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六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7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77例诊断为IE患者的病历档案[一般资料、基础心脏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及血培养)、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38.9%)、红细胞沉降率升高47例(61.0%),C反应蛋白升高55例(71.4%)。血培养阳性46例,阳性率为59.7%,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63.0%);基础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53.2%)和风湿性心瓣膜病(31.2%)多见;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内膜赘生物者61例(79.2%)。77例患者均进行抗感染(29±6)d治疗,其中84.4%的患者抗感染疗程达4周以上。治疗好转者65例(84.4%),死亡5例(6.5%),因经济或其他原因自动出院者7例(9.1%)。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者24例(31.2%),均平稳度过手术期,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选用敏感杀菌抗生素正规治疗,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刘红梅孙传伯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抗生素
- 189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 I)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了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住院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324例进行研究,按患者年龄分为三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出有心肌缺血者189例占58.3%,有症状心肌缺血84例占27.36%,无症状心肌缺血105例占32.4%;61岁以上年龄组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对病情的判断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红梅孙传伯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
- 犀角地黄汤预防小鼠中暑效果及血液指标的变化
- 2024年
- 为了探究犀角地黄汤对中暑小鼠的预防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的影响。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小鼠每天使用11.375 g/kg犀角地黄汤进行灌胃,连续用药5 d,对照组和中暑组小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灌胃后2 h进行中暑造模。将中暑组和干预组小鼠置于40℃的恒温环境中持续60 min,对照组小鼠置于室温环境中,对比各组小鼠的抗中暑效果,试验结束后,小鼠眼眶分别采集抗凝血用于血常规检测,取血清用于血清生化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的肛温显著升高(P<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肛温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RDW、MPV、PDW水平显著升高(P<0.05),PLT、PCT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MPV、PDW显著下降(P<0.05),PLT、PC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血清AST、ALT、BUN、CREA和CK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清AST、ALT、BUN、CREA、CK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血清MDA、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GSH-PX和HSP70显著下降(P<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血清MDA、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5),HSP70、SOD和GSH-PX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犀角地黄汤可以有效地预防小鼠中暑疾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水平有关,可为犀角地黄汤用于中暑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刘红梅孙传伯
-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中暑血液指标
- 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177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AS组,对照组为177例健康中老年人,各组分为两个年龄亚组(41~65岁组和66~85岁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水平,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血脂水平、AS和IMT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T2DM+AS组与单纯T2DM组相比,血脂水平(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而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DM+AS组IMT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在66~85岁组中,T2DM+AS与单纯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血脂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AS发生率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相关性愈发明显。
- 刘红梅孙传伯
- 关键词:糖尿病年龄血脂动脉粥样硬化
- 毛豆内生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征观察
- 2011年
- 对毛豆植株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其致病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学特征观察,分离到2株菌,初步认定为真菌类,它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孙传伯潘涛余茂耘贾玉成刘红梅
- 关键词:毛豆内生菌抑菌实验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规范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是否发生远期MACE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远期MACE的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列线图模型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远期MACE的风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证实预测模型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远期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6个月,有31例发生远期MACE,MACE发生率为34.83%,其中心源性休克5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心力衰竭加重1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猝死1例。MACE组左心房内径(LAD)≥48.84 mm占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肌酐≥10.20 mg/L占比、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CRP)≥4.53 mg/L占比、B型尿钠肽(BNP)≥2280.54 pg/mL占比高于非MACE组(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低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48.84 mm、血肌酐≥10.20 mg/L、CRP≥4.53 mg/L、BNP≥2280.54 pg/mL均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远期MACE的危险因素(P<0.05)。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C-index指数为0.785[95%CI(0.671,0.832)],区分度良好。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远期MACE的敏感度为70.97%,特异度为86.21%,AUC为0.873。结论:LAD、血肌酐、CRP、BNP较高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规范化药物治疗后发生远期MACE的风险较高,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远期MACE风险。
- 刘合宇刘红梅李辉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