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泉

作品数:73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心肌
  • 16篇心肌梗死
  • 16篇梗死
  • 14篇心房
  • 14篇消融
  • 13篇急性心肌梗死
  • 12篇房颤
  • 11篇心房颤动
  • 10篇导管
  • 10篇导管消融
  • 8篇蛋白
  • 7篇动脉
  • 6篇心肌梗死后
  • 6篇心室
  • 6篇血管
  • 6篇死后
  • 6篇葡激酶
  • 5篇电刺激
  • 5篇起搏
  • 5篇小脑

机构

  • 6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大理学院附属...
  • 2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泸州市人民医...
  • 1篇合川区人民医...
  • 1篇重庆市大足区...

作者

  • 72篇何泉
  • 17篇雷寒
  • 15篇覃数
  • 14篇罗素新
  • 10篇马康华
  • 9篇贾锋鹏
  • 7篇高凌云
  • 7篇雷森
  • 6篇周建中
  • 6篇张晓刚
  • 5篇陈检
  • 5篇汪德强
  • 5篇刘俊
  • 4篇王惠
  • 4篇王曦
  • 4篇欧阳南
  • 4篇杨可
  • 4篇杨义
  • 4篇向睿
  • 4篇柳青

传媒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心血管病学进...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重庆医学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P波向量 振幅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P波离散度(Pd)及P波向量振幅(PVM)与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84例,根据术后是否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使用计算机化测量系统自动测量最大P波时限(PWDmax)、Pd、P波振幅(PWA)和基于PWA计算的PVM,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21.5±16.6)个月,32例(38.1%)患者复发。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PVM明显降低[(0.12±0.05)mV比(0.15±0.04)mV,t=-4.058,P=0.003]。两组患者的PWDmax和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VM≥0.11 mV对预测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有一定价值,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6%、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8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M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能力独立于其他临床特征(HR=0.415,95%CI:0.190~0.907,P=0.027)。结论PVM与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关,当PVM≥0.11 mV时对预测术后房颤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王浏洋何泉
关键词:P波时限P波离散度P波振幅
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调查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治疗的老年患者对磁共振(MRI)检查的真实需求,为相关的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2010年至2012年间国内8家具有独立心律失常亚专业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共950例,年龄≥65岁,且已接受CIED治疗的患者,每人接受10个与MRI检查相关的问题.结果9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7±10)岁,其中男536例(56.4%).植入CIED前,247例(26%)曾接受过MRI检查.在植入CIED后平均(2.3±1.1)年的随访期中,131例(14%)患者被告知有必要进行MRI检查,其中57例(6%)为术前曾接受MRI检查者.因此,CIED术前和术后累计具有MRI检查真实需求的患者为321例(33.8%).332例(34.9%)患者对因体内存在CIED而无法接受MRI检查表达了担心.493例(52%)患者计划在未来CIED更换时选择能接受MRI检查的设备.人民币7万元以下被认为是MRI相容起搏器的合理价格.结论在我国大中城市,具有CIED适应证的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MRI检查需求.
刘兴鹏田颖任明周菁何泉储慧民刘启明李述峰高兵兵华伟杨新春张澍
关键词:磁共振老年
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前左房血栓的风险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未经正规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左房血栓的发生率,CHA2DS2-VASc不同评分对左房血栓的预测能力。方法分析了212例未经正规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经食道心脏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左房血栓的发生率,左房血栓与左室射血分数、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CHA2DS2-VASc不同评分与左房血栓相关性。结果左房血栓患者33例,其发生率为15.6%。CHA2DS2-VASc 评分低危患者57例,左房血栓0例;中危患者61例,左房血栓2例( 3.28%);高危患者94例,左房血栓31例( 32.98%)。左房血栓发生率随CHA2DS2-VASc 评分增高而增加,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间有明显差异 (P〈0.01)。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65岁、左房内径>40 mm、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CHA2DS2-VASc评分均与左房血栓相关;但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CHA2DS2-VASc ≥2 是预测左房血栓较好的指标(OR=7.637, 95%CI:1.144~50.986, P〈0.05)。结论未经正规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病AF患者左房血栓发生率相对较高,CHA2DS2-VASc评分危险分层与左房血栓密切相关,提示其对AF患者射频消融前TEE检查有筛选价值,高危患者应加强抗凝治疗后仍需TEE检查。
封盼攀贾锋鹏顾俊高凌云何泉吕斐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房血栓肺静脉电隔离经食道心脏超声评分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但由于多数抗血小板药物经肾脏代谢,因此,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成为长期研究的热点。替格瑞洛由于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在诸多临床研究中相比氯吡格雷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对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周小琳何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肾脏病
优化AV间期对伴有二尖瓣反流的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效应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DDD)患者日益增多,通过起搏器参数调整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伴有二尖瓣反流(MR)的DDD植入者,短期和长期在最佳房室间期(AVI)是否能改善MR、增加每搏输出量(SV)。方法:对2010~2013年的30例植入DDD伴MR的患者随机分为程控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起搏频率均为70次/min。术后2d程控组在心脏超声监测下程控起搏器,达到最佳AVI,即反流程度[反流容量(RV)、分数(RF)以及面积(RA)]减少和SV增加,并在术前、术后2d和3个月随访LVEF、BNP和NYHA分级等。结果:术后2d,在最佳AVI[(96±11)ms]内,程控组中MR程度减少和SV增加(P<0.01);程控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同样变化(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2d相比程控组无进一步的MR减少和SV增加(P>0.05);而LVEF、BNP、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AVI可以减少MR程度并增加每分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但最佳AVI个体差异大。本研究随访时间短,全起搏所带来的远期效应并不明确,需要长期随访及大量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向睿马康华何泉贾锋鹏唐萍雷寒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AV间期二尖瓣反流每搏输出量
急性心肌梗死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心包积血伴下壁ST段抬高1例被引量:2
2003年
罗素新覃数马康华刘剑何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
不同消融策略治疗三尖瓣峡部依赖房扑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高电压(maximum voltage guided,MVG)及电位极性反转两种标测方法指导下的消融策略与传统线性消融策略对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cavotricuspid isthmus,CTI)依赖房扑的疗效。方法 34例典型房扑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2例,于CTI行连续的线性消融;B组11例,采用首先消融CTI高电压区域的策略;C组11例,采用首先消融CTI区域电位极性反转位点的策略。各组中以相应消融方法未达到CTI双向阻滞者,均于CTI区域标测并消融残存传导束至峡部双向阻滞(消融终点)。比较各组手术即刻成功率、远期复发率、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点、总消融时间。结果①除C组1例患者外,其余所有患者均达到峡部的双向阻滞,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②B组及C组较A组平均消融点(A组23.2±8.7,B组13.4±3.6,C组7.2±3.1,P<0.01)显著减少,消融时间[A组(15.4±6.8)min,B组(6.7±3.5)min,C组(5.4±2.6)min,P<0.01]显著缩短。③首先消融CTI高电压区域的策略(B组)较其余两种消融策略(A组及C组)显著缩短X线曝光时间[A组(15.2±7.2)min,B组(10.3±6.5)min,C组(16.3±8)min,P<0.05]及手术时间[A组(70.0±45.1)min,B组(50.8±30.5)min,C组(65±38.5)min,P<0.05]。结论高电压及电位极性反转两种标测方法指导下的CTI消融策略与传统线性消融策略治疗典型房扑的疗效相近,而需要的消融点更少,消融时间更短。高电压标测指导下的消融策略较电位极性反转标测进一步减少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
何泉雷寒贾锋鹏高凌云向睿
关键词:导管消融
RGD-重组葡激酶-人α微球蛋白融合蛋白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GD-重组葡激酶-人α微球蛋白融合蛋白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所述RGD-重组葡激酶-人α微球蛋白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2所示。本发明的融合蛋白通过以下制备方法获得:采用重叠延伸PCR...
周建中汪德强苟冶然龙小滨陈检杨可白垒雷寒黄爱龙何泉张宏鹏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5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5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患者,按6∶4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同时收集2022~2023年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9例AMI-CS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收集入院24 h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变量,保留其最大和最小值。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筛选模型变量并绘制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最终模型包含4个关键变量:年龄、最小收缩压、最大血尿素氮和最大血乳酸。在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和0.800,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在外部验证集中,模型的AUC为0.816,高于现有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IABP-SHOCKⅡ)评分和CardShock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校准曲线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DCA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结论该模型通过4个易于获取变量,可快速有效地预测AMI-CS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了一个简便而实用的工具。
宋琳何泉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列线图
厄贝沙坦对大鼠梗死心肌PPAR-γ表达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大鼠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厄贝沙坦逆转心室重塑的机制是否与PPAR-γ有关。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组、厄贝沙坦(Irbesartan,Ire)组75mg(/kg·d),另设假手术(Sham)组。6周后测定PPAR-γ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横切面积,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大鼠心肌中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左室重量指数增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明显,胶原比例增加。Ire组心肌中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左室重量指数降低,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减少,非梗死区胶原沉积减少。结论:PPAR-γ在大鼠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厄贝沙坦可能通过上调并激活PPAR-γ逆转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
刘俊覃数杨义何泉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心肌梗死厄贝沙坦心室重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