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刚
- 作品数:12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河堤立体生态修复竹排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设及新型立体生态修复竹排的制作、固定及植被修复方法,主要用于对河道的垂直混凝土堤坝的生态修复及装饰美化,体现绿色生态效果。该发明由两部分构成,即立体生态修复竹排构件和竹筒内基质与植物组...
- 安树青王玉姚志刚欧阳琰姚懿函徐德琳贾晓波
- 文献传递
- 竹排式生态浮床的固定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
- 安树青姚懿函姚志刚徐德琳王玉贾晓波刘福德
- 文献传递
- 竹排式生态浮床的植物组合方式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
- 安树青姚懿函姚志刚徐德琳王玉贾晓波刘福德
- 文献传递
- 竹排式生态浮床的制作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
- 安树青姚懿函姚志刚徐德琳王玉贾晓波刘福德
- 文献传递
- 国际湿地保护政策及形式的演变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湿地丧失与退化已被公认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国际湿地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湿地开发期,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的政策转型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湿地全面保护期。湿地被围垦、转换为农地是湿地开发期最主要的特质,是导致湿地大量丧失与退化的主要肇因;《湿地公约》的签署标志着国际湿地政策进入转型期阶段,倡导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而美国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湿地"零净损失"政策目标,成为继《湿地公约》签署后推动全球湿地政策发生深刻改变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标志着国际湿地政策进入全面保护期阶段。
- 宋园园营婷姚志刚王中生
- 关键词:湿地公约
- 叶附生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叶附生是指维管植物叶片表面附着以隐花植物苔藓和地衣为主,兼有少量藻青菌及微型无脊椎动物的现象,在热带、亚热带雨林中普遍存在。叶附生生物的群落组成直接反应了森林水分、温度及光照等生境因子特征,是森林生境的季节性变化和微生境异质性的敏感反应指标。叶附生不仅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生态系统养分与水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化森林响应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叶附生生物不依赖宿主叶片获得营养,但已有实验证明叶附生与宿主叶片之间存在营养物质交换。其次,叶附生生物覆盖宿主叶片,对宿主叶片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发现宿主叶片对叶附生群落的遮蔽作用存在光合调节。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叶附生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及水分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叶附生群落内固氮菌对森林氮循环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叶附生群落的固氮作用可为其宿主群落内的高等植物提供10%~25%的氮养分来源,被认为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氮库"之一;再次,叶附生群落对森林云雾水表现出较强的截留作用,可有效地缓解在降水偏少的旱季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的水分胁迫。该文在综述叶附生苔类和地衣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叶附生生物与宿主间存在互利互害的进化平衡,但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 周灵燕王中生陈姝凝姚志刚徐卫祥魏娜安树青
- 关键词:多样性氮循环生物生态学
- 构造湿地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后的深度处理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中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目前均采用二级处理工艺,主要去除碳源污染物,而消解氮、磷类污染物的效果较差。在传统二级处理工艺基础上,对中水进行三级深度处理,BOD5、SS以及COD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但运行成本较高,处理量受限。人工构造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与沉淀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转化等途径,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SS、有机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且具有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成本等特点。
- 徐静王丹碧赫佳姚志刚杜观超王中生
-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 河堤立体生态修复竹排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设及新型立体生态修复竹排的制作、固定及植被修复方法,主要用于对河道的垂直混凝土堤坝的生态修复及装饰美化,体现绿色生态效果。该发明由两部分构成,即立体生态修复竹排构件和竹筒内基质与植物组...
- 安树青王玉姚志刚欧阳琰姚懿函徐德琳贾晓波
- 文献传递
- 芦苇生态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8
- 2010年
- 芦苇生态幅极广,适生于多种生境类型。不同的环境选择压力如水深、盐度、养分、气候等交互影响致使芦苇个体及种群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和变异,形成了形态、生理或遗传上互有差异、异地性的不同生态型。尽管基于芦苇表型变异以及遗传变异进行生态型划分的研究已开展很多,但针对芦苇生态型变异规律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的认知仍存在较多分歧。在总结近年来有关芦苇生态型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芦苇生态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分析,以期为芦苇生态型的划分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空间尺度的选择应成为研究者分析、划分芦苇生态型的首要定位。在较大的地理空间尺度上,高度异质性的生境导致某些性状的变异式样具有相对的不连续性,可作为不同芦苇生态型鉴别与描述的主要依据;(2)在合理的尺度定位、取样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表型变异研究,及进一步基于种群水平的分子标记研究(分子指纹特征或特有等位基因),可为芦苇生态型的鉴定、划分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数据,并且可以甄别生境差异(环境响应)和遗传变异对芦苇不同生态型分化的贡献;(3)应同时进行不同生态型的特定性状与功能(株高、茎粗、生物量、生理抗逆性、水体污染物净化能力等)的定位,推动优良基因型的选育与扩繁。
- 庄瑶孙一香王中生杨琳璐邓自发姚志刚安树青
- 关键词:芦苇生态型表型变异克隆多样性
- 竹排式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
- 安树青姚懿函姚志刚徐德琳王玉贾晓波刘福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