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传友 作品数:44 被引量:825 H指数:16 供职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3种水稻趋势产量拟合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9 2017年 正确评估气象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必须以准确的气象产量为前提,因此,探求长时间序列粮食趋势产量提取分离方法对于更好地指导未来作物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辽宁省9个地区17个站点62年的水稻历史产量数据,以相近地区农业生产力技术发展水平应具有一致性、产量序列的趋势应反映国家惠农政策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相近地区热量条件变化的一致性可引起气象产量具有同升同降的特点等为评判标准,分析评价了应用HP滤波法、指数平滑法以及Logistic方法分离水稻的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序列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Logistic方法、HP滤波法以及指数平滑法所拟合出的趋势产量序列与辽宁省平均趋势产量序列一致,3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辽宁省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一致性特点;其中,沈阳、铁岭、鞍山、辽阳、丹东和锦州6个地区的趋势产量序列与辽宁省平均趋势产量序列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908以上,表现为一致性极好;2)HP滤波法拟合出的趋势产量序列能较真实地反映由于生产力和国家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实际产量的变化趋势,指数平滑法次之,而Logistic方法提取的趋势产量变化趋势反映社会发展实际的能力最差;3)不同趋势产量分离方法得到的气象产量区域平均值序列具有相似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三者之间无显著区别(P>0.05);HP滤波法分离得到的气象产量吻合气候特征的能力最强,指数平滑法次之,Logistic方法最差。综合分析,辽宁省水稻趋势产量的提取以应用HP滤波法最优,指数平滑法次之,而Logistic方法不适合辽宁省水稻趋势产量的提取。研究结果可为作物趋势产量拟合提供方法借鉴。 赵东妮 王艳华 任传友 马熙达 徐一丹 陈伟关键词:水稻 气象产量 HP滤波法 指数平滑法 东北地区辐射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9 2003年 借助GIS平台和DEM数据 ,生成东北地区 1km× 1km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数据库。利用 1960年~ 1990年累年月平均气候资料 ,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了东北地区 189个气象台站总辐射、直接辐射、PAR和地表有效辐射的月值和年值 ;并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和VB6 0语言处理了 1992年辽宁省 5月~ 8月的NOAAAVHRR数据 ,得到了辽宁省 5月~ 8月月均 1km× 1km网格的地面反射率数据。在此基础上 ,分省建立了各种辐射值与宏观地理因子 (经度、纬度、海拔高度 )的三维二次空间分布模式。半理论半经验地定量分析了坡度坡向对总辐射和PAR的影响 ,最终建立了东北地区辐射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 范辽生 刘新安 于贵瑞 岳燕珍 李正泉 任传友关键词:太阳辐射 GIS 农业气候资源 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42 2003年 利用东北地区 172个气象台站 3 0a(1961年~ 1990年 )的整编温度资料和东北地区 5 0 0m× 5 0 0mDEM数据 ,建立了东北地区温度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 ,温度要素的宏观本底值的模拟以三维二次幂级数展开法效果较好 ,其误差气温多在 0 2℃~ 0 4℃ ,≥ 10℃初日、终日为 1 1d~ 2 0d ,≥ 10℃初终间隔日数为 2 2d~ 2 9d ,≥ 10℃积温为 5 6℃·d~ 89℃·d。 3省各温度要素的小地形影响程度不同 ,文中对小地形影响显著的要素进行了模型修正。利用建立的温度要素空间分布模型 。 任传友 于贵瑞 刘新安 牛栋 李正泉 范辽生关键词:热量资源 温度 东北地区春玉米品种熟型搭配的决策研究 被引量:3 2002年 根据栽培地的热量资源及玉米生育期所需的热量指标 ,确定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成熟度;利用概率决策方法 ,计算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成熟度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 ,来确定当地的主栽品种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综合考虑栽培地区的热量年际波动状况,对当地不同熟型玉米品种种植比例进行了搭配,以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优化玉米品种布局,达到主动防御低温冷害的目的。 罗新兰 周立宏 任传友 高西宁 国力 张丹关键词:品种搭配 线性规划 玉米 栽培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化信息研究图集-气候要素分卷 于贵瑞 何洪林 刘新安 牛栋 王秋凤 李正泉 范辽生 蔡福 祝青林 任传友 郭学兵 苏文 岳燕珍 本图集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论述了生态系统研究与生态信息科学的关系,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的基本构想,气候要素空间化的概念、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简...关键词:关键词:气候要素 图集 东北地区活动积温和极端持续低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2011年 低温冷害是制约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了解低温冷害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对于防灾减灾、合理搭配农作物品种熟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东北地区73个气象站1960-2004年温度资料以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0℃活动积温和持续低温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了其对粮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动积温表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减少的趋势,持续低温指数表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谐波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活动积温存在着明显的2.5-4a的周期振荡,持续低温指数主要表现为2.5-5a和10a左右的周期振荡。粮食产量的波动带有明显的活动积温和持续低温指数的信息,纬度越高,粮食产量受活动积温的影响越大,受持续低温指数的影响越小。活动积温是制约东北地区粮食和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但持续低温指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持续低温指数每增加1d,会导致辽宁、吉林、黑龙江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下降6.2%、5.8%和2.1%。 王艳华 任传友 韩亚东 张菁 张文忠 黄瑞冬关键词:活动积温 粮食产量 东北地区不同季节持续低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温暖化的响应 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73个常规气象台站1961年-2005年日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观测资料,分析近45年来不同季节CCDI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温暖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年CCDI呈下降趋势,并且春、夏、秋、冬季CCDI具有一致性降低的特征。不同季节CCDI降低的幅度并不一致,冬季降低幅度最大,夏季最小;②东北地区年CCDI大致表现出南、北降低缓慢,中间降低较快的分布形态。不同季节CCDI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年CCDI降低的规律基本一致,仅数值大小上存在差异;③东北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p<0.01),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38°C/10a,并且春、夏、秋、冬季平均温度具有一致性升高的特征。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④就年及不同季节总体而言,平均温度与CCDI为负相关关系(p<0.01)。季节间温度升高的差异大于CCDI降低的差异,不同季节内CCDI的降低对该季节平均温度升高的响应强度不等,单位温度上升造成CCDI降低的幅度,冬季大于夏季。 王艳华 任传友 刘刚 周立宏 韩亚东 黄瑞冬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 辽宁省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63 2002年 利用东北地区 9个辐射台站 1 96 1年~ 1 980年的辐射资料 ,检验、比较了国内常用的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方法的误差和精度。结果表明 :采用多因子综合法计算总辐射的通用公式 ,其月值和年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4 0 %和 3 7% ,复相关系数为 0 990和 0 787,分别达到 0 0 1和 0 0 5显著水准 ,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可用于东北各地的总辐射计算 ;周允华等人建立的总辐射PAR系数经验公式 ,较好地反映了该系数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极为接近。选择上述适合于辽宁省的辐射计算方法 ,利用 1 96 1年~ 1 990年有关气候资料 ,计算了辽宁省各地的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资源 ,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 刘新安 范辽生 王艳华 王秋凤 任传友 李正泉关键词:太阳辐射 计算方法 农业资源 气候 气象要素 中国近45年低温指数时空持续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选取全国621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近45 a来持续低温指数(consec-utive cold day index,CCDI)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近45a来,我国大部分地区CCDI呈下降趋势,仅在西南和华中地区的个别站点存在小幅的升高趋势;(2)以每10a为一个年代,在各个年代,我国北方地区CCDI值均高于南方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CCDI呈下降趋势,但进入21世纪,长城一线以北,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CCDI表现出明显的增大趋势;(3)REOF分析表明:以东北、华北、新疆北部和华中的部分地区CCDI的降低为特征的模态是近45a来CCDI变化的第一主要模态,但该典型模态自80年代以来表现趋弱,上述地区CCDI的降低趋势变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增加的趋势。以成渝地区为中心的CCDI增大是近45a来CCDI变化的第二主要模态,且该模态在近45a表现稳定。 王艳华 任传友 黄瑞冬 张文忠关键词:REOF分析 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2002—2006年沈阳市逐日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和同期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各个季节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气压和气温,而春季相对湿度、夏季降水与死亡数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评价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应用逐步聚类法,定性地给出了各个季节高发的天气类型,在同一季节内,不同性别高发的天气类型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疾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王艳华 任传友 刘江 吕艺 李恂 张菁关键词:气象条件 急性心肌梗塞 逐步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