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寒

作品数:39 被引量:270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9篇胆囊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7篇胃肠
  • 6篇胆囊癌
  • 6篇腔镜手术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5篇胆道
  • 5篇穿刺
  • 4篇外科
  • 4篇结石
  • 4篇疾病
  • 4篇腹腔镜手术
  • 3篇胆道支架
  • 3篇胆总管
  • 3篇十二指肠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脾脏

机构

  • 39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39篇刘寒
  • 26篇刘厚宝
  • 20篇倪晓凌
  • 20篇锁涛
  • 15篇沈盛
  • 11篇王吉文
  • 11篇李敏
  • 6篇吴海福
  • 6篇盛卫忠
  • 6篇王越琦
  • 6篇牛伟新
  • 6篇薄晓波
  • 5篇秦新裕
  • 4篇楼文晖
  • 3篇何国栋
  • 2篇宋陆军
  • 2篇王杰
  • 1篇孙益红
  • 1篇钟芸诗
  • 1篇潘洪涛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RBB2 S310F突变的抗体在制备诊断检测胆囊癌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ERBB2S310F突变的抗体在制备诊断检测胆囊癌中的应用,该突变引起胆囊癌中PD‑L1表达升高,抗体特异性识别人的胆囊癌中ERBB2S310F突变,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该抗体的制备包括:ERBB2...
范坤王吉文刘寒锁涛倪晓凌刘厚宝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附七例病例分析)
2015年
目的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itis,ISC)是一类特殊的硬化性胆管炎,目前国内外对其的认识仍远远不足.因此希望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所收治ISC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4年间共收治ISC病例7例,多为老年(平均年龄65.4岁)男性(85.7%),均以轻度黄疸起病(平均总胆红素为58.0 μmol/L),多数病例血清IgG4明显升高(85.7%,平均IgG4值为11 g/L),肿瘤标志物多在正常范围(85.7%),自身抗体均正常;6例位于肝门部胆管,1例首先位于胰腺段胆管后累及肝总管和右肝内胆管;其中有3例难以明确诊断予以手术探查,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最终7例病例均接受激素治疗并长期随访,病情好转明显.结论 对于所有胆管狭窄的病例均应怀疑ISC的可能,同时需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常规检测IgG4和自身抗体以及仅轻度黄疸有助于鉴别诊断,而对于难以明确者可考虑病理学检查明确,多数ISC对于激素治疗敏感.
沈盛刘厚宝锁涛刘寒王越琦
关键词:胆管癌硬化性胆管炎
腹腔镜手术在不同脾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脾脏疾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不同类型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3例中转改良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1例中转开腹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44.4)min(75~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8.8±235.1)mL(10~10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8±2.3)d(5~13 d)。20例患者中,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1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5例,小B细胞性淋巴瘤1例,淤血性脾肿大8例,其余6例脾占位患者包括脾血管瘤2例、脾脉管瘤3例、继发性囊肿1例。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脾脏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刘兵盛卫忠刘寒吴海福楼文晖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脾脏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门静脉高压症
一种具有内窥镜导向功能的穿刺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窥镜导向功能的穿刺器。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包括穿刺器本体和导管;所述穿刺器本体包括基座和穿刺鞘管;所述导管的一端可拆卸插接于穿刺鞘管并延伸出穿刺鞘管前端伸入基座内部,与基座内部通过滑动‑限位组件连...
倪小健 邵庆李敏倪晓凌刘寒刘厚宝
DSA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迟发性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DSA治疗的38例PD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评估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在726例PD手术病人中,38例(5.2%)发生迟发性出血。其中,30例(78.9%)DSA检查显示阳性结果。出血部位分布如下:胃十二指肠动脉18例,肝总动脉1例,空肠动脉第一支2例,肝固有动脉2例,肝右动脉1例,肝中动脉1例,肝左动脉3例,脾动脉起始部1例,胃网膜右动脉1例。介入治疗方式包括微弹簧圈栓塞(17例)、微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栓塞(4例)、覆膜支架植入(7例)及单纯明胶海绵和微球栓塞(各1例)。28例(93.3%)通过DSA介入治疗成功止血,2例因再发出血需行手术止血。结论:DSA引导下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定位精准、止血效果确切等优势,可作为P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首选治疗策略。
王吉文王春艳沈盛刘寒张巍刘厚宝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全胃切除术后家兔营养不良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全胃切除和迷走神经干切断的模型,初步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进食减少、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的原因。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全胃切除组)和C组(迷走神经干切断组),观察B、C组手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血浆胆囊收缩素、胃动素含量、近段小肠上皮单糖转运体GLUT5和SGLT1的mRNA表达情况等指标,并和A组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明显下降。家兔术后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不大,胆囊收缩素含量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14天升高(P〈0.05)。B组家兔十二指肠和空肠GLUT5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和〈0.01)。在十二指肠和空肠B组家兔SGLT1 mRNA表达均无变化(P〉0.05)。C组家兔术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与胃动素相关的消化间期小肠蠕动和食物排空速度可能未出现改变,而胆囊收缩素含量上升可能与中枢性摄食抑制?食欲下降有关;胃切除后家兔小肠近段GLUT5 mRNA表达明显下降,SGLT1 mRNA表达无变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在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中不起重要作用。
任重牛伟新刘寒何国栋王洪山高晓东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营养不良家兔
针刺足三里调控胃肠动力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调控家兔胃肠动力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实验用家兔30只,分为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穴组及针刺非穴位组。在针刺前后多点(针刺前及针刺后15、30、45、60 min)采血测定胃动素含量,并在针剌1h后处死动物,取胃和空肠组织进行胆碱酯酶染色、一氧化氮合酶染色并电镜观察神经末梢囊泡。结果针剌足三里穴后家兔血浆胃动素含量增多,并在针刺后45min达高峰。胃及近端空肠平滑肌组织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在针刺足三里穴组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15571±2876)像素点比(9081±801)像素点,近端空肠:(18588±4909)像素点比(11703±2050)像素点.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针剌足三里穴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1.38±0.74比4.71±1.06,近端空肠:2.10±0.94比4.81±1.08,P<0.01)。针刺足三里穴后,胃肠道平滑肌组织神经末梢内含乙酰胆碱递质的无颗粒囊泡数目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31.12±9.99比57.45±9.18,近端空肠:21.89±4.35比56.70±9.35,P<0.05)。结论胃动素、胆碱能神经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参与了针剌足三里穴对胃肠道运动的调节机制。
何国栋牛伟新刘寒秦新裕
关键词:胃肠动力针刺穴位足三里
电针足三里穴对兔胃肠道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及与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研究针刺穴位对胃肠运动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与胃动素、胆囊收缩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兔20只,进行胃及近端空肠浆膜下包埋电极,观察针刺足三里穴以及非穴位点对胃肠道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并比较针刺前后外周血中胃动素、胆囊收缩素浓度的变化。结果:(1)电针足三里穴后胃及近端空肠电活动的慢波频率无明显变化,快波出现率增高,发放持续时间延长,波幅增加。非穴位组胃肠道平滑肌电活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2)针刺足三里穴前后外周血胃动素浓度为50.48±22.74 pg·ml^(-1)vs 68.51±21.63 pg·ml^(-1)(P<0.01),胆囊收缩素浓度为37.88±23.87 ng·ml^(-1)vs 44.67±25.75 ng·ml^(-1)(P<0.05)。针刺非穴位点前后外周血胃动素浓度为53.56±21.62 pg·ml^(-1)vs 52.10±21.80pg·ml^(-1)(P>0.05),胆囊收缩素浓度为33.89±20.43 ng·ml^(-1)vs 37.88±24.01 ng·ml^(-1)(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道平滑肌电活动的慢波电位影响较小,对快波的影响则较大,主要表现为兴奋作用。电针穴位可促进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的释放。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可能参与了针刺穴位对消化道运动的调节。
何国栋牛伟新刘寒秦新裕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胃动素胆囊收缩素
胆囊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系circRNA表达谱的综合分析
锁涛倪晓凌刘寒王吉文王越琦李敏刘厚宝
一种可延展的穿刺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延展的穿刺器。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包括穿刺器本体和延展管;所述穿刺器本体包括基座和穿刺鞘管;所述延展管滑动连接于穿刺鞘管内且与穿刺鞘管同轴设置,所述延展管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推动延展管并从基座上端露出的...
倪小健 邵庆李敏刘寒倪晓凌刘厚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