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升主动脉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比较正常和老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升主动脉的蠕变特性,确定动脉粥样硬化对升主动脉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各15个试样进行拉伸实验。拉伸实验的加速度为5mm/min。结果正常组拉伸最大载荷为1.38±0.16N,最大应力1.99±0.23MPa,最大位移2.59±0.27mm,最大应变52.1%±5.4%;模型组拉伸最大载荷为0.99±0.16N,最大应力1.39±0.19MPa,最大位移2.06±0.22mm,最大应变41.14%±4.37%。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对升主动脉力学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 于波冯铁健马洪顺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力学特性
- 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升主动脉的应力松弛曲线被引量:1
- 2009年
-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尚无定论,但和血管血流时的应力变化有关。目的:比较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升主动脉的应力松弛流变特性,确定动脉粥样硬化对升主动脉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8-12-16/30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普通级雄性4月龄SD大鼠20只,体质量165~200 g,随机分成正常对照10只,模型组10只,参考文献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两组大鼠饲养4周后处死,取出大鼠升主动脉,密封后置于-20 ℃冰箱内保存备用。实验前取出标本,常温下解冻,切取试样。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对照和模型组各8个试样进行应力松驰实验。应力松弛实验的应变增加速度为5%/s。设定实验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数,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主要观察指标:①应力松弛曲线和数据。②归一化应力松驰函数方程的计算。结果:正常对照和模型组升主动脉应力松弛最初600 s变化较快,之后应力缓慢下降,正常对照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 1.5 MPa,模型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0.856 MPa。结论:应力松弛曲线是以对数关系变化的,动脉粥样硬化对升主动脉应力松弛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 于波李新颖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应力松弛流变特性
-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脑血管的拉伸力学特性被引量:9
- 2010年
- 背景: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出血的防治有必要了解正常和动脑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的力学特性,但以往的研究对象多为正常人尸体与正常动物脑动脉的力学特性。目的:比较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大脑中动脉的拉伸力学特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2组大鼠的大脑中动脉以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5mm/min拉伸载荷实验,观察2组大鼠脑动脉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最大应力以及最大应变差异及血管应力-应变关系。结果与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脑动脉血管拉伸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及最大应变均较正常大鼠明显降低(P<0.05),大鼠脑动脉血管应力-应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因此,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脑中动脉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特性,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血管不能像正常大鼠脑血管一样再作较大的伸展。
- 于波孙长江权铁刚许东辉马洪顺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生物力学
- 老龄化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与SD大鼠左冠状动脉蠕变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国内关于老龄高血压模型动物左冠状动脉一维拉伸力学性质鲜有报道。目的:观察SD大鼠和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冠状动脉的蠕变特性。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4月龄SD大鼠和老龄(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冠状动脉进行蠕变实验,模拟人体温在(36.5±0.1)℃的温度场下以0.05%/s的应变增加速度对试样施加应力,设定时间为7200s。结果与结论:两组试样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在最初600s应变变化较快,随时间延长应变缓慢上升,SD组大鼠试样7200s应应变上升量大于自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正常SD大鼠左冠状动脉和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冠状动脉具有不同蠕变特性。
- 于波高明李新颖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SD大鼠冠状动脉蠕变
- 实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升主动脉蠕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比较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升主动脉的蠕变特性,确定动脉粥样硬化对升主动脉蠕变特性的影响。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病态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的应变增加速度为5%/s。设定实验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数,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正常和病态组升主动脉蠕变最初600 s变化较快,之后应变缓慢上升,正常组7 200 s蠕变量为1.4%,病态组7 200 s蠕变量为0.97%。说明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动脉粥样硬化对升主动脉蠕变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 于波李新颖马洪顺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蠕变流变特性
- 老龄化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与SD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应力松弛特性
- 2012年
- 背景:目前多数研究为正常人尸体和动物动脉血管的应力松弛特性,而老龄化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应力松弛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对比分析老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应力松弛特性,为高血压致血管损伤修复提供应力松弛指标。方法:对四五个月龄正常SD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和老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左冠状动脉各10个试样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应力松弛实验,模拟人体温在(36.5±0.1)℃的温度场下以0.05%/s的应变增加速度对试样施加应变,设定时间为7200s。采集100个数据,采用归一化分析的方法计算两组试样的归一化应力松弛方程。结果与结论:两组试样应力松弛曲线是以对数关系变化的,SD组试样7200s应变上升量大于自发性高血压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正常SD大鼠左冠状动脉和老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左冠状动脉具有不同的应力松弛特性。
- 刘波于波王文志
- 关键词:高血压SD大鼠左冠状动脉应力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