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琴

作品数:30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梗死
  • 9篇癫痫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6篇细胞
  • 5篇药物
  • 5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大脑
  • 3篇电刺激
  • 3篇动脉阻塞
  • 3篇血管
  • 3篇灶性
  • 3篇中动脉
  • 3篇溶酶
  • 3篇溶栓
  • 3篇溶栓治疗
  • 3篇皮层
  • 3篇缺血
  • 3篇重组组织型

机构

  • 30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湖北省第三人...

作者

  • 30篇周琴
  • 11篇关景霞
  • 10篇曾艳平
  • 9篇卢祖能
  • 8篇潘松青
  • 7篇夏莉
  • 7篇周瑜
  • 6篇梁静静
  • 5篇解燕春
  • 5篇李涛
  • 3篇夏露
  • 3篇关景霞
  • 2篇王利
  • 2篇李承晏
  • 2篇张秋敏
  • 2篇段晏文
  • 2篇赵雪清
  • 1篇张双国
  • 1篇张少锋
  • 1篇毛善平

传媒

  • 1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 1篇第六届CAA...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托普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颅内注入单纯疱疹病毒(HSV)-1建立HSE模型,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50 mg/kg·d)治疗。使用二氢乙啶测定脑组织内活性氧(ROS)的产生量。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病侧脑组织MMP-9蛋白进行检测。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病毒感染后5 d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正常组(31.57±1.99)比较,对照组(95.75±3.45)脑组织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38.39±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正常小鼠脑组织中可见MMP-9少量表达。病毒感染后5 d,对照组脑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增强,血管周围表达增高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MMP-9表达明显减低。与正常组[(77.4±0.5)%]比较,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水含量[(82.8±0.6)%]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78.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组织水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3.47±1.06)显著高于对照组(2.60±1.12)(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能减少脑炎后MMP-9的表达,减轻脑水肿,改善HSE的神经功能转归。
周瑜曾艳平周琴关景霞卢祖能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活性氧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出血SVZ细胞再生、迁移和分化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脑出血后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是否存在再生、迁移以及分化能力。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每组分为1,3,7,14,21,28天亚组。应用胶原酶脑内立体定向注...
关景霞袁振华解燕春周琴
关键词:脑出血
脑刺激用于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脑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卒中患者应该同时使用多学科的康复手段进行治疗。脑刺激是近些年用于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新技术,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皮直流电刺激(tDCS)和硬膜外皮层电刺激(ECS)。研究表明,使用rTMS、tDCS都可以增加神经的可塑性变化,促进运卒中后动功能恢复,ECS则对一些保留有完整皮质脊髓束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对不同脑刺激在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安全性、机制及有效性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周琴卢祖能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植入式铂-铱合金微电极的修饰和植入大鼠大脑运动皮层后的阻抗测量被引量:3
2009年
植入电极是植入电刺激器的一个重要部件,为了降低植入电极的阻抗和减少组织的炎性反应,本文针对植入电极界面的特性要求,采用逐层修饰的方法,先用电化学方法在铂-铱合金微电极(d=75μm)上沉积氧化铱,然后在绝缘封装材料硅橡胶上接枝一层高分子涂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PVA/PAA).经修饰的微电极植入大鼠大脑运动皮层运动区一个月,在第21天测量其电极阻抗.结果初步显示逐层修饰的电极阻抗降低了53%.行为学评价显示电极在植入大鼠运动皮层后没有对大鼠的运动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刘炳辛鲁艺王定芳李涛周琴曹余良段晏文
关键词:神经假体
GABA靶向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哺乳动物大脑神经元兴奋性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相对不足在某些癫痫的发病机制中起致病作用[1],增强GABA能的神经传递已被证明是癫痫治疗的1个有吸引力的靶点。多年来GABA一直是研究设计和开发新的抗癫痫药物的主要目标。
汤卓然周琴
关键词:GABA抗癫痫药物神经递质
新诊断癫痫患者早期药物治疗反应与长期预后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新诊断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AEDs)早期药物治疗反应对长期结局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我科治疗的164例新诊断癫痫患者,根据是否在6个月内获得发作缓解将其分为早期发作缓解组(ESR组)与早期发作未缓解组(非ESR组),比较两组患者2年、3年发作缓解率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发作次数、性别、发病年龄、癫痫类型、治疗前病程、脑电图、颅脑影像学等临床因素对早期药物治疗反应的影响。结果164例患者中ESR组106例(64.63%),非ESR组58例(35.37%)。随访结束时,ESR组中2年发作缓解率为94.34%(100/106)、3年发作缓解率为90.57%(96/106);非ESR组中2年发作缓解率为65.52%(38/58)、3年发作缓解率为56.90%(33/58)。ESR组患者2年和3年发作缓解率均明显高于非ESR组(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癫痫多次发作是影响早期发作缓解的重要危险因素(P〈0.001),而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癫痫类型、治疗前病程、脑电图、颅脑影像学与早期药物反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诊断癫痫患者早期药物治疗有效提示长期预后良好,治疗前发作次数是影响新诊断癫痫患者早期发作缓解的重要因素。
夏露欧舒春李蓉王利夏莉周琴潘松青
关键词:长期预后
伴肌肉痉挛、疼痛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家系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伴有肌肉痉挛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一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采取家系18名成员的血清,提取DNA进行基因PCR扩增及检测,确定其类型,并对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药物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该家系6代人中,17人有步态不稳等表现,其中6人已死亡,在世的家系成员中有6人除步态不稳外,还伴有不同程度肌肉痉挛、疼痛等表现,对家系中的18人进行基因检测,其中12人PCR扩增发现相应位点CAG异常重复,证实为SCA3型,先证者头颅MRI发现小脑萎缩,给予卡马西平片治疗,可明显缓解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结论报道一个以肌肉痉挛、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CA3型一家系,并发现卡马西平片对缓解SCA3伴发的肌肉痉挛有一定疗效。
周琴任杰彭彬关景霞刘静宇卢祖能
关键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MACHADO-JOSEPH病痉挛疼痛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评定患者溶栓的安全性,包括症状性出血、血管再闭塞及全身其他部...
周琴曾艳平梁静静周瑜关景霞卢祖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评定患者溶栓的安全性,包括症状性出血、血管再闭塞及全身其他部位出血的情况。溶栓后2h、24h和7d分别进行NIHSS评分,评价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者6例(13.3%),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者3例(6.7%),3例(6.7%)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8.9%)发生血管再闭塞,其中3例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例病因为小血管病。未出现牙龈、消化道出血等。静脉溶栓治疗有效24例(53.3%),其中症状在溶栓后2h明显改善20例(83.3%),溶栓后24h症状明显改善4例(16.7%)。静脉溶栓无效15例(33.3%),溶栓后症状加重4例(8.9%),死亡2例(4.4%),均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且相对安全,对于心源性及NIHSS评分较高的患者,应严格遵守静脉溶栓适应证并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风险。
周琴曾艳平梁静静周瑜关景霞卢祖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P0-024低强度皮层电刺激对促进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周琴李涛段晏文鲁艺张乾赵雪清李承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