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章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棉花
  • 3篇数学模型
  • 3篇棉花群体
  • 3篇干物质
  • 2篇生育
  • 2篇土壤
  • 2篇温度
  • 2篇冠层
  • 2篇冠层结构
  • 2篇光合特性
  • 2篇干物质生产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栽培
  • 1篇早熟
  • 1篇早熟棉
  • 1篇早熟棉区

机构

  • 11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刘德章
  • 5篇赵中华
  • 5篇南建福
  • 4篇冯利平
  • 2篇韩学信
  • 1篇郭美丽
  • 1篇卜玉山
  • 1篇冯利平

传媒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棉花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年份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花器官增长及生物学产量与积温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与数学模拟、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早棉品种晋6的器官增长及生物学产量形成与积温的关系。棉花主茎增长动态随积温变化可用指数曲线拟合。在建立叶龄积温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晋棉6号每形成一张叶片需积温84.1~91.9度日。叶面积系数变化和出苗后的积温关系为二次抛物线。棉花蕾、铃及生物学产量的积累量均可用Logistic生长函数表示,并确定了蕾铃积累最大速度和生物学产量最大增长速度数值及所需的积温量与出现时期。
冯利平刘德章韩学信
关键词:棉花生物学积温
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对三个不同生态类型棉花品种(品系)晋棉10号、556、运570的适宜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棉10号、556的适宜群体为7000株/亩,此密度条件下,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均表现最佳。运570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无明显规律,仅以6000株/亩的群体时产量最高。在水肥满足条件下,通过控制群体密度是提高光能利用有效的栽培技术途径。
赵中华刘德章郭美丽南建福冯利平
关键词:冠层结构光合特性棉花
棉花生育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本文以1991─1993年大田试验资料为基础,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影响棉花生育进程诸要素的分析,建立了以日平均气温和日长为驱动变量,露地和地膜覆盖栽培肥水满足条件下的棉花生育期模型。并于1994年对模型在播种期的确定、化控的最佳时期选择及棉花肥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指导棉花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中华刘德章南建福
关键词:棉花生育期
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被引量:52
1997年
对晋棉10号品种9.0万~1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梯度下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晋棉10号品种最适群体为10.5万株·hm-2。该群体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均优于其他群体,经济产量高出其他群体平均产量25%以上。同时,提出了晋棉10号品种适宜群体的若干指标。
赵中华刘德章郭美丽
关键词: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干物质
特早熟棉区棉花产量形成与气候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1991年
本文在田间试验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及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早熟棉花生物量增长及产量形成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干物质增长可用 Logistic 函数模拟,并建立了干物质增长的气候生态模型。影响各生育时期生长速度的关键因子是积温。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明确了影响铃重、衣分的关键因子分别为日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建立了产量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播期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地膜棉播种适期的温座指标。
冯利平刘德章韩学信
关键词:棉花生物量气候生态
棉花各器官干物质分配规律的数学模型被引量:21
1997年
1991~1993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棉花不同群体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配规律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不同程度偏斜的S形曲线,而棉株干物质在各器官间分配规律则因器官的不同各有不同。根、果枝及果枝叶呈抛物线形曲线,主茎为y=axebx形曲线,主茎叶为y=(a+bx)/x形曲线;蕾为“钟形”曲线,铃呈Logistic曲线。此外,对群体密度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群体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物质积累量上,对各器官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赵中华刘德章南建福
关键词:棉花干物质积累群体密度数学模型
地膜覆盖棉田土壤温度的变化动态及其模拟研究被引量:27
1994年
在大田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采用统计回归及曲线模拟的方法,对地膜覆盖及露地棉田土壤温度的时序变化、垂直变化,地膜覆盖棉田的土壤增温效应及土温变化动态同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有关的数学模型。并对两种种植方式的土壤温度的变化作了比较研究。
刘德章冯利平
关键词:棉花土壤温度塑料覆盖
不同土壤、作物施钾效果初报
1992年
本文总结了1989和1990两年內在山西省中、北部进行的钾肥肥效试验结果。大豆在怀仁试点、棉花在太谷试点、大白菜在太原南郊试点和孝义试点及茴子白在太原南郊试点施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进一步分析其增产效益得出,除怀仁试点大豆施钾亩增纯收入不大外,其余施钾增产效益特别明显,施钾亩增纯收入达30—200余元。同时施钾还能显著地提高大白菜和茴子白的抗病能力。而大豆在忻州试点及棉花和玉米在孝义试点施钾增产效果不显著。
卜玉山张珠玉李崇刘德章王培良武尽湖刘二棉
关键词:土壤施肥作物
棉花生育阶段与温度、水分及日照的关系被引量:12
1990年
本文在裂区设计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大田自然条件下影响棉花生育的关键气候生态因子及其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棉花生育进程的首要生态因子,日照时数和水分因子的影响次之.在三叶期以前主要受土壤温度因子的影响,三叶期以后则主要受日均气温的影响;在花铃期日照时数为主导因子.且极端温度也是影响棉花生育进程的重要因子.建立了主要生育阶段的数学模型,出苗期为:D_1=1/0.1755-0.0122X_1-0.0035X_2或D_1=62.34/X_1-12.49出苗后各生育阶段为:D_i=b_i+sum from j=1(b_1X_1),
冯利平刘德章韩学信
关键词:棉花生育阶段水分
棉花光照强度分布规律的初探
1990年
本文以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为目的,对光在棉花群体中的分布规律作了系统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塑膜覆盖栽培技术,人工控制光能在棉田中分布的设想。
刘德章南建福张素娥
关键词:光强度叶面积指数X射线反射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