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庚
- 作品数:61 被引量:2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方法:采用植块法原代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CD31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辨别、鉴定。用同型半胱氨酸(Hcy)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通心络低浓度组、通心络中浓度组、通心络高浓度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组细胞存活率降低[(74.61±2.88)%vs(100.00±2.07)%],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升高[(4.10±0.18)nmol/ml vs(1.92±0.10)nmol/ml],SOD活性降低[(7.55±0.71)U/ml vs(20.77±0.68)U/ml],细胞内ROS水平升高[(38.17±10.28)%vs(19.83±2.97)%],ET-1 m RNA表达上调,e NOS蛋白表达下调;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相比,通心络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指标变化。结论:通心络能够改善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损伤,并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 位庚刘红利李红蓉马柳一尹玉洁姚兵贾振华
- 关键词:通心络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同型半胱氨酸内皮功能氧化应激
- 通心络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3种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CM),同型半胱氨酸诱导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CM)和通心络干预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T-CM)。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M组、T-CM组及H-CM组,采用相应培养液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JC-1试剂盒测定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 C)和钙网蛋白(CR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CM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上清液cTnT含量、MMP水平、CRT及Cyt C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N-CM组比较,H-CM组细胞皱缩,细胞边缘模糊,有大量坏死细胞漂浮,细胞上清液cTnT含量、CRT及Cyt C蛋白表达升高,MMP水平降低(P<0.01);与H-CM组比较,T-CM组细胞无明显皱缩,细胞边缘较清楚,坏死漂浮细胞减少,细胞上清液cTnT含量、CRT及Cyt C蛋白表达降低,MMP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受损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可损伤心肌细胞,其损伤机制可能与CRT介导的线粒体功能受损有关,通心络可抑制该损伤过程。
- 位庚位庚尹玉洁张月霞张月霞梁小华
- 关键词:通心络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钙网蛋白
- 温阳法治疗胃脘痞胀1例报道
- 2006年
- 位庚李冰
- 关键词:温阳法
- 通心络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新西兰家兔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通心络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0.15、0.3和0.6 g·kg^(-1)·d^(-1)),阿托伐他汀组(2.5 mg·kg^(-1)·d^(-1)),阿司匹林组(12.5 mg·kg^(-1)·d^(-1))。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12周,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余各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按剂量连续灌胃给药12周,饮水不限。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取材。取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取血清、血浆分别进行血脂水平、血小板因子4(PF4)和可溶性CD62P(s CD62P)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钙离子,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光镜下进行动脉粥样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新西兰兔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增加,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增高,血清PF4、sCD62P及血小板钙离子浓度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表达PF4、sCD62P水平及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降低血清TC、TG和LDL-C水平(P<0.05);电镜观察见正常组血小板形态规则,细胞器分布均匀,模型组血小板形态畸形,伪足明显,α颗粒及致密颗粒减少,胞浆内空泡增多,提示血小板活化状态,用药组均不同程度改善血小板形态,增加α颗粒及致密颗粒数量,胞质损伤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正常组内膜光滑完整,模型组内膜显著增厚,泡沫细胞大量聚集,斑块形成,用药组通心络高剂量组内膜增厚显著降低,泡沫细胞明显减少,斑块形成不明显,其它用药组均不同程度改善内膜增厚,降低泡沫细胞含量。结论:通心络可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血�
- 刘红利李红蓉尹玉洁位庚常成成王宏涛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通心络
- “运脾津通脾络”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 田金悦刘红利吴朋飞位庚孟令华武朝英梁俊清陈檬李辉欣
-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脉络学说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并提出“运脾津通脾络”的治疗原则。“运脾津”旨在通过健脾补肾、活血、行气利水,恢复脾转输水谷精...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通络药物
- 桂芍通络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外膜滋养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干预作用
- 目的:观察桂芍通络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外膜滋养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8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外膜损伤组、桂芍通络高剂量(GH)组、桂芍通络中剂量(GM)组、阿托伐他汀(ATO)组、通心络(...
- 尹玉洁马柳一位庚李红蓉贾振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新生
- 高糖高脂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的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通心络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高糖高脂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将HA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高脂组、通心络低、中、高浓度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
- 位庚柴雪姣何金花王曼刘赞朝
- 关键词:高糖高脂通心络胶囊氧化应激凋亡
- 基于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构建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预测模型及价值验证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构建2型糖尿病(T2DM)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价值验证,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T2DM患者2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DN诊断标准分为单纯T2DM组(197例)与DN组(7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构建T2DM发生DN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并进行个体值预测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BMI、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FBG、2hPG、Hb、TG、Scr、BUN不是T2DM发生DN的影响因素(P>0.05);T2DM病程、高血压、HbA1c、TC、HDL-C、LDL-C、SUA是T2DM发生DN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病程、高血压、HbA1c、TC、LDL-C、SUA是T2DM发生DN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T2DM发生DN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根据上述独立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T2DM发生DN的最佳截断值Log(P)为0.489,AUC为0.830,95%CI为0.779~0.873,灵敏度为61.43%,特异性为89.34%,较各影响因素单独预测价值高。随机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T2DM患者178例作为验证集,其中发生DN患者42例,未发生DN患者136例,该模型在验证集中预测T2DM发生DN的AUC为0.922,95%CI为0.872~0.957,灵敏度为85.71%,特异性为87.50%。结论基于T2DM病程、高血压、HbA1c、TC、LDL-C、HDL-C、SUA构建T2DM发生DN的预测模型具有可靠预测价值,能作为临床预测DN风险的重要途径。
- 邢玉微刘宽芝位庚曹光孙泽楠柴雪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 藏象学说中“己土”理论实质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滴天髓征义》曾引证,矛盾辨证法,为一切学术理论之龟镜。其中,阴阳五行制害、调平,不仅为经典象术学奠定了根基,其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的构建,亦具有不可忽视之价值。
- 吴昊天位庚吴以岭姜婧
- 关键词:藏象肝木调平
- 以脉络学说指导糖尿病足的治疗
-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中医脉与西医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新概念.认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日久累及肢体大、中、小、微血管的一类并发症,属于"脉络-血管系...
- 郭勇英位庚李红蓉高怀林
- 关键词:糖尿病足通心络胶囊用药规律脉络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