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玉
- 作品数:48 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被引量:21
- 2006年
- 生态化技术创新具有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协调发展、社会和谐有序及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是社会内在的和谐发展动力。在分析我国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
- 彭福扬刘红玉
- 关键词:生态化技术创新社会和谐发展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创新概念的多维阐释被引量:1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本质看,创新是现实的人面对新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从事一种前人未曾从事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外延看,创新具体表现为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等形式。只有准确把握好创新概念的丰富内涵,提高各类创新活动的协调耦合度,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效果的最优化。
- 刘红玉窦鑫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域目的地
- 习近平关于建设数字中国重要论述的四维意蕴被引量:15
- 2020年
- 习近平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系列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其理论内涵,可从四个维度把握第一,本体维度。结合习近平对数字技术与人类社会互动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明晰数字中国的含义是利用数字技术的会聚创新,全方位展开各行业、各领域的建设。第二,现实维度。从提升我国数字技术会聚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与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动能、造福人民群众等现实需要出发,理解习近平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现实背景。第三,主体维度。聚焦“党政企学研民”同心圆,明确数字中国的建设主体、治理主体、享有主体。第四,实践维度。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切实保障网络与数据安全、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明确建设数字中国的实践路径。
- 刘红玉
- 关键词:数字技术
- 增强理论自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究
- 2016年
- 该文从理论自信的基本含义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与理论自信的关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一个重向度和功能就是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提出并论证感通教学法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有效途径。
- 刘红玉
- 关键词:团体辅导
-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关系生产理论及其启示
- 2010年
-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域中,社会关系生产不仅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社会关系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生产活动。准确理解和把握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生产,对于提高国家组织社会生产的能力,转变政府工作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有很大启示。
- 刘红玉卓平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习近平创新思想的哲学阐释被引量:4
- 2018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创新思想。习近平创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凸显了对创新内涵的科学阐释、对创新主体及依靠力量的准确定位、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系统的总体把握、对创新价值及功能的深刻认识、对新时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新使命的坚定聚焦。
- 刘红玉彭福扬
- 关键词:哲学
- 关于产业概念及其分类的思考被引量:11
- 2008年
- 经济学意义上产业内涵与外延的矛盾及其引发的现实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产业,产业对于人意味着什么。从产业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产业是以满足人类合理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自然物质产品、社会关系产品和人文精神产品的生产为内涵的社会组织的集合"的新见解,阐释了各部类产业的性质、目标和作用。
- 彭福扬刘红玉
- 马克思关于创新的思想被引量:12
- 2009年
- 早在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前,马克思就在其相关著作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而且比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更全面、丰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人们总是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作为创新理论的奠基性著作,从而视熊彼特为创新理论的先驱。本文对马克思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提出了马克思是创新理论真正"始祖"的观点。
- 刘红玉彭福扬
- 关键词:始祖
- 马克思的科学创新思想及其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和解的必经途径。马克思为科学创新和知识创新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刘红玉彭福扬
- 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高等教育理念实践的机理及应对策略
- 2025年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在助力高等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同时,亦对大学自主办学、学术自由、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应科学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理念实践的负影响,把握其应用限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监管规制,引导、规范高校师生合理使用;创新高等教育模式,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教育实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刘红玉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