/L和1.45g/(L-h),与葡萄糖发酵结果相当.
孙丽慧王旭东戴建英修志龙
关键词:2,3-丁二醇菊芋发酵
微生物发酵合成阿卡波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合成阿卡波糖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将阿卡波糖产生菌CCTCC NO:M 209022,接种至适用于所述菌株的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的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20~32℃进行发酵培养96~192小时,发...
郑裕国孙丽慧李明刚王远山沈寅初
文献传递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物催化1,3-丙二醇合成3-羟基丙酸被引量:2
2012年
3-羟基丙酸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产品,可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文中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物催化1,3-丙二醇合成3-羟基丙酸。首先在50 mL摇瓶中(转化体系为10 mL)考察细胞加入量、底物和产物浓度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2 L鼓泡塔中(转化体系为1 L),采取适当的补料方式和生物转化与分离相耦合的手段解除抑制,以提高目标产物终浓度。结果表明:高底物和产物浓度通过降低反应初速度抑制转化的进行,并确定了最佳催化反应条件为6 g/L菌体量,pH 5.5。利用流加补料方式维持反应体系中底物浓度在15~20 g/L,经过60 h的反应,3-羟基丙酸的浓度达到60.8 g/L,生产强度为1.0g/(L.h),转化率为84.3%。采用生物转化与分离相耦合的方法,经过50 h的转化反应,3-羟基丙酸的总产量达76.3 g/L,生产强度为1.5 g/(L.h),转化率83.7%。研究结果对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不完全氧化醇类化合物特性实现其在工业生物催化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丽慧于飞飞郑裕国
关键词:氧化葡萄糖酸杆菌3-丙二醇3-羟基丙酸
复合纳米生物催化剂Fe_(3)O_(4)-ZIF-8@ET 2.0的制备及表征
2025年
为提高脂肪酶Eversa Transform 2.0稳定性和利用率,采用共沉淀法将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耦合,并使脂肪酶Eversa Transform 2.0固定于复合材料上,制备复合纳米生物催化剂Fe_(3)O_(4)-ZIF-8@ET 2.0。以酶比活力和蛋白负载率为指标,以固定化时间、加酶量及固定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Fe_(3)O_(4)-ZIF-8@ET 2.0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复合固定化酶的微观形貌和官能团进行表征。将Fe_(3)O_(4)-ZIF-8@ET 2.0用于催化米糠油脱臭馏出物的酯化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和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Fe_(3)O_(4)-ZIF-8@ET 2.0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时间6 h、加酶量1.5 mL(六水合硝酸锌0.225 g, 2-甲基咪唑0.622 g,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0.05 g)、固定化温度40℃,在此条件下Fe_(3)O_(4)-ZIF-8@ET 2.0的酶比活力为50.58 U/g,蛋白负载率为86.64%;表征结果表明Eversa Transform 2.0被成功负载到Fe_(3)O_(4)-ZIF-8上;采用Fe_(3)O_(4)-ZIF-8@ET 2.0催化米糠油脱臭馏出物酯化,酯化率达到94.4%,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达到57.37%。综上,制备的复合纳米生物催化剂Fe_(3)O_(4)-ZIF-8@ET 2.0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表现出较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李攀登贺雷雨孙丽慧
关键词:固定化
一种利用混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并降解四环素的高效安全方法
一种利用混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并降解四环素的高效安全方法,属于抗生素废水处理领域,通过溶剂热的方法合成钴掺杂的MIL‑53(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将得到的MIL‑53(Fe,Co)分散于四环素水溶液中置于摇床内进行机...
孙丽慧 苏悦贺雷雨
文献传递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索
2025年
为适应食品工业高速发展,实现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目标,针对传统高等教育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验实践训练、忽视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培养等问题,本次教学改革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对现有食品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通过实践和创新因素融入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结合、增加专业工程实训教学等方式,将多门食品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有序衔接,增加专业性、研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实践教学比重,优化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工程素养,迎合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
赵旭杨骁婧赵然孙丽慧包永明单佳佳赵淑艳周豪李雪莹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
一种利用反复冻融辅助弱碱从米糠粕中提取蛋白质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反复冻融辅助弱碱从米糠粕中提取蛋白质的工艺方法,具体为:将脱脂米糠使用弱碱(pH7.5~9.5)按料液比1:5~1:30浸泡,并将其放入‑15~‑40℃环境下进行冷冻1~24h,在20~60℃解冻,如...
孙丽慧吕诗文贺雷雨
文献传递
双水相萃取发酵液中的2,3-丁二醇
新型双水相萃取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放大、分离速度快等优点,经过尝试发现多种新型双水相体系均可用于发酵液中2,3一丁二醇的提取分离。并通过研究表明,合适的新型双水相体系能够有效地用于发酵液中2,3-丁二醇的分离,且该方法可以...
江波孙丽慧李志刚张江红修志龙
关键词:多元醇发酵法分离提纯
2,3-丁二醇发酵液的絮凝除菌与絮凝细胞的循环利用被引量:15
2008年
研究了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絮凝剂处理2,3-丁二醇发酵液的工艺条件,以絮凝率为指标,考察了壳聚糖分子量、壳聚糖用量、海藻酸钠助凝剂用量、发酵液pH值、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于2,3-丁二醇发酵液体系的絮凝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壳聚糖分子量40kDa,壳聚糖用量0.375g/L,海藻酸钠助凝剂用量0.250g/L,发酵液pH5.0,搅拌时间30min,静置1h.该条件下,絮凝率可达98%以上,2,3-丁二醇保留率约为99%,且絮凝后上清液清澈、透明.絮凝后的菌体可再次利用,发酵过程中菌体最高浓度(OD值)可达13.5,其转化能力与絮凝前相当.
张江红孙丽慧修志龙
关键词:2,3-丁二醇絮凝壳聚糖发酵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