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成分:银杏提取物)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拜阿司匹灵组(aspirin group)31例,单用拜阿司匹灵治疗,舒血宁注射液+拜阿司匹灵组(Gingko+aspirin group)32例,予拜阿司匹灵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并设立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两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的PAC1、CD62P表达率,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脑梗塞经分别治疗后,舒血宁注射液+拜阿司匹灵组PAC1、CD62P表达率较拜阿司匹灵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灵可更好的抑制血小板活化。
- 柯俊龙许志恩何来鹏陈军梁维
- 关键词:脑梗塞血小板活化舒血宁注射液
- 血小板膜GPⅡb/Ⅲa及其在脑梗死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而血小板活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可以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因此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可了解血小板活化程度。
- 何来鹏许志恩
- 关键词:血栓形成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中脑梗死安全有效。
- 宋晓密何来鹏
- 关键词: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疏血通注射液
- 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和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对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NIHSS评分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钠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天进行NIHSS评分,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奥扎格雷钠组,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第14天奥扎格雷钠组的血小板膜NIHSS、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比阿司匹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均可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从而缓解脑梗死病情,而奥扎格雷钠作用更强,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
- 何来鹏张远之王欣
- 关键词:脑梗死P-选择素奥扎格雷钠
- 黄连解毒汤加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5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加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观察用药后止疱、结痂、止痛和痊愈的时间、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止疱、结痂、止痛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连解毒汤加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治愈率高、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 宋晓密何来鹏
-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加味带状疱疹
-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的表达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的表达。方法对比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梗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观察脑梗组中高危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脂组和无危组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结果脑梗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及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高危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脂组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高于无危组(P<0.05)。结论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可作为表明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可促进血小板活化。
- 何来鹏王欣
- 关键词:脑梗死P-选择素高血压高血脂
- 醒脑静注射液配合颅脑降温仪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配合颅脑降温仪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防止感染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并配合头颅低温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血肿和水肿体积变化;2个疗程后对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1)临床疗效:1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脑血肿及水肿变化:1个疗程后两组血肿及水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其中治疗组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个疗程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其中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配合颅脑降温仪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宋晓密何来鹏
-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多项相关血液指标的表达变化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和多项相关血液指标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的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发病与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W)检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应用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测定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PT、FIB、MPV和P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AP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外周血PLT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可作为表明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在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PT、FIB、MPV、PDW和PLT对脑梗死的诊疗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何来鹏王欣
-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