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世嘉

作品数:43 被引量:31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理学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适配体
  • 20篇配体
  • 12篇纳米
  • 11篇食品
  • 7篇荧光
  • 7篇纳米材料
  • 5篇毒素
  • 5篇纳米金
  • 4篇沙门氏菌
  • 4篇上转换荧光
  • 4篇曲霉
  • 4篇曲霉毒素
  • 4篇离子
  • 4篇核酸
  • 4篇核酸适配体
  • 4篇发光
  • 4篇传感
  • 4篇磁分离
  • 3篇上转换发光
  • 3篇食品分析

机构

  • 43篇江南大学
  • 4篇中国农村技术...
  • 2篇中山火炬职业...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储粮成都储...

作者

  • 43篇吴世嘉
  • 34篇王周平
  • 22篇段诺
  • 4篇王洪新
  • 4篇马小媛
  • 4篇张辉
  • 2篇贾敬敦
  • 2篇李向丽
  • 2篇乐琳
  • 2篇夏雨
  • 2篇张田力
  • 1篇王芳
  • 1篇张娜
  • 1篇王静
  • 1篇董军
  • 1篇赵旭
  • 1篇陶冠军
  • 1篇孙震
  • 1篇卢守亮
  • 1篇刘长彬

传媒

  • 9篇食品与生物技...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粮食储藏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市场监管...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善《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被引量:6
2019年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本文分析了食品毒理学教学的现状,结合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围绕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提出"三明治"教学法的实施方式、"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专题综述汇报"和"全过程性"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段诺吴世嘉孙震王周平
关键词:食品毒理学教学效果有效性自主性
粮食中真菌毒素适配体筛选及其在传感检测中的应用
2025年
真菌毒素是由各种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于各种粮食作物生长、收获及储藏等环节中,对农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对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近年来,高效、灵敏及易操作成为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基于适配体的传感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广泛应用。本文讨论了真菌毒素适配体的筛选过程,总结了常用的、针对各种真菌毒素的适配体序列,综述了近年来针对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适配体传感检测方法,并对适配体用于真菌毒素传感检测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吴齐粤陈晋莹吴世嘉
关键词:粮食安全真菌毒素适配体传感检测
基于磁分离-上转换荧光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免疫检测新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将上转换荧光标记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通过免疫识别成功构建了一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新方法.首先通过水/溶剂热法合成NaY0.78F4:Yb0.20,Er0.02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修饰,同时一步法合成了氨基化Fe304磁性纳米颗粒.分别将副溶血性弧菌全菌抗体与磁性纳米颗粒连接作为捕获探针,将副溶血性弧菌的鞭毛蛋白A抗体与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连接作为信号探针.通过免疫识别形成捕获探针-目标菌-显示探针的“三明治”结构复合物,利用980 nm激光诱导荧光进行检测.在实验优化条件下,上转换荧光强度与副溶血性弧菌浓度在5×103~5×105 cfu/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03 cfu/mL.用鲫鱼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性良好.
吴世嘉王艳段诺王周平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上转换荧光磁分离
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酶标记、化学发光标记以及有机荧光染料和量子点等其他荧光材料标记相比,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选择性好、便于观察、操作简单且不损伤样本、无背景荧光等诸多优点,克服了放射性污染、酶不稳定、灵敏度差、化学发光重现性差等缺点,在细胞和组织成像研究、生物分子定量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激发态吸收等3种发光机制、发光材料组成、水热法等4种合成方法以及硅烷化法等6种表面修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李向丽谭贵良张娜刘垚吴世嘉王周平董军
关键词:发光机制表面修饰食品安全
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白酒中6种微量甜味剂的方法研究被引量:38
2010年
为了检测白酒中6种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建立了一种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新方法。样品预处理后,通过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一次进样分析仅需10 min。以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测定,6种甜味剂线性范围均在0.05-5.0 mg/L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 5。得到安赛蜜检出限为0.05 mg/L、糖精钠、甜蜜素、纽甜检出限为0.01 mg/L、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检出限为0.1 mg/L。加标水平为0.5 mg/L和1.0 mg/L时,回收率在86.48%-116.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2%-3.90%。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可达到同时检测6种甜味剂的目的。
吴世嘉王洪新陶冠军
关键词:甜味剂白酒
基于适配体识别量子点标记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
目的:以量子点为荧光标记物,适配体为识别分子,利用流式细胞术构建一种灵敏的、特异性的同时检测两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适配体为本实验室利用整体菌SELEX技术筛选得来,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在本实验中用于特异性识...
段诺吴世嘉王周平
关键词:适配体量子点流式细胞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
基于适配体识别-荧光法检测肠致病大肠杆菌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适配体识别和荧光探针技术,发展了一种检测肠致病大肠杆菌(EPEC)的新型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生物素化适配体1为捕获探针,通过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得以固定在微孔板中;以FAM标记的适配体2作为显示探针,当有目标物存在的情况下,生物素化适配体1将捕获目标物质并与其相结合,同时FAM标记的适配体2也会与目标物质相结合,从而使得目标物标记上荧光信号,通过测定荧光信号可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考察了影响方法分析性能的各种条件,结果发现当微孔板包被亲和素质量浓度为100μg/m L,生物素化适配体1浓度为100 nmol/L,FAM标记的适配体2浓度为150 nmol/L时,可获得方法的最佳分析表现。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方法对肠致病大肠杆菌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06cfu/m L,检出限为50 cfu/m L。方法选择性良好,操作简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肠致病大肠杆菌的检测。
段诺张田力吴世嘉王周平
关键词:适配体荧光分析
现代食品产业升级中的信任试炼:预制菜争议的社会机制与监管回应
2025年
近年来,预制菜在我国快速兴起,成为联接食品工业与居民餐饮的重要业态,在节省人力、优化供应链和提升便利性方面优势明显。然而,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泛称化”倾向,与政策明确界定的“需加热熟制”“不得添加防腐剂”等技术标准存在偏差。尽管制度层面已有明确定义,但市场使用与公众传播中仍存在泛化误用,进而催生信任危机与营养焦虑,有必要从概念界定、产业结构、公众认知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梳理争议根源,明确治理挑战主要在于监管定义在传播实践中的泛化误用、营养标签不明晰及风险沟通不足。当前,多部委与地方已出台政策标准,引导产业有序发展。笔者认为,构建信任机制与治理体系,是化解争议、推动食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周凌晶魏磊陶醉吴世嘉
关键词:公众认知信息透明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1
2009年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致癌物质。综述了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机理、形成途径、消除方法和目前国内外的检测手段。应加强对氨基甲酸乙酯危害性的认识,同时需提高检测发酵和酒精饮料行业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手段,倡导建立行业中氨基甲酸乙酯的限量标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吴世嘉王洪新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致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适配体筛选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巨大威胁,其中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因此发展快速、准确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Whole bacteria-SELEX(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以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为靶标,经过15轮的筛选富集,将所得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结合荧光分析考察所得序列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根据解离常数值分析比较序列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最终得到2条(Seq.1和Seq.28)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高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结果适配体Seq.1和Seq.28均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表现出了相对良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对其他菌的相对亲和力均低于15%),解离常数分别为45.06±6.797和32.31±6.002 nmol/L。结论本文利用SELEX技术筛选特异性识别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适配体,具有稳定性高、合成方便、易标记等特点,可进一步应用于食品中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段诺张田力吴世嘉王周平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适配体WHOLE荧光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