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解平
-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及3.0T MRI在食管癌IMRT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CT及3.0T MRI在食管癌IMRT计划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本院放疗科首次确诊并行根治性IMRT的食管癌患者35例,分别在CT及MRI T2WI与DWI融合图像上勾画靶区,以相同处方剂量和OAR限制剂量分别制定计划,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体积、处方剂量及OAR受量差异。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2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及计划参数均达到了临床处方剂量要求。基于3.0T MRI计划的病灶长度、VGTV和VPTV均小于CT计划(P=0.00、0.03、0.03)。2种计划的PGTV、PTV-PGTV的D2%、D98%、D50%、HI、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3.0T MRI计划的双肺平均剂量明显低于CT计划(P=0.00),双肺实际受量亦与CT计划相近(P均〉0.05)。2种计划的脊髓最大耐受量及心脏耐受量相近(P均〉0.05)。结论 基于CT及3.0T MRI计划所勾画的靶区及参数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基于3.0T MRI计划的靶区体积更小,可能会使部分OAR潜在获益。
- 黄一凡钱立庭周解平高劲陶振超周燕杨丽萍何健杨婧王如张洋洋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定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结果:经IMRT联合TACE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60.5%(69/114)。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较大、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Ⅲ~Ⅳ型门静脉癌栓(PVTT)、肝炎治疗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HR=1.085、2.627、1.891、0.531、1.134,P<0.05)。结论:肿瘤Ⅲ~Ⅳ型PVTT和肿瘤直径较大对患者的生存有很大影响;而患者身体状态、肝炎治疗及全身炎症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具有较好的治疗的效果,但应充分考虑预后生存影响因素。
- 王鸿飞杨柳周解平吴爱东
- 关键词:癌栓
- 新型γ射线锥束聚焦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 2025年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因其治疗精度高、分次少等优点广受青睐。ZND-A是一款新型国产的γ射线锥束聚焦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本研究分别从ZND-A系统的治疗机架、γ射线模块、准直器模块、六维治疗床模块和图像引导系统模块等方面详细阐述其技术特点,并与国内外主流γ刀设备进行主要参数对比,结合肿瘤评价标准(RECIST 1.1)分析接受ZND-A治疗的患者初步疗效以评估ZND-A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各医院临床使用该型γ刀提供一定参考。
- 李钢范文红王文成张峰陈华峰李军郑华马永江詹必红詹必红吴爱东钱立庭
- 关键词: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
- ArcherQA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VMAT计划剂量验证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应用ArcherQA三维剂量验证系统进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196例VMAT治疗计划的ArcCHECK测量验证结果,采用基于快速蒙特卡罗算法的ArcherQA系统进行独立的剂量计算验证。比较ArcherQA与ArcCHECK剂量验证的γ通过率、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作线性回归拟合;计算ArcherQA系统检测ArcCHECK测量验证结果阳性的γ通过率阈值及检测的特异性;基于该γ通过率阈值,另选50例VMAT计划作为测试集评价ArcherQA系统对测量验证阳性结果的检测能力。结果VMAT计划的ArcherQA和ArcCHECK剂量验证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7.28%和96.57%(3%/3mm,TH=10%),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71(P<0.01),线性拟合系数为0.54(R^(2)=0.51)。当ArcCHECK测量验证的γ通过率设定为90%(3%/2mm,TH=10%)时,则需要调整ArcherQA的γ通过率阈值至94.8%,才能完全检测出ArcCHECK测量验证阳性的VMAT计划,检测的特异性参数为67.8%。基于该γ通过率阈值ArcherQA能完全检测出测试集测量验证的阳性病例。结论ArcherQA系统γ通过确定合适的γ通过率阈值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放疗剂量潜在不精确的VMAT治疗计划,保证治疗精度,提高工作效率。
- 周解平周解平漆仲禹任强裴曦徐榭徐榭
- 关键词:蒙特卡罗
- 基于剂量预测的个性化放射治疗计划质量的定量评价方法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剂量预测的放射治疗计划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临床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基于45例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物理师制定的直肠癌病例,训练3D U-Net网络。利用3D U-Net网络预测得到三维剂量分布后,基于剂量预测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指标,建立调强放射治疗(IMRT)直肠癌计划质量评估标准,对直肠癌放疗计划进行初次打分。以预测剂量为优化目标,对放疗计划重新优化制定,并再次打分。在15例直肠癌病例上进行测试,比较优化前后计划得分情况以及剂量学参数差异,从而验证该打分方法的临床意义。结果优化前后的计划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优化前的总得分为(77.21±9.74)分,优化后的总得分为(88.78±4.92)分,优化后的计划得分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5)。相比优化前,优化后的计划所有危及器官的D_(max)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优化后的计划在靶区D_(max)、V_(107%)、HI和膀胱的D_(max)等指标上均有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6~5.771,P<0.05),在其他指标上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的计划质量有一定程度提升。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结合剂量预测的放疗计划质量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以针对计划质量进行个性化地有效评估,有利于更好地对比审核不同物理师制定的临床计划质量,并且提供个性化的剂量指标,对临床计划的制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吴秉志彭昭闫永恒周解平徐榭裴曦
-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
- miR-193a-3p对食管癌放射耐受性影响研究
- 目的 探讨miR-193a-3p对食管癌细胞放射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6MV-X射线照射四株食管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比例;茎环引物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93a-3p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合成miR-1...
- 孟芳钱立庭丁伯金周解平
-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并比较这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MO计划相比,IPSA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D90、D100、V10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和直肠的D2 cm3、D1 cm3剂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时间也稍缩短(P<0.05)。IPSA计划膀胱参考点剂量明显低于其D2 cm3剂量(P<0.05),且与小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P<0.05);直肠参考点剂量与直肠、乙状结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但与乙状结肠相关性更大(P<0.05)。结论 IPSA计划能提供与MO计划相同的靶区覆盖率,但降低了膀胱、直肠的最大受量;膀胱参考点剂量评估会低估膀胱的真实受量、直肠参考点剂量评估可能会造成乙状结肠超量。
- 周解平周解平吴爱东钱立庭盛六四
- 基于三维预测剂量的自调节调强放疗自动计划方法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预测剂量的自调节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方法,以增强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方法利用3D U-Res-Net_B网络预测出三维剂量分布后,在直接子野优化的每次迭代中先基于上次迭代结果计算当前剂量,再联合预测剂量计算目标剂量,然后以此为目标进行优化。完成所有迭代或满足循环退出条件后,得到最终的治疗计划。在30例直肠癌病例上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效果。结果临床计划治疗靶区的V100%均值和标准差为(95.03±0.91)%,自动计划为(94.67±1.96)%,接近临床值(P>0.05),而预测值为(92.90±2.13)%,与临床计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自动计划在小肠V35、膀胱V40、股骨头的V20~V40等多项指标上低于预测值和临床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8.0,P<0.05),在其他危及器官的指标上与临床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增强了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提高了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 闫永恒潘茂云周解平吴爱东吴文华徐榭裴曦
-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自调节
- 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单个和2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优化参数,分别设计7个野IMRT(7F-IMRT)、Arc1和Arc2计划,比较7F-IMRT与Arc1计划和Arc2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治疗计划机器跳数(MU)和执行时间,采用γ分析法评价通过率,验证治疗计划的剂量准确性。结果:Arc2计划靶区适形度(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HI)均优于7F-IMRT计划(P<0.05),7F-IMRT优于Arc1计划(P<0.05);Arc2计划直肠V50、小肠V40和V10均低于7F-IMRT计划(P<0.05),而Arc1计划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近似最大剂量(D2cc)、平均剂量(Dmean)和V50均高于7F-IMRT计划(P<0.05或P<0.01);与7F-IMRT计划比较,Arc2计划的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24%和54%(P<0.05),剂量验证的3mm/3%的γ通过率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VMAT治疗,采用单个全弧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宜至少采用2个全弧,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分次内误差和患者的不适感。
- 周解平王鹏钱立庭吴爱东
- 鼻咽癌静态IMRT与VMAT同步加量放疗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2
- 2014年
- 选择21例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限量要求分别设计9野静态调强(sIMRT)和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满足95%靶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计划靶区最大、最小剂量以及均匀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MAT靶区的适形指数(CI)显著提高(t=-3.86,P<0.05),转移淋巴结计划靶体积(PGTVnd)、高危淋巴引流区计划靶体积(PTV1)和预防照射淋巴引流区计划靶体积(PTV2)的平均剂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的脑干、脊髓和视交叉最大剂量以及双侧腮腺的60%体积受到的剂量(D60%)都小于sIMRT计划相应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正常组织受照5 Gy体积(V5),V10和V15略高于sIMRT计划值(P>0.05),但V20、V25、V30、V35、V40、V45、V50和平均剂量统计明显小于sIMRT计划相应剂量(P<0.05,P<0.01);VMAT计划平均总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约14.2%和68.8%。
- 唐正中吴爱东钱立庭刘磊周解平
- 关键词:鼻咽癌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