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仁
- 作品数:50 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及诱导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及诱导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在本科进行大肠癌手术的病例,研究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NK、ADCC活性、T细胞亚群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IL—2水平的改变。结果:大肠癌患者手术后,NK、ADCE活性、CD4^+T细胞的比例及诱导IL—2的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仍相差非常显著(P<0.01);按病期、病理分类比较发现,Dukes’AB期及高、中分化组淋巴细胞的功能抑制较CD组及低分化组轻(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与肿瘤的分期有关;大肠癌细胞可能分泌某些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 丁国善付志仁李先兴徐冠南王元和
- 关键词:大肠癌杀伤活性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 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上调大肠癌Fas配体的表达
- 2000年
- 丁尔迅王强郑向民付志仁王元和
- 关键词:大肠癌FAS配体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 主胰管损伤的外科处理(附12例报告)
- 2001年
- 目的探讨主胰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对近20年来收治的主胰管损伤共1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有6例发生并发症(50.0%),其中胰瘘4例(33.3%),腹腔脓肿1例(8.3%),胰腺假性囊肿1例(8.3%)。结论主胰管损伤是严重的胰腺损伤,术中应根据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伤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力求简单有效;术后应保持引流通畅,积极防治并发症。
- 张友磊刘健张玉霞朱爱勇付志仁王强王元和
- 关键词:胰管外科处理胰腺损伤防治并发症胰瘘
-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生长抑素的变化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生长抑素 (SS)的变化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 方法 :观察 2 5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SS水平及免疫功能的改变 ,并分析两者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大肠癌组术前外周血 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1) ;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 (P<0 .0 1) ,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大肠癌组术前 NK细胞活性、CD4+ T细胞比例、淋巴细胞增值能力以及 IL - 2诱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手术后上述指标虽较术前有明显升高 (P<0 .0 1) ,但仍低于对照组 (P<0 .0 5 ) ;另外大肠癌组 CD8+ T细胞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或 P<0 .0 5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SS的变化与其 NK细胞活性、CD4+ T细胞比例、淋巴细胞增值能力以及 IL - 2的诱生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 SS水平升高不仅与肿瘤的存在密切相关 。
- 丁国善唐鸿建付志仁李先兴徐冠南王元和
- 关键词:大肠肿瘤生长抑素免疫功能手术前后
- 原发性肝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3
- 1999年
-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对原发性肝癌细胞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选择17 种化疗药物对20 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 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平均抑制率大于50% 的化疗药物为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VM26( 威猛) 、TAA(泰素)、环磷酰胺及DDP( 顺铂) 。结论 根据联合化疗的原则,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建议选用的化疗方案为:以氟脲嘧啶为主、配合顺铂等其他一种或二种敏感的化疗药物。
- 丁国善徐冠南付志仁李先兴
- 关键词:肝癌药敏药物疗法
- 白细胞介素18上调大肠癌细胞Fas配体表达被引量:3
- 2002年
- 张伟丁尔迅王强陈学云付志仁
- 关键词:FAS配体白细胞介素18大肠癌WESTERN印迹法
-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被引量:3
- 1997年
- 报告1例人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经过,受者的原发病为肝豆状核变性(肝型失代偿期)。采用UW液灌洗和保存,快速取肝。冷缺血时间为8小时。受者的肝动脉变异,通过供体髂动脉架桥使供肝动脉与肾平面下方腹主动脉吻合。术中未采用静脉转流,血液动力学未见明显变化,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术后应用环孢素A+泼尼松二联免疫抑制治疗,克服了腹腔迟发性大出血、急性排斥反应、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及环孢素A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等并发症。目前受者已存活200天。
- 付志仁徐冠南丁国善李先兴吴剑英王孟龙吕随峰焦成文乔智沈宏亮王元和
- 关键词:肝移植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报告
- Fas配体mRNA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Fas配体mRNA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配体mRNA在 5 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Fas配体mRNA表达阳性率为 5 8% ( 3 0 / 5 2 )。存在癌周炎性反应的大肠癌组织中FasLmRNA阳性率为 2 5 % ( 3 / 12 ) ,而无癌周炎性反应的大肠癌阳性率为 68% ( 2 7/ 4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Fas配体mRNA表达在DukesB期组 3 8% ( 10 / 2 6) ,C期组为 73 % ( 16/ 2 2 ) ,D期组为 10 0 % ( 4 / 4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FasLmRNA阳性组术后 5年累积生存率为 5 0 % ( 15 / 3 0 ) ,明显低于阴性组 86% ( 19/ 2 2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Fas配体对大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 丁尔迅王强袁克文付志仁吴德敬陈学云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原位杂交配体
- 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Fas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 Fu)对大肠癌细胞 Fas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培养的 9株细胞 (6株为人大肠癌细胞 ) Fas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观察了 5 - Fu(2 6 0 mol/ L )处理后大肠癌细胞 Fas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检测的 6株人大肠癌细胞中 ,有 5株肿瘤细胞表面表达 Fas蛋白 ;用临床浓度的 5 - Fu处理后 ,HCT- 116和 Wi Dr的Fa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结论 :5 - Fu可上调肿瘤细胞 Fas表达水平 ,由此可能增加其对 Fas介导的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敏感性。
- 胡圣良丁尔迅王强陈学云付志仁
- 关键词:FAS蛋白5-氟脲嘧啶大肠癌基因调控
- 来氟米特对大鼠不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验证来氟米特(leflunom ide)对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0 只成年 Lew is 雄性大鼠作为受体, A C I大鼠作为供体,分别行原位肝脏、小肠、肾脏以及异位心脏、胰腺移植。除对照组外,给予每只受体来氟米特5 m g·kg- 1·d- 1 治疗14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来氟米特可显著延长受体及移植物存活时间。其中,来氟米特可将 2/6 肾移植受体及5/5 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延长至100 d 以上。结论:来氟米特可显著延缓大鼠同种异体小肠、心脏及胰腺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可有效控制肝脏及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 付志仁肖飞马优钢丁国善李先兴吴剑英吕随峰徐冠南WilliamsJW
- 关键词:来氟米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