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晶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脂联素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脏
  • 2篇肾脏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糖尿病心肌
  • 2篇糖尿病心肌病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间
  • 2篇化生

机构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刘晶
  • 11篇李兴
  • 4篇武鸿儒
  • 4篇高晓芳
  • 3篇李凌飞
  • 3篇魏丽
  • 3篇李园
  • 1篇郭文荣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脂联素水平与TGF-β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微血管病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相关。研究显示脂联素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获得缓解。
李园刘晶李凌飞魏丽李兴
关键词: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间粘附分子视网膜病变
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Ⅳ型胶原蛋白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蛋白参与了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中的多个关键性的病理过程。该文通过探讨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蛋白三者的关系及其对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1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诊断、治疗指明新的研究方向。
魏丽刘晶李园李凌飞李兴
关键词: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与ADPN、TGF-β1、collagen Ⅳ、ICAM-1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脂联素、TGF-β1、collagenⅣ、ICAM-1在1型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及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分别于4周和8周,测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Pro/24h)、空腹血浆葡萄糖、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脂联素(ADPN)、肾重/体重,观察肾脏TGF-β1、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ICAM-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UPro/24h增高、TGF-β1、collagenⅣ、ICAM-1的表达增加、脂联素水平降低。结论 TGF-β1、collagenⅣ、ICAM-1在肾脏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血清ADPN呈负相关。随着ADPN水平降低,TGF-β1、collagenⅣ、ICAM-1在肾脏组织的表达增加。
郭文荣李兴刘晶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变TGF-Β1COLLAGENICAM-1
内分泌疾病与钾代谢异常被引量:2
2013年
激素可调节体液与电解质的平衡,体内激素的紊乱与代谢失衡均会影响血钾水平,临床上有很多内分泌疾病表现为钾代谢的异常。
李兴刘晶
关键词:内分泌疾病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又一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最新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3.82亿,预计2035年将达到5.92亿)。
高晓芳刘晶韩雪鸿武鸿儒李兴
关键词:SMADS脂肪细胞因子糖脂代谢AMPK糖基化终末产物
球形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观察球形脂联素(gAd)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4)和T2DM造模组(n=66),成模的53只再分为T2DM组(D组,n=26)、干预组(A组,n=27).A组予gAd 10μg·kg-1·d-1腹腔推注,余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4、8、12周(w)末随机取8只大鼠麻醉后采血,备测生化指标,留取胸主动脉,行HE染色后光镜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测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Smad3、Smad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统计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1)在各时间段中,与N组相比,D组胸主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且随时间延长,病变逐渐加重,TGF-β1、Smad3蛋白及Col-1表达明显增多(12 w:1.28±0.01比0.99±0.02、1.08±0.01比0.84±0.01、183.3±0.6比200.7±2.1,t=25.108、20.779、15.011,均P〈0.05),而Smad7蛋白减少(12 w:0.72±0.02比1.10±0.02,t=30.018,P〈0.05).(2)与同期D组比较,A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12 w时TGF-β1、Smad3及Col-1蛋白表达分别为1.05±0.01、0.81±0.02、196.3±1.2,明显低于D组(t=19.913、23.377、11.258,均P〈0.05),而Smad7蛋白增多(12 w为0.99±0.01,t=21.404,P〈0.05).且随gAd干预时间延长,病变逐渐减轻,TGF-β1、Smad3及Col-1逐渐减少,Smad7逐渐增多(均P〈0.05).结论 gAd可通过上调Smad7或下调TGF-β1、Smad3进而抑制TGF-β1/Smads传导通路,发挥抗血管壁纤维化作用,从而缓解T2DM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高晓芳刘晶韩雪鸿武鸿儒李兴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蛋白I型胶原蛋白
球形脂联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球形脂联素(gAd)对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20只建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B组)、球形脂联素治疗组(C组)。C组大鼠每日给予球形脂联素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大体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3、Smad7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示:B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C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较B组整齐。免疫组化结果示:Ⅰ型胶原蛋白、TGF-β_1、Smad3蛋白表达较A组、C组增多(P<0.05);Smad7蛋白表达较A组、C组减少(P<0.05)。TUNEL结果:B组凋亡细胞数较A组、C组增加(P<0.05)。结论 gAd可能通过降低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两方面保护心肌组织。
武鸿儒李兴高晓芳韩雪鸿刘晶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转化生长因子-Β1纤维化凋亡
脂联素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心肌病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脂联素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由脂肪细胞分泌,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脂联素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李凌飞刘晶李园魏丽李兴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脂联素
罗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NO及ICAM-1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在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NO及ICAM-1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加入相应培养液培养不同时间(0h,24h,48h,72h,96h)。用硝酸还原酶法测细胞上清液中NO3-+NO2-含量,来反映NO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CAM-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O含量在24h明显升高,在48h显著降低,于72h基本达底线水平,ICAM-1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罗格列酮可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NO的变化及ICAM-1的增高。结论罗格列酮可纠正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刘晶李兴
关键词:罗格列酮细胞间黏附分子-1
TGFβ_1/Smad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高,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预计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将从2013年的3.82亿增加到2035年的5.92亿。在中国,大约1.14亿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5%以上。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韩雪鸿刘晶武鸿儒高晓芳李兴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SMAD通路TGFΒ1国际糖尿病联盟终末期肾脏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