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强 作品数:23 被引量:158 H指数:8 供职机构: 菏泽市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两种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与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17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94例,年龄(66.88±9.7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LC+LCBDE的患者86例纳入LC+LCBDE组,行ERCP/EST+LC的患者86例纳入ERCP/EST+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胆总管结石最大径≥1.2 cm时,ERCP/EST+LC组首次结石清除率为76.5%(13/17),小于LC+LCBDE组的96.3%(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44)。胆总管结石数目≥3个时,ERCP/EST+LC组首次结石清除率78.9%(15/19)小于LC+LCBDE组的9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46)。LC+LCBDE组和ERCP/EST+L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9.07±19.33)min和(101.86±27.48)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1,P<0.001)。LC+LCBDE组和ERCP/EST+LC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20.0,30.0)ml和13.0(10.0,15.0)m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16.00,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结石最大径、结石数目、术前胆总管内径、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总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C+LCBDE和ERCP/EST+LC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当患者胆总管结石最大径≥1.2 cm或胆总管结石数目≥3个时,应优先考虑LC+LCBDE,而当患者一般情况欠佳时,应优先考虑ERCP/EST+LC。 张平 袁玉斌 季淑婷 孔杰 叶永强 王琛 李辉 赵海旺 孙智勇 石合现关键词:胆囊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探查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合适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135例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治愈康复,102例手术成功,33例中转开腹手术。102例成功手术患者中,三孔法完成手术13例,四孔法完成手术89例,其中直接经胆总管前壁96例,经胆囊管途径6例。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放置“T”管引流63例。其中3例出现一过性胆漏,3~5 d后自愈,2例术后有结石残留,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成功取出。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医院技术力量、条件不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徐权斌 叶永强关键词:腹腔镜术 胆总管结石 胆道镜 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选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胆囊炎手术的治疗时机。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8月103例急性胆囊炎,以发病时间分为3组:发病3 d内为A组42例,3~7 d为B组37例,7~13 d为C组24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3±7.0)、(46.5±19.4)、(93.1±21.5)min,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A、B、C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5±12.0)、(72.2±17.0)、(102.4±22.3)ml,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住院时间A、B、C组分别为(3.2±1.3)、(4.5±1.5)、(6.4±2.7)d,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A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均为0,B组和C组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无统计学差异[2.7%(1/37)vs.12.5%(3/24),P=0.290;2.7%(1/37)vs.16.7%(4/24),P=0.073]。结论对发病7 d内的病人,严格适应证的选择,积极实施LC是安全的。 叶永强 郭祥峰 徐权斌 王戈 王磊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安全性评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9 2018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手术,已推广普及至各级医院。依照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LC不仅要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再入院率。 王琛 王丽燕 郑伟 赵海旺 徐晓秋 叶永强关键词:安全性评估 CHOLECYSTECTOMY 胆囊良性疾病 加速康复外科 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激性心肌病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提高临床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以防范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结果:3例均为中老年女性,均在强烈的躯体应激情况下发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经动态观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变化,符合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预后均良好。结论:应激性心肌病临床发病率不高,对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应激性心肌病的可能,以免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陈贝健 叶永强关键词:心肌疾病 应激 心肌梗死 床边B超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胆外科危急症中的临床应用(附30例报道) 目的:探讨床边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胆外科危急症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30例临床病例诊治资料,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 徐权斌 叶永强 王戈 王磊 孙文德 郭祥峰 刘继鹏关键词:肝胆疾病 急腹症 引流 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菏泽市立医院322例HCC肝切除术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依据为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所见。结果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6例(5.0%),无淋巴转移者306例(95.0%)。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2、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43.8%、31.3%、7.5%;无区域转移组分别为83.7%、70.9%、46.1%(10g—rank检验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2、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30.O%、22.5%、6.3%;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9.8%、52.8%、34.5%(P〈0.05)。随访期间,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中短期复发(≤6个月)者10例(71.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42例(31.6%,x。=9.75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肝硬化、肝切除范围〉1段、最大瘤径〉5cm、组织学呈低分化和肿瘤包膜缺如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DFS的重要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缺如为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切除转移淋巴结以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孔杰 赵海旺 李辉 王琛 徐权斌 孙智勇 叶永强关键词:肝细胞癌 区域淋巴结转移 复发 肝切除 预后 床边B超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胆胰外科危急症中的临床应用(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床边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胆胰外科危急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2年12月30例临床病例诊治资料,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术后胰漏、胆漏等并发症处理6例。结果30例全部成功置管,其中经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13例,经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7例,置中心静脉双腔管10例。无死亡,2例PTBD管因导管滑脱行二次置管成功。结论床边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安全、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在肝胆胰外科危急症临床处理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权斌 叶永强 王戈 王磊 孙文德 郭祥峰 刘继鹏关键词:肝胆疾病 急腹症 引流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Hem-o-lok夹移位 被引量:8 2020年 本研究回顾分析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Hem-o-lok夹移位的诊疗过程。3例Hem-o-lolc夹移位患者中2例移位至胆总管内,1例移位至窦道和胆总管内。3例移位Hem-o-lok夹有2例通过胆道镜取出,1例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出。我们认为Hem-o-lok夹移位与术中操作、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缺血坏死、排斥反应和机械切割等多因素有关。胆道镜、胃肠镜和ERCP技术可作为取出移位Hem-o-lok夹的首选方案,必要时可开腹手术,移位至十二指肠者如无症状可考虑保守治疗。为避免或减少Hem-o-lok夹移位,须注意术中规范操作。 赵海旺 袁玉斌 张平 叶永强 石合现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胃肠镜 缺血坏死 老年心功能减退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功能减退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安全性,以及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心功能减退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平均12h下床活动,住院时间5~7d。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老年心功能减退患者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是相对安全的。 陈贝健 叶永强 李杰关键词:老年人 心功能减退 腹腔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