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仿

作品数:55 被引量:249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骨折
  • 10篇手术
  • 9篇疗效
  • 9篇内固定
  • 8篇肱骨
  • 8篇关节
  • 7篇腰椎
  • 7篇胫骨
  • 6篇三维有限元
  • 6篇生物力学
  • 6篇固定术
  • 5篇颈椎
  • 5篇老年
  • 4篇愈合
  • 4篇入路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椎间融合
  • 4篇椎体
  • 4篇肱骨骨折

机构

  • 15篇马鞍山市人民...
  • 15篇安徽省马鞍山...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马钢集团控股...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北华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马鞍山...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马鞍山市中心...
  • 1篇马鞍山市市立...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 55篇何仿
  • 14篇李苏皖
  • 13篇陈小强
  • 12篇周涛
  • 10篇陆斌
  • 9篇苟三怀
  • 9篇林昊
  • 7篇李健
  • 7篇马骋
  • 5篇张健
  • 5篇卜海富
  • 5篇肖海军
  • 5篇谢洋
  • 4篇欧阳跃平
  • 3篇张文忠
  • 3篇郝鹏
  • 3篇金重山
  • 3篇刘岩
  • 3篇杨卧龙
  • 3篇胡敏峰

传媒

  • 1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1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临床医学
  • 2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为基础的肩关节运动模式和盂-肱变换关系分析
该文研究:①利用开放核磁共振成像和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在上臂被动抬高过程中对这些肩带结构进行运动分析.②通过运用开放核磁共振成像和三维数据后处理技术去分析在主动和被动肩抬高过程中肱骨头的变换过程.
何仿
关键词:磁共振三维重建
文献传递
锁骨闭合性骨折伴锁骨下动静脉损伤1例被引量:1
2006年
林昊何仿郝鹏
关键词:锁骨骨折
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方法]将40例腘窝囊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0例;B组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囊肿复发率、恢复至0~Ⅰ级的好转率。[结果]患者均获得8~18个月随访,平均(12.7±2.4)个月。A组手术切口长度(1.3±0.2)cm,显著低于B组(6.1±0.5)cm(P<0.05);A组术后复发率9.5%,B组1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好转率为90.5%,B组89.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令人满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谢洋李苏皖刘朝晖何仿
关键词:关节镜后侧入路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早期内固定松动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早期内固定松动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2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12个月随访,5例出现明显的钛网沉陷,其中2例行翻修术,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提高,平均提高5.3分。[结论]钛网沉陷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常见并发症,正确处理终板、仔细修建钛网、避免过度撑开可以降低术后内固定松动的发生。
何仿林昊周涛李健陈小强
关键词:颈椎钛网脊柱融合
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后内(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治疗体会。&lt;br&gt;  方法:取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9例。&lt;br&gt;  结果:患者获得...
张健陆斌杨卧龙胡敏峰何仿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
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在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在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并对其短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5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髌前切口应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固定并随访。结果:56例术中及术后X线片证实达到关节面复位平整,随访时间7~30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及关节感染、畸形愈合等发生。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96.4%。术后及随访X线片证实所有骨折均关节面平整,无术后骨折再移位发生。结论: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可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的固定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粉碎性髌骨骨折治疗的较好选择,但在骨折愈合后应及时取出,避免由于镍的析出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及潜在的致癌性。
刘效志孙淑建何仿胡旺阳
关键词:髌骨粉碎性骨折记忆合金聚髌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照VAS、JO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的分值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疼痛复发,无肢体功能下降。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时与术后1周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创伤小,减压彻底,可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李健何仿陈小强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
单纯DHS与DHS联合粗隆拉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25
2006年
何仿马骋苟三怀刘岩欧阳跃平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拉力螺钉DHS疗效差异
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2月-2008年8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3例,其中前路手术12例,后路手术7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椎体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神经症状无加重;7例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 A级)无任何恢复,14例不完全截瘫患者中,5例Frankel B级恢复到Frankel C级,4例Frankel C级恢复到Frankel D级,3例Frankel D级恢复到Frankel E级,2例Frankel D级术后仍为Frankel D级;2例Frankel E级术后无加重。Frankel分值平均由术前的1.6增加到术后2.1(P〈0.05);所有病例均复位、颈椎椎体高度恢复;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X线片上提示钢板位置正常,椎体螺丝钉尤折断及松动,无植骨块松动和脱出。[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来说,应当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损伤椎间盘、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叮以直接解除关节绞锁、脱位,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的存在,以免在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脱位和损伤椎间盘,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何仿田纪伟林昊李苏皖张文忠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
人体退变椎间盘中PDGF-A、PDGFR-α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人体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DGF-A、PDGFR-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对照组(A组,n=17)、退变椎间盘组(B组,n=51)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两组椎间盘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DGF-A、PDGFR-α在B组中表达低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指数(PI)在B组数值低于A组,细胞凋亡指数(AI)在B组数值高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A、PDGFR-α的表达与PI正相关、与AI负相关(P<0.05);PI、AI值在PDGF-A、PDGFR-α阴性和阳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A、PDGFR-α的异常表达与人体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PDGF-A、PDGFR-α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在人体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
谢洋刘银华周涛陈小强何仿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