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降钙素原对522例不同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的早期诊断差异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通过统计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和感染细菌的类型﹑部位,分析PCT对感染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不同的全身性炎症患者的诊断差异,为PCT在临床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的准确应用提供可靠地临床观察数据。方法从6728例感染的患者中确认致病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患者522例,明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类型,联合PCT临床诊断标准,分析在致病菌感染早期,不同致病菌类型和感染部位对PCT表达差异的影响。结果按照感染细菌类型,81例G+菌﹑441例G-菌;按照感染部位分析,无菌部位95例(血液﹑胸腹水﹑脑脊液﹑血液导管﹑胆汁﹑腹腔引流液)和有菌部位427例(尿液﹑呼吸道分泌物﹑创口分泌物等其他)。按照PCT细菌感染的阳性标准PCT≥0.1诊断,522细菌感染的全身性炎症患者的总诊断率为55.94%(292/522),无菌部位15.79%感染被剪除(15/95),有菌部位49.64%(212/427),G-菌57.05%(251/440)检出PCT阳性,G+菌48.78%(40/82)检出PCT阳性。考虑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分析,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血液(G-95.24%,G+57.14%)﹑穿刺引流液(G-89.66%,G+40.0%)﹑尿液(G-52.84%,G+50%)﹑呼吸道分泌物(G-41.67%,G+58.33%)﹑创口分泌物等其他(G-41.03%,G+26.67%)。细菌及感染部位对PCT的诊断效能影响分析,细菌感染部位影响了PCT的检出效能,细菌感染的类型对于PCT的检出效能影响并不大,仅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PCT对G-检出率高于G+。PCT全身性炎症标准方面,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可能对PCT的值的升高程度有重要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细菌感染的部位和细菌的类型可能影响PCT感染早期的预警性诊断的价值。对于PCT在细菌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的监测应用,应联合不同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开发PCT在全身性炎症诊断中更大的临床价值。
- 刘远程刘欣
- 关键词:降钙素原全身性炎症反应
- 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次侧出现凝集反应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时次侧出现凝集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法对30例不同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结果:部分肾损伤患者、肿瘤患者、使用特殊药物治疗患者均可能出现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反应。
- 刘远程刘欣
- 关键词:微柱凝胶特殊药物凝集反应输血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性试验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生化分析仪间分析结果的可比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考系统,日立7020、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组成检测系统,分别测定40例患者的肾功能生化指标,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之间的系统误差,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性。结果实验表明贝克曼DXC800、日立7020、日立70803套检测系统对于患者血清常规8项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 3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指标相关性好,具有临床可接受性,为临床提供一致可靠的检验数据。
- 刘远程魏聪刘欣
-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
- 非配套检测系统溯源性的建立及其确认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实现实验室非配套检验系统的溯源性及其确认的方法。方法以新鲜患者血清为临时校准品,在Roche Modular PI检测系统上定值后校准非配套检测系统,校准验证有效后,在非配套检测系统上对日常校准品进行定值,用新的校准值校准自建检测系统,经校准验证后,按EP9-2A文件进行方法比对,评估非配套检测系统与Roche Modular PI系统检测结果的偏倚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非配套Alcyon300检测系统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血糖(Glu)、淀粉酶(AMY)及AFT检测系统中钾(K)、钠(Na)、氯(Cl)经过校准和校准验证后,与Roche Modular PI检测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Urea、UA、AST、ALT及Glu与目标检测系统在医学决定水平值处偏倚部分接受外,其余项目偏倚均小于CLIA′88允许总误差的二分之一(1/2TEa),临床可以接受。结论校准和校准验证可以实现非配套系统量值溯源性和可比性的有效途径。
- 刘远程郭永灿张帮林刘欣邱厚兵杨小川
- 关键词:生物化学电解质
- 两对半定量检测中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实验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中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特殊模式分析。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取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样本,测定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肝功能项目。结果对2011年1~8月7 002例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后,HBsAg阳性为631例,其中有27例为HBsAg、抗-HBs同时阳性,占总送检标本的0.39%,占HBsAg阳性标本的4.28%。肝功能异常的18例(66.7%),以ALT,AST,TBIL,GGT的升高为主。结论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应加以重视。
- 林青青刘远程刘欣
-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回顾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6月咽拭子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用西门子公司walkaway-40型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用WHONE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我院ICU分离的病原菌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41.11%)、铜绿假单胞菌(27.78%)、白色念珠菌(14.44%),革兰氏阴性占76.67%。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苏巴坦的耐药性较低,但ICU病房仍然超过30%。肠杆菌科耐药性普遍较低,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均在30%以下。未发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卢普丁耐药情况。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ICU常见病原菌,且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高,有多重耐药现象。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指导临床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刘欣刘远程林青青吴小燕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 17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 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12月所有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用西门子...
- 刘欣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耐药性MRSA
- 2013年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所有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西门子公司WalkAway-40型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及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分离出细菌2 316株,革兰阴性菌1 601株,占69.1%;革兰阳性球菌611株,占26.4%;真菌104株,占4.5%。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占革兰阴性菌的前5位,检出率分别为27.0%、18.4%、18.1%、16.5%、7.2%。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56株,检出率为9.7%。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大多数呈现耐药趋势,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其余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都在30%以上;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在30%以上;除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达53.9%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在15.4%-26.4%;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也在25%以上。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14.2%、37.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特别是产ESBLs的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显著,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临床科室应加强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参考药敏结果用药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刘欣刘远程
-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
- 35例高活性CK标本的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结果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对高活性CK标本进行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比较,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方法将35例高活性CK标本分别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其CK-MB质量及活性。结果 CK-MB活性的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远远要高;CK-MB质量检测可有效减少检测干扰,有效保证可靠的检测结果。结论高活性CK标本严重影响其CK-MB活性检测,但对CK-MB质量检测影响不大。
- 刘欣刘远程
- 关键词:同工酶类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