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萍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康复
  • 1篇丹参川芎嗪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疗
  • 1篇电刺激
  • 1篇电疗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穴位
  • 1篇医疗干预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模型
  • 1篇抑郁症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8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8篇姚萍
  • 3篇尹勇
  • 3篇查天兰
  • 2篇于慧丽
  • 1篇秦冬冬
  • 1篇熊川
  • 1篇刘路明
  • 1篇孙成峰
  • 1篇潘雷
  • 1篇宋振华
  • 1篇刘玉生
  • 1篇石云
  • 1篇李红
  • 1篇孙静
  • 1篇周莹
  • 1篇徐松
  • 1篇陈军
  • 1篇张玲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卒中后尿潴留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卒中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治疗组总有效率95躬。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效果较好。
查天兰姚萍李红
关键词:手法穴位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口面肌群、声带、咀嚼及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等。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训练仪(低频电)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洼田饮水试验≥3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合低频电及TMS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姚萍张玲孙静周莹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经颅磁刺激低频电疗
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除间断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外,并在家进行严格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间断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运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训练6个月及12个月后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姚萍于慧丽查天兰
关键词:家庭康复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血脂特征,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是否为中青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09年1月—2011年4月因脑卒中恢复期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90例中青年患者与我院体检中心90例健康中青年体检者的HDL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患者H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HDL水平明显降低,符合HDL水平降低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科学理论。对中青年HDL水平降低人群的心脑血管健康隐患,有必要予以密切关注和尽早干预。
姚萍尹勇熊川
关键词:脑卒中高密度脂蛋白中年人青年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6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姚萍查天兰孙成峰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
非人灵长类抑郁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疾病,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对于抑郁症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非人灵长类在种系发生上较啮齿类更接近于人类,其行为表现也与人类更加接近,因而非人灵长类抑郁症模型更具价值。总结分析常用的非人灵长类抑郁症模型建模方法和各自特点,了解其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将为人类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参考及研究方向。
郑琼飞尹勇秦冬冬姚萍
关键词:抑郁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建模方法
孤独症儿童医疗干预结合融合教育治疗30例被引量:2
2014年
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基本临床为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同一的行为方式,主要在3岁前起病.孤独症是儿童发展障碍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发病率为0.2~1.3/1000.近年来孤独症儿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困难.孤独症是一种终身发展性障碍疾病,而不是一种生理疾病.孤独症的成因尚不明确,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迄今为止,医学领域没有安全有效的生物医学疗法,目前治疗孤独症仍以特殊教育训练和干预为主.选取30例孤独症儿进行医疗干预结合融合教育治疗12个月后行疗效分析,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治疗途径.
姚萍陈军于慧丽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医疗干预融合教育
脑卒中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骨密度(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BMD仪对32例脑卒中患者(卒中组)患侧股骨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股骨进行BMD及T分值检测,分析影响BMD变化的可能因素。结果:卒中组患者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组患者患侧股骨颈(Neck)BMD与性别呈负相关,三角区(Ward)BMD与病程呈负相关(均P<0.05);大转子(GT)BMD与性别呈正相关(P<0.01),与病程呈负相关(均P<0.01)。T分值分析中,GT有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即男性T分值高于女性。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股骨BMD明显下降;性别和病程与BMD改变密切相关,是主要影响因素。
尹勇徐松潘雷刘玉生刘路明石云姚萍蔡东雪宋振华
关键词:脑卒中骨密度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