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庆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免疫
  • 5篇免疫治疗
  • 4篇预后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肿瘤
  • 2篇影像
  • 2篇生存率
  • 2篇食管
  • 2篇食管鳞癌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食管
  • 2篇晚期食管鳞癌
  • 2篇鳞癌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10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瑞典隆德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10篇侯庆
  • 7篇曹建忠
  • 5篇梁玉
  • 2篇李红卫
  • 2篇刘建庭
  • 2篇王中敏
  • 1篇吴雨雷
  • 1篇谭艳
  • 1篇徐树明
  • 1篇张双平
  • 1篇王艳艳
  • 1篇张文娟
  • 1篇柏玮
  • 1篇乔菲菲

传媒

  • 5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中确定^90Y或^177Lu标定的单克隆抗体BR96的最大耐受剂量——同源性肿瘤模型的建立
2010年
目的比较^90Y和^177Lu标记的单克隆抗体BR96在正常大鼠体内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将动物分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90Y—BR96以及^177Lu—BR96。观测8周内血象、体质量以及生命指征变化。结果注射2d后所有组大鼠白细胞均下降至开始的5%~15%;注射后第14天至第21天开始恢复并呈剂量依赖性。除^90Y-BR96的最高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白细胞均完全恢复。在注射后第7天至第14天血小板开始减少,其严重程度(至开始的10%-40%)和开始恢复的时间与注射剂量有关。注射后第21天在^90Y—BR96以及^177Lu—BR96最高剂量组中发现有皮肤感染。结论大鼠对。^90Y-BR96和^177Lu—BR96的毒性均呈剂量依赖性。^177Lu—BR96的MTD(1000MBq/kg)是^90Y-BR96的1.7倍,在该组中可注射较高剂量的螯合物而正常组织不受损。该实验重复性好,该模型可用来评估一些提高肿瘤增益比的新方法,如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等。
王中敏侯庆Martenson LNilson R0hlsson TTenvall J
关键词:^90Y最大耐受剂量放射免疫治疗
基于更全面变量预测小细胞肺癌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构建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基于更加全面广泛变量构建一个新的预测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SCLC的7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92例,女130例,年龄23~82(61±9)岁。使用随机种子数13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422例)和验证集(300例)。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变量对SCLC预后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基于多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整合布莱尔评分(IBS)以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预测误差值和临床净收益,并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提出的第8版TNM分期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单核粒细胞计数(MON)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异常、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异常、M1a期、M1b期、M1c期、放疗、化疗≥4周期和预防性脑照射(PCI)是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HR值(95%CI)分别为1.39(1.00~1.92)、1.29(1.02~1.63)、1.41(1.11~1.80)、2.02(1.48~2.76)、1.09(0.77~1.55)、1.44(0.94~2.22)、2.01(1.49~2.71)、0.75(0.57~0.98)、0.40(0.31~0.51)和0.42(0.26~0.68);均P<0.05)]。基于以上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65~0.862)和0.787(95%CI:0.725~0.849),高于第8版TNM分期[0.616(95%CI:0.558~0.674)和0.648(95%CI:0.581~0.715)];校准曲线表明其预测SCLC的2年生存率与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BS表明其较TNM分期具有更小的预测误差值(训练集:0.132比0.169;验证集:0.138比0.169);DCA表明其较TNM分期有更宽的阈值范围(训练集:0.01~0.96比0.01~0.85,验证集:0.01~0.94比0.01~0.86)和更高的临床净获益(训练集:列线图在0.19~0.96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验证集:列线图在0.19~0.94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性别、MON、NSE、Cyfra211、M分期、放疗�
魏丽娟侯庆姚宁宁梁玉曹欣孙博辰李红卫刘建庭徐树明曹建忠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列线图生存期随访研究
生物素化后的^(111)In-MN14使用体外生物吸附柱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2016年
目的①在大鼠体内观察生物素化对人源化单抗MN14的生物学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②通过静脉注射^(111)In-MN14-生物素观察体外生物吸附柱能否降低全身、血以及放射敏感脏器的放射性活度。方法人源化单抗MN14可特异性地识别癌胚抗原(CEA)。实验中用大鼠93只。首先用NHS-生物素或硫代-NHS-生物素对单抗MN14进行生物素化使得它可被由亲合素颗粒组成的吸附柱吸附;13只大鼠实施体外吸附柱(治疗组):整个过程大约有3倍的血容量通过吸附柱,耗时约2.5 h。对全身、血以及放射敏感脏器的放射性活度进行监测。结果高压液相色谱仪显示,在使用NHS-生物素时,生物素/单抗比率很低时就有碎片形成;而使用硫代-NHS-生物素时,即无碎片也无凝聚体产生。注射6 h后实施体外吸附,全身及血中的放射性活度分别下降64%和98%;放射敏感脏器中放射性活度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肝脏的39%到肺及骨髓的84%。结论本研究显示硫代-NHS-生物素可安全地使^(111)InMN14生物素化,既不影响其免疫原性也不影响其在体内的分布。使用体外生物吸附柱可有效地降低全身、血以及放射敏感脏器的放射性活度。
王中敏侯庆Tenvall JOhlsson T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评估机器学习和CT影像组学在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评估基于多种机器学习和计算机体层扫描(CT)影像组学在预测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ICI+CT)的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ESCC的患者,共87名。从治疗前增强CT动脉期图像分割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最小赤池信息准则的多因素Cox回归筛选与预后显著相关的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time-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最大限度选择秩统计量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绘制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法(Log-Rank)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从感兴趣区中共提取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及多因素分析最终筛选出4个最优特征以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模型1-5年AUC分别为0.831、0.772、0.717、0.800、0.781,交叉验证1-3年训练集的中位数为0.838、0.797、0.730,验证集为0.822、0.728、0.713。此外,校准曲线表明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高、低风险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6.9个月和45.9个月(P<0.001)。结论基于治疗前增强CT动脉期图像数据新开发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有助于确定哪些晚期ESCC患者可从ICI+CT治疗中获益,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吉希钰侯庆曹建忠李洪燕孙博辰王艳艳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
未分化甲状腺癌预后随机生存森林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构建的随机生存森林(RSF)模型在ATC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201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ATC的患者707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集(495例)和验证集(212例)。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训练集患者总生存(OS)的相关因素。采用基于最小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上述变量并进行筛选,基于筛选出的变量构建预测OS的传统Cox模型;采用RSF算法对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分析,筛选重要的5个特征,纳入基于最小AIC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筛选出的变量构建预测OS的RSF-Cox模型。采用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t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决策曲线、综合Brier评分(IBS),通过训练集和验证集来评估各模型预测OS的效能。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接受化疗、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接受放疗、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肿瘤数量、肿瘤长径和诊断时年份这9个变量是ATC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最小AIC(4855.8)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61~70岁比>80岁:HR=0.732,95%CI 0.560~0.957,P=0.023;≤50岁比>80岁:HR=0.561,95%CI 0.362~0.870,P=0.010)、接受化疗(是比否:HR=0.623,95%CI 0.502~0.773,P<0.001)、接受放疗(是比否:HR=0.695,95%CI 0.559~0.866,P=0.001)、接受手术(叶切除比未手术或未知:HR=0.712,95%CI 0.541~0.939,P=0.016;全切或次全切比未手术或未知:HR=0.535,95%CI 0.436~0.701,P<0.001)、肿瘤长径(≤2 cm比>6 cm:HR=0.495,95%CI 0.262~0.938,P=0.031;>2 cm且≤4 cm比>6 cm:HR=0.714,95%CI 0.520~0.980,P=0.037;>4 cm且≤6 cm比>6 cm:HR=0.699,95%CI 0.545~0.897,P=0.005)是ATC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淋巴结转移(N1未知比N0:HR=1.664,95%CI 1.158~2.390,P=0.006;N1b比N0:HR=1
乔菲菲侯庆吴雨雷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生存率分析预后
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研究现状及进展
2024年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疾病,生长迅速并容易发生转移。目前对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日趋重视,但针对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多数研究中70岁以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所占比例不足20%。由于老年人机体状态差及脏器功能下降等原因,使得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较年轻患者疗效更差,治疗不良反应更严重。现就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流行病学、治疗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学术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小细胞肺癌。
赵岸琪侯庆曹建忠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老年人放射疗法免疫治疗预后
影像组学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预防照射优化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胸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脑转移的预测能力以及指导个体化预防性脑照射(PC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及影像学检查确定为局限期患者资料97例。基于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Cox与相关性检验筛选与LS-SCLC脑转移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使用校正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内部5折交叉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CA)与整合布莱尔评分(IBS)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与临床获益,使用Kaplan-Mer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和评估组间差异。结果提取出影像组学特征1272个,使用LASSO Cox回归和相关性检验筛选特征,最后通过8个与LS-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S-SCLC患者1年与2年脑转移的AUC分别为0.845(95%CI为0.746~0.943)和0.878(95%CI为0.774~0.983)。5折内部交叉验证、校正曲线、DCA以及IBS显示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与临床净获益。基于影像组学模型的风险分层:高危患者PCI组1年、2年脑转移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18.2%,非PCI组分别为61.8%、75.4%(P<0.001),PCI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8.6%,非PCI组分别为85.3%、36.8%(P=0.023);低危患者PCI组1年、2年脑转移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0%,非PCI组分别为10.0%、20.2%(P=0.062),PCI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0%,非PCI组分别为96.7%、79.3%(P=0.670)。结论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LS-SCLC脑转移和指导个体化PCI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侯庆魏丽娟姚宁宁孙博晨梁玉曹欣谭艳曹建忠
关键词:肿瘤转移预防性脑照射
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接受一线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在接受一线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从数据共享平台Project Data Sphere收集全球多中心Ⅱ期前瞻性研究NCT03041311中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接受一线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53例E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Contal-O'Quigley方法计算判断患者总生存(OS)的基线dNLR的最佳临界值,将≥最佳临界值定义为高dNLR,<最佳临界值定义为低dNLR;根据此最佳临界值,判断基线和化疗4个周期后的dNLR水平,并进行动态dNLR分组(低危为基线和化疗4个周期后均为低dNLR;中危为任意一次为高dNLR;高危为两次均为高dNLR)。比较基线高dNLR组与低dNLR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Kaplan-Merier法绘制OS和无进展生存(PFS)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PFS的影响因素。应用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基线dNLR分组和动态dNLR分组对接受一线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ES-SCLC患者1年OS率的预测价值。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4例(64.20%),女性19例(35.80%);<65岁27例(50.90%),≥65岁26例(49.10%)。基线dNLR判断OS的最佳临界值为1.79。基线低dNLR组17例,高dNLR组36例;高dNLR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患者比例高于低dNLR组[58.33%(21/36)比17.65%(3/17),χ^(2)=7.72,P=0.005];基线高、低dNLR组的1年OS率分别为44.0%、81.9%,1年PFS率分别为2.5%、17.6%,两组间OS和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完整动态dNLR资料患者38例,其中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分别有9、19、10例,1年OS率分别为90.0%、67.5%、33.3%,3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dNLR(低dNLR比高dNLR)是患者OS(HR=0.163,95%CI 0.057~0.469,P=0.001)和PFS(HR=0.505,95%CI 0.268~0.952,P=0.035)的影响因素。时间依赖R
郭晋锋侯庆姚宁宁孙博辰梁玉曹欣曹建忠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后
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化免联合放射治疗的生存优势:一项评分匹配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放疗在接受一线化免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Ⅳ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137例数据。患者分为两组:一线化免联合放疗组(化免+放疗组,n=43)和单纯化免组(n=94)。采用逆概率治疗加权(IPTW)平衡组间基线特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通过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生存数据。结果校正前,化免+放疗组的中位PFS显著优于单纯化免组(13.6个月vs.7.0个月;HR:0.501,95%CI:0.309~0.811,P=0.005)。经Cox模型校正年龄、性别、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吸烟史、T/N/M分期及肿瘤位置后,化免+放疗组的PFS优势仍显著(14.7个月vs.7.0个月;HR:0.441,95%CI:0.261~0.745,P=0.002)。IPTW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13.9个月vs.7.0个月;HR:0.492,95%CI:0.304~0.795,P<0.001)。化免+放疗组的中位OS在所有分析中均显著改善:校正前(29.5个月vs.18.0个月;HR:0.507,95%CI:0.297~0.867,P=0.013)、Cox校正后(27.5个月vs.16.7个月;HR:0.470,95%CI:0.266~0.830,P=0.009)及IPTW校正后(29.5个月vs.16.9个月;HR:0.448,95%CI:0.262~0.764,P<0.001)。结论放疗联合一线化免治疗可显著改善晚期ESCC患者的生存结局,提示其有望成为标准治疗策略。
丰培鑫侯庆姚宁宁张文娟孙博辰牛文霞赵岸琪陈文路吴白雪周钰滢张译文梁玉曹欣柏玮刘建庭张双平曹建忠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治疗
治疗前清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清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清蛋白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减少选择偏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生存的因素。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赤池信息量准则及Brier综合评分评价纳入清蛋白的国际预后指数(IPI)、韩国预后指数(KPI)、NK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NK)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前清蛋白预测ENKTL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7.5 g/L。>37.5 g/L组(126例)3、5年总生存(OS)率为66.2%、60.3%,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8.8%、49.6%;≤37.5 g/L组(58例)3、5年OS率为35.0%、32.4%,PFS率为32.5%、30.0%;>37.5 g/L组OS、PFS均优于≤37.5 g/L组(均P<0.001)。PSM后,>37.5 g/L组OS、PFS仍均优于≤37.5 g/L组(均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清蛋白是影响ENKTL患者OS(RR=0.419,95%CI 0.266~0.660,P<0.001)、PFS(RR=0.493,95%CI 0.322~0.755,P<0.001)的独立因素。PSM后,清蛋白仍是影响ENKTL患者OS(RR=0.305,95%CI 0.156~0.598,P=0.001)、PFS(RR=0.341,95%CI 0.185~0.627,P=0.001)的独立因素。纳入清蛋白的IPI、KPI、PINK模型的预后预测效能均提高。结论治疗前清蛋白是评估ENKTL预后的重要因素。
梁玉李红卫侯庆曹欣姚宁宁孙博辰曹建忠
关键词:清蛋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