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天雾

作品数:34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8篇肿瘤
  • 5篇干细胞
  • 4篇胰腺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腋窝
  • 3篇胰腺癌
  • 3篇术后
  • 3篇肿瘤干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2篇单抗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机构

  • 31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市第二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4篇余天雾
  • 10篇周健
  • 9篇苟毅
  • 8篇黄中荣
  • 5篇曹洪
  • 4篇龙运全
  • 4篇余道武
  • 4篇郑鹏
  • 3篇金世龙
  • 3篇陈华
  • 3篇李鹤
  • 3篇李静
  • 3篇廖娟
  • 2篇杨陆蒙
  • 2篇李远
  • 2篇唐成佳
  • 2篇蒋小卫
  • 2篇龚建平
  • 1篇余正
  • 1篇蒲德振

传媒

  • 8篇重庆医学
  • 7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临床个性化医...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相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6月。依据事先设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临床研究,总计17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比较,有较好的客观有效率(Z=9.59,P<0.001,OR=4.71,95%CI:3.43~6.46)、1年生存率(Z=5.00,P<0.001,OR=2.36,95%CI:1.69~3.31)、2年生存率(Z=3.61,P<0.001,OR=2.76,95%CI:1.59~4.79),骨髓抑制发生率(Z=0.07,P=0.95,OR=0.98,95%CI:0.51~1.87)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Z=0.01,P=0.99,OR=1.0,95%CI:0.58~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独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比较,有较高的客观有效率(Z=4.97,P<0.001,OR=2.68,95%CI:1.82~3.95)、2年生存率(Z=4.40,P<0.001,OR=3.86,95%CI:2.11~7.04)和骨髓抑制发生率(Z=2.49,P=0.01,OR=4.51,95%CI:1.38~14.72),1年生存率Z=0.84,P=0.40,OR=1.46,95%CI:0.60~3.54)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Z=0.84,P=0.40,OR=1.68,95%CI:0.50~5.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这些结果还需要未来在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评估。
吕永双刁睿陈治梁余天雾
关键词:胰腺肿瘤化疗META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三联疗法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脾亢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与B组(n=46)。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利尿、保肝、止血等常规治疗,失血严重患者需输血治疗。A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二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48 h内止血率,2周内再出血率,治疗前、后的脾长径、脾厚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内毒素、一氧化氮(NO),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48 h内止血率高于A组,2周内再出血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脾长径、脾厚度均优于治疗前,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T、ALT、内毒素及NO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结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乙肝肝硬化脾亢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较好,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刁睿陈治梁吕永双余天雾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垂体后叶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4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预防。49例患者中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10.2%),其中2例术后出血,2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1例胃排空障碍;1例死亡,死亡率为2.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肝胆外科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较高的手术,但随着外科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把该类手术集中在一些技术较好、专科化的医师来实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吕永双周健郑鹏余天雾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预防措施
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乳腺癌是现代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的新发病例超过400万,死亡病例可达100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国内外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疔、内分泌治疗及较新的靶向治疗等,尽管提高了临床疗效,但还不能完全控制晚期乳腺癌的发展。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等机制的深入研究,干细胞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根据较新的文献总结乳腺癌干细胞的在肿瘤发展和促进肿瘤细胞播散方面的发生机制,
周健郑鹏蒋小卫余天雾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转移肿瘤干细胞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系列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发表的关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的相关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数据提取完成之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2.0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6128例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研究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年龄0.95(0.60,1.49)、性别1.00(0.80,1.26)、BMI≥251.57(1.12,2.21)、胆囊壁厚度≥0.3 cm 3.94(2.30,6.75)、胆囊功能异常3.65(2.44,5.46)、家族史2.03(1.59,2.58)、多发结石3.63(2.43,5.43)、未口服熊去氧胆酸2.90(1.36,6.15)、糖尿病0.86(0.48,1.56)、油腻饮食3.17(2.21,4.55)。结论:胆囊功能异常、多发结石、未口服熊去氧胆酸、有胆结石家族史、胆囊壁厚度≥0.3cm、油腻饮食、BMI≥25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糖尿病与结石复发没有明显联系。
陈治梁吕永双余天雾周健
关键词:保胆取石术结石复发
探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尤其是目前各所医院因医患矛盾造成的多起严重医疗纠纷案件,更进一步凸显了当前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为此,笔者阐明了现阶段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医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原因,并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肝胆外科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初步提出了一些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措施,对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余天雾李静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人文教育
回盲部癌并发阑尾周围脓肿8例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余天雾
关键词:周围脓肿阑尾右下腹回盲部
两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有关ERCP或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起至2020年8月。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研究,共7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低位胆道梗阻者,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70),对于高位胆道梗阻者,ERCP组手术成功率低于PTCD组(P=0.0007),ERCP组总手术成功率低于PTCD组(P=0.008)。ERCP组治疗低位胆道梗阻者的临床疗效优于PTCD组(P=0.0001),而治疗高位胆道梗阻者的临床疗效低于PTCD组(P=0.005),两组总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8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0)。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PTCD治疗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吕永双陈治梁刁睿余天雾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META分析
阿替利珠联合贝伐珠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2025年
目的: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于2020年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回顾性研究报道的两药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尽相同,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评估两者联合治疗晚期H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CBM、知网、万方、维普各数据库检索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关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来治疗晚期HCC的合格文献。结果包括总缓解率(OR)、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不良事件(AE)。结果:纳入了42项研究,包括3168名患者。基于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的长期(超过6周)治疗反应的OR、CR和PR分别为26%、3%和23%。合并的总生存期为12.2个月,合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在治疗期间,63%的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其中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2%。结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HCC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在晚期HCC的长期、一线和标准剂量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肿瘤缓解率。Objective: Atez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bevacizumab was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in 2020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owever,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reported varied betwe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and retrospective stud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ombin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HCC. Method: The databases of Web of Science, PubMed, Embase, Cochrane, CBM, CNKI, Wanfang, and Virpup for the combination of bevacizumab and bevacizumab for advanced HCC were searched from January 1, 2018 to October 1, 2023. The results include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R), complete response rat
田维松陈治梁余天雾
关键词:肝细胞癌
胰腺癌组织ICAM-1、LRG1、TRIM1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分析胰腺癌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胰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手术获取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CAM-1、LRG1、TRIM14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胰腺癌患者ICAM-1、LRG1、TRIM14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ICAM-1、LRG1、TRIM14表达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胰腺癌组织ICAM-1、LRG1、TRIM14高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TNM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径>2 cm、中低分化、有神经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ICAM-1、LRG1、TRIM14高表达率分别高于TNM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径≤2 cm、高分化、无神经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0.01)。ICAM-1、LRG1、TRIM14低表达胰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高于ICAM-1、LRG1、TRIM14高表达患者(P<0.05)。ICAM-1、LRG1、TRIM14高表达是胰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ICAM-1、LRG1、TRIM14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余道武余天雾苟毅杨陆蒙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