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秀芳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虫病
  • 3篇囊虫
  • 3篇囊虫病
  • 3篇脑囊虫
  • 3篇脑囊虫病
  • 2篇脑囊虫病诊断
  • 2篇ELISA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循环抗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隐翅虫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中间宿主
  • 1篇扫描电镜
  • 1篇宿主
  • 1篇体内毒素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夏秀芳
  • 3篇王增贤
  • 3篇郑南才
  • 2篇沈继龙
  • 2篇刘昌威
  • 1篇王保太
  • 1篇章秋霞
  • 1篇王红岩
  • 1篇傅佳
  • 1篇江宝玲
  • 1篇王维
  • 1篇赵鹏
  • 1篇韩锡鹏
  • 1篇王兴和
  • 1篇蒋作君
  • 1篇孟玉
  • 1篇王志成
  • 1篇方国胜

传媒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实验临床...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病原流行区感染情况及中间宿主的纵向调查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 (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 ,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 ,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结果 调查得知 1 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 ,使传染源得到控制 ,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 1 975年的 95 % ,降至现在的 33 .3 %。检查家蝇 2 0 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 1 35只 ,均未发现自然感染。人工感染两种蝇之后 2 0天 ,检查家蝇 1 1 2只全部阴性 ,果蝇 84只中 7只阳性 ,实验感染率为 1 0 .7%。检得感染期蚴计 2 6条 ,取其中 2 1条接种兔右眼后第 37天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出初产蚴 ,且从右眼获得Tc成虫 3条 (雌性 2条 ,雄性 1条 )。结论 实验证明湖北省Tc的中间宿主是冈田氏绕眼果蝇 ;纵向调查证明控制养犬可防止人群感染Tc。
王增贤胡跃沈继龙王可灿王红岩江宝玲赵鹏王志成丁伟王峰夏秀芳
关键词:中间宿主结膜吸吮线虫病
免疫印迹法用于诊断脑囊虫病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为了使猪囊尾蚴囊液115kD和89kD纯化抗原更为简便地用于诊断脑囊病人,利用囊液抗原进行了SDS-PAGE后心免疫印弯试验(ELIB)对待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15kD和89lkD抗原带共同对脑囊虫病人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特异性体检出率分别为85.4%和81.8%,特异性达100%,ESIB法具有简便、可肉眼判谳结果等特点,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现场调查。
郑南才夏秀芳
关键词:囊虫病猪囊尾蚴
检测血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用于脑囊虫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研究
1997年
以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体,用常规ELISA法和斑点ELISA法(Dot-ELISA分别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循环抗原(CAg),结果两法用于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近。以Dot-ELISA法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CSF中CAg检出率分别为72.2%和77.7%,特异性为93.7%。吡喹酮治疗后,CSF中循环抗原消失较血清中明显缓慢,2疗程治疗后CSF中CAg检出率仍达74%,而血清中CAg检出率为40.7%,说明常规吡喹酮治疗后脑囊虫较外周组织中囊虫死亡缓慢,因此治疗后检测CSF中CAg更能判定疗效。
郑南才孟玉夏秀芳章秋霞傅佳刘昌威
关键词:循环抗原ELISA脑囊虫病
猪囊尾蚴囊液115kDa和89kDa纯化抗原与囊液粗抗原用于脑囊虫病诊断的比较被引量:2
1995年
用囊尾拗囊液115kDa和89kDa纯化抗原和囊液粗抗原分别检测脑囊虫病人血、脑脊液(CSF)阳性为84.4%和85%,两者无差异。而纯化抗原与粗抗原检测非囊虫者总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和9%,两者差异显著。纯化抗原在不降低检测敏感性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另外纯化抗原同时检测血和CSF时的阳性率达到90%,故同时检测脑囊虫病人血和CSF中抗体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郑南才夏秀芳王维蒋作君刘昌威章秋霞汤正好
关键词:脑囊虫病抗体ELISA
甘肃吸吮线虫扫描电镜的观察被引量:3
1991年
在扫描电镜下甘肃吸吮线虫口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头端只有排成一环的8个乳突,等距排列。头端两侧于亚背侧与亚腹侧乳突之间各有1个长椭圆形头感器,中间有裂隙状开口。颈乳突1对,较大,呈圆形隆起,顶部复生出乳房状隆起。雄虫肛前乳突为13对,排列成2行。本次研究发现雄虫的肛前正中处还有1个较大的单乳突。雄虫肛后乳突2对,但尾端的1对较大,其形状不同于尾部其他乳突,可能是本虫的尾感器。 通过对安徽淮北部分地区的牛眼虫病调查,结果表明黄牛感染甘肃吸吮线虫较普遍。
王增贤夏秀芳藤怀妹廖荣中韩锡鹏方国胜
关键词:扫描电镜
隐翅虫体内毒素与皮炎关系的实验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20 0 0年 6月在合肥市郊发生了隐翅虫皮炎流行。为了阐明隐翅虫体内毒素与皮炎等疾病的关系 ,将头、胸、腹 ,分别放在志愿者皮肤上夹碎 ,观察反应。涂抹后 6h皮肤红肿 ,其后炎症反应渐加重。第 3~12天发展成硬块、水疱、脓疱、坏死、结痂 ,并伴有疼痛等症状和体征 ;第 13天炎症渐消退 ;第 19天痂皮脱落 ,但留下疤痕可持续 9个月。虫体经 4℃冷存 6h后 ,其毒性破坏 ,不能引起皮炎反应。虫体用 70 %酒精重量 (1∶10 0 )浸泡 ,6个月后分别配制 1 0 %和 0 5 %的浸液 ,对实验动物的皮肤、眼部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炎症反应随浸液浓度的增高而加重。
王增贤沈继龙夏秀芳王保太王兴和
关键词:隐翅虫体内毒素皮炎动物实验炎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