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健俊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体育
  • 3篇教学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品质
  • 1篇道德品质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生思想品德
  • 1篇学生思想品德...
  • 1篇学生心理
  • 1篇学生心理健康
  • 1篇学校体育
  • 1篇研究生培养
  • 1篇优质教学
  • 1篇优质资源

机构

  • 7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吴健俊
  • 3篇唐元超
  • 2篇覃明路
  • 1篇蒋东升
  • 1篇韦旭强
  • 1篇何卫东
  • 1篇蒋雪娟
  • 1篇刘朝猛
  • 1篇刘德琼

传媒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华武术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天津中德应用...
  • 1篇体育视野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世纪学校体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设想
2006年
市场经济体育竞赛活动具有共同的竞争机制,要与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须填充更新内容,更要改进变换方法.只有从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的转化,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德育素质.树立全新的道德观念,才能使其功能和作用有效发挥.
吴健俊覃明路
关键词:道德品质教育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考被引量:11
2011年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都应保持良好状态。”这是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说明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对“健康”的重新认识促使人们为达到真正的健康而进一步努力,他们逐渐意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与功能不仅仅只是健身,
吴健俊韦旭强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
新时代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内涵、特点和提升路径被引量:11
2021年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活跃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文化学和社会学视角出发,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特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剖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唐元超蒋东升吴健俊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精神文化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效应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体系的逐步建立,探索如何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地促进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使之成为课程建设与学科教育新的发展模式。探讨如何以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研究为主题,提升课程品质,从而为促进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搭建良好的共享平台。
覃明路吴健俊刘德琼刘朝猛
关键词:精品课程学科建设优质资源
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从广西高校在新时代践行民族教育创新的现状出发,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托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教学特色、创新模式和校园文化的优质文体活动平台的方法与措施.根据现阶段广西民族大学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就广西高校如何应用这些成功经验进行自我创新,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措施.
蒋雪娟何卫东吴健俊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特色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理论逻辑、实践现状、优化策略
2025年
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在教育领域中多方面的合作与协同,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分析了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逻辑,阐述了协同育人模式下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现状,基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唐元超李洪滔吴健俊
民族体育铸牢边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困境及提升路径
2025年
为进一步探讨民族体育在铸牢边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困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民族体育的文化传承、互动交流和教育功能对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影响。研究认为,文化差异、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体系局限是当前民族体育推广的主要障碍。建议加强文化教育以培养认同感,优化资源配置以改善体育设施,创新教育模式以融入校园文化,并通过社会实践提升民族体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不断深化边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为铸牢边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基础。
唐元超韦东源吴健俊
关键词:民族体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