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 作品数:53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被引量:5
- 2021年
- 根据牡丹江市资源环境特征,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和灾害4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各要素单项评价为基础开展农业和城镇功能指向集成评价,完成了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宁安市、东宁市,占总面积的48.87%;城镇建设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宁安市北部、海林市南部及市区,占总面积的44.99%,与现状耕地和建设用地相比契合度较高;68.34%的现状耕地具有农业生产承载能力较高以上等级,79.73%的建设用地具有城镇建设承载能力较高以上等级。评价结果符合牡丹江市实际,可为牡丹江市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 宋立东佟智强刘浩宋林旭高博韩佳宏
-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农业生产
-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竹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寒武纪早期发育一套深水硅质岩系。该岩系由纯硅质岩夹少量白云岩、页岩所组成。硅质岩中微晶石英含量均超过85%,还含有少量碳质、燧石及微量绢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硅质岩的Si O2含量较高,平均为93.4%;Al2O3和Ti O2含量较低,分别为0.19%~1.45%和0.01%~0.09%,TFe2O3为0.053%~0.342%,Al/(Al+Fe+Mn)比值为0.58~0.83,平均为0.71,Eu/Eu*为0.74~3.61,平均为1.65,表明其硅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本身或其生命活动产物,海底热液活动亦提供了一部硅质物质;同时,硅质岩具有较低的TFe2O3/Ti O2比值(2.16~12.56,平均值为5.86)和Al2O3/(Al2O3+Fe2O3)比值(0.65~0.87,平均值为0.78),Y的正异常(Y/Ho值为34.81~60.19,平均为47.0)及Ce的负异常(Ce/Ce*值为0.28~0.92),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的边缘海盆环境,且Ce负异常从底部到顶部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记录了寒武纪时期扬子北缘被动陆缘裂谷盆地不断扩大,水体逐渐变深的过程。
- 刘浩徐大良牛志军彭练红魏运许赵小明
- 关键词:硅质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 一种泡塑吸附痕量常量金匀速振荡装置
- 本发明涉及泡塑吸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泡塑吸附痕量常量金匀速振荡装置,包括: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基座、活动座以及安装座,安装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活动座与安装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立柱,振荡机构,振荡机构包...
- 邓华罗学辉方蓬达于海东王金城孙肖刘浩刘帅李鹏飞刘恺
- 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营养元素快速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及其有效性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对于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壤养分分析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土壤营养评价的需求。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环保等优点,其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与养分测试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土壤营养元素检测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光谱技术用于土壤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可见-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技术在土壤养分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光谱技术在土壤养分速测仪器研发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金硕王浩安刘浩满玉凯
- 关键词:土壤营养元素光谱技术精准施肥
- 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中侏罗世基性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
- 2017年
- 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一套变质辉长辉绿岩脉,该岩脉沿襄樊-广济断裂带侵入到大洪山造山带增生杂岩之中,本文采用锆石U-Pb 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了该变质辉长辉绿岩脉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63±3 Ma,代表岩脉的侵位结晶年龄,是目前桐柏-大别造山带已知最早的造山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记录之一,表明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开始于中侏罗世晚期,与北大别地区初始深融作用时间相当,比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峰期(~130 Ma)早约3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eHf(t)值为+5.8^+10.8(平均值为+9.7±0.7),对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1)为387~595Ma(平均值为434±29Ma),明显大于岩脉成岩年龄,表明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亏损地幔为早古生代伸展过程的产物。结合区域研究资料,163±3 Ma是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南缘中生代陆-陆碰撞后最古老的岩浆岩年龄之一,与大别造山带山根软化的时代一致,可能代表桐柏-大别造山带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的初始转换时间,据此认为桐柏-大别造山带从山根软化到大规模伸展垮塌间隔-30Ma,地幔经历了亏损-富集的转化过程。
- 刘杰刘杰邓新彭练红刘浩
- 关键词:中侏罗世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桐柏-大别造山带
- 扬子北缘神农架地区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6
- 2016年
- 神农架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东与黄陵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相邻,对该区东部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中新元古代神农架地区与黄陵地区的相互关系和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郑家垭组2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共获得了103组U-Pb有效年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0.98-1.2Ga、1.3-1.6Ga、1.8-2.3Ga、2.45-2.9Ga 4个区间,其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谐和年龄为980-995Ma,表明郑家垭组的沉积作用持续到了新元古代早期。与周缘地质体中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物源一部分来自于神农架微陆块,一部分来自于庙湾蛇绿岩,具有双向物源特征。结合现有的资料,认为郑家垭组可能为神农架弧与庙湾SSZ型蛇绿岩之间的弧前盆地沉积,指示扬子克拉通内存在格林威尔运动早期的俯冲记录。
- 徐大良刘浩魏运许彭练红邓新
- 关键词:碎屑锆石弧前盆地
- 湖北大洪山打鼓石群沉积时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7年
- 出露于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被青白口系花山群不整合覆盖。通常认为其与神农架群时代相当,但缺乏物源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首次报导了打鼓石群底部太阳寺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年结果显示,该砂岩中碎屑锆石最古老的年龄为3.1~3.2Ga,最年轻年龄为1124Ma,并在2.65Ga和2.75Ga出现统计峰值,且年龄组成与崆岭杂岩区和杨坡杂岩区的多期岩浆活动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而鄂西地区神农架群沉积于1.1~1.4Ga,主要统计峰值年龄为1.6Ga、2~2.1Ga、2.7~2.8Ga。因此,打鼓石群沉积时间晚于神农架群,两者非同物异名。
- 刘浩徐大良魏运许邓新彭练红
- 关键词:碎屑锆石
- 对湖北大洪山地区一套紫红色砂-砾岩系沉积年代的再认识--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湖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六房咀组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紫红色砂-砾岩。这套岩石的沉积时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南华纪早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晚侏罗世。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这套碎屑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获得有效年龄数据125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223~771Ma),主要集中于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古元古代(约2000Ma)和新元古代(约800Ma)3个时间段。对比鄂东南地区和三峡地区莲沱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认为其具有相似的物源,这套岩系沉积时代应该为南华纪早期而非晚侏罗世。综合分析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年龄,认为扬子地块可能存在大量未岀露的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基底,约2500Ma的岩石应该是扬子地块深部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地块存在广泛的古元古代(约2000Ma)岩浆活动,这期岩浆活动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在扬子地块的响应。新元古代(约800Ma)扬子地块北缘存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同期裂谷,裂谷内基性岩可能为大洪山地区南华纪地层中基性岩砾石的物源。
- 张雄曾佐勋潘黎黎曾智辉彭练红徐大良魏运许刘浩邓新
- 关键词:莲沱组碎屑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扬子地块
- 西大别南缘印支期吕王-高桥-永佳河构造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 2021年
- 在西大别造山带的区调工作中,新识别出一系列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岩石-构造单元,它们沿着吕王-高桥-永佳河一线展布,并构成一条NNW-SEE向展布的构造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硅泥质岩、石英质岩、大理岩、含碳陆源碎屑岩、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卷入其中的榴辉岩等多种变质岩块(片)共同组成,并赋存于一套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的泥质片岩之中.混杂岩带内各岩块(片)的原岩年龄跨度较大(>4亿年),分别集中在1 200~1 100 Ma和800~700 Ma之间.锆石记录的变质年龄和云母的冷却年龄则主要集中在240~200 Ma之间.结合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研究认为,混杂岩带的物质来源既包括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弧-弧后盆地系统的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也包括叠置其上的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裂解期的沉积岩-火成岩.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岩石在三叠纪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华南陆块北缘向华北陆块之下的俯冲,而后快速折返,最终沿着区域上折返断裂(桃花-七角山断裂)就位于西大别造山带之中,形成一条包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三叠纪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带内新厘定的中元古代末弧-弧后岩浆-沉积事件,可与大洪山-黄陵庙湾同时期的地质事件对比,它们共同揭示扬子北缘曾经存在一条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俯冲岩浆带.
- 徐扬徐扬邓新邓新王令占刘浩张维峰张维峰魏运许彭练红
- 关键词:扬子克拉通北缘构造地质学
- 扬子北缘京山-钟祥地区下奥陶统地层序列及其区域对比被引量:1
- 2021年
- 湖北京山-钟祥一带的下奥陶统特征与毗邻的峡东及随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开展了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对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扬子北缘早奥陶世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通过详细的剖面测制和地层对比研究,将钟祥-京山地区下奥陶统自下而上分为娄山关组、温峡口组(新建)、钟祥组(新建)和大湾组.新建的温峡口组以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属于台地边缘浅滩-浅水陆棚相沉积.根据温峡口组中所产的腹足、腕足和头足类化石,认为其沉积时代为特马豆克期中-晚期至弗洛期早期.钟祥组为灰色-灰黑色笔石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产丰富的腕足、三叶虫、海百合茎、笔石、头足类等生物化石,属于深水陆棚区沉积,其地质时代为早奥陶世弗洛期.通过区域地层对比,温峡口组与峡东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和随南高家湾组底部层位相当,而钟祥组则与峡东大湾组下段的下部和随南高家湾组中-上部可以对比.
- 刘浩邓新金鑫镖曾庆銮徐大良张维峰彭练红
- 关键词:扬子陆块笔石地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