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仁达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作家
  • 3篇代文
  • 3篇文论
  • 3篇古代文论
  • 3篇才性
  • 2篇雕龙
  • 2篇文心
  • 2篇文心雕龙
  • 1篇心理
  • 1篇修养
  • 1篇养气
  • 1篇叶燮
  • 1篇原作
  • 1篇中国古代文论
  • 1篇社会科学发展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神思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创造

机构

  • 6篇蒙自师范高等...
  • 3篇红河学院

作者

  • 9篇姜仁达
  • 2篇杨申宣
  • 1篇刘美华
  • 1篇王伟

传媒

  • 5篇红河学院学报
  • 2篇蒙自师范高等...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古代文论中的创作迟速与作家才性问题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创作迟速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创作论和作家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刘勰开始,古代文化就把作家才性看作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决定、影响着创作过程和作家作品的质量、成就;创作迟速又与感兴现象关系密切。但是,创作的迟速并不等同于作家创作质量和成就的高或下与大或小;作为作家才性独特性的表现之一,创作迟速应以作品优劣为衡量标准;
姜仁达
关键词:才性感兴
李渔生活美学思想述评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以《闲情偶寄》为主要依据,结合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活、思想和审美创造特点,阐述了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三个重要特质:一、以人为本的生活审美观;二、在简朴实用中求雅;三、顺时而变,创新为美。并对其现实意义和个人的时代的局限性作了简要评析。
姜仁达
关键词:生活美学《闲情偶寄》审美创造美学理论审美关系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作家德、才关系论述略
1996年
德、才是作家、文学家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因素。而对德与才的关系的认识,则从一个方面标志着一个时代人才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变化。本文围绕这一关系,评述了儒、道两家学说的异同,屈原评论中的不同倾向,两种不同的“养气”说和关于“才性”问题的论争等四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共同论证了古代文论中关于德才关系和人文关系的思想发展历程。
姜仁达
关键词:作家作品屈原作品文论才性《文心雕龙·辨骚》
论出版物语言文字错乱及其成因与对策
2004年
 语言文字错乱现象是若干年来我国出版物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而且至今还有广泛的表现,不可能短期内被根绝;但也是一个必须正视并逐渐克服的文化现象。从出版物的内容性质、作者编辑、语言文字本身等方面概述其表现和特点;从社会经济、文化意识、作家编辑的文化修养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姜仁达刘美华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化修养
创作迟速:作家才性的自我演示——古代文论中的作家才性论浅识
1997年
创作有迟速之异,成文有工拙高低之分,古今如此。然或迟或速,唯显作者才性特点,非应同于或拙或工,或低或高。本文即以古代文论、诗话中有关例说、评论为据,阐明上述观点,揭示作家才能个性特别是才思禀性在创作过程中的功用及其表现特点。
姜仁达
关键词:古代文论才性论作家《文心雕龙·神思》创作心理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在红河学院隆重举行
2009年
杨申宣姜仁达
关键词:社会科学发展社会主义研究
高校学报编辑流程中的审、编、校关系的探讨被引量:5
2002年
审稿、编稿和校对是学术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编辑“六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各有其独立职责和任务 ,又相互联系 ,密切协作 ,为原稿的完善和提高刊物质量共同发挥作用。在新时期高校学报工作中如何理解和充分发挥审、编、校的作用 ,如何恰当地协调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新课题。
姜仁达王伟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稿
作家个性心理的理论建构与发展——刘勰“才、气、学、习”论与叶燮“才、胆、识、力”论比较被引量:4
2001年
《文心雕龙》提出的“才、气、学、习”论和《原诗》提出的“才、胆、识、力”论 ,都是作家个性心理结构理论。比较二者相应的具体结构要素的异同 ,并指出二者理论宗旨和时代背景差异而形成的整体理论功能的异同 ,显示了二者之间的理论创构与发展关系。
姜仁达
关键词:作家叶燮完整性
提高《红河学院学报》影响因子的途径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介绍影响因子的提出及其计算公式,分析了《红河学院学报》影响因子的现状,提出了"制定导向政策,扩大优秀稿源,减少出版时滞,提高学报的使用率,努力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加强特色栏目建设"等提高《红河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及办刊质量的途径。
杨申宣姜仁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