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成
-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高校教师价值取向变化的纵向分析被引量:6
- 2000年
-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研材料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教师价值取向纵向变化的主要特征。阐述了高校教师在价值观念、价值目标、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新情况 ,提出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抓 ,全面加大高校改革力度 。
- 黄百成黄文玲
-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被引量:1
- 2001年
- 着重论述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产量与就业的影响,并提出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大力发展适用技术的重要性。
- 黄百成朱汉民
-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经济发展
-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
- 1997年
-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问题,对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要使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 黄百成
-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物质文明建设《邓小平文选》
- 科技发展的伦理道德约束被引量:5
- 2002年
-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造成这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文文化的缺乏、人类认识方法的局限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 。
- 黄百成陈艳
- 关键词:思维方式伦理道德
- 树立新观念 塑造新形象 开拓新途径
- 1994年
-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新观念,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要努力塑造自己新的形象,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要锐意进取去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以紧紧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 王二宝黄百成
-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服务高校思想
-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被引量:1
- 2002年
-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人格健全,知识涵养深广,精神充实和意趣张扬。
- 黄百成
-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校园文化
- 素质教育与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被引量:2
- 2000年
- 学校在对青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中依靠什么样的人和培养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 黄文玲黄百成
- 关键词:素质教育质量教育指导者好学生
- 青年大学生道德实践的亮点与缺失
- 2001年
- 改革开放的大潮,市场经济的冲击,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的道德观念。而这种影响和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大学生的道德观上。大学生道德现状与特点表现如下:(1)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信奉的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讲奉献不讲索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崇尚的是"螺丝钉"、"老黄牛"精神,讲个人利益、讲索取是可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裂变,"集体"、"奉献"、"道义"、"高尚"虽仍受重视,但再也不能"一统天下"。学生越来越关注"个人"、"索取"、"利益"、"世俗",道德目标多已调整为"集体为主兼顾个人"、"多奉献多索取"、"讲利也重义"、"想做高尚人更具世俗心"。据调查:一半的大学生选择"大公无私"和"公大于私";选择"真诚大于虚假、高尚大于卑鄙"均不足一半;30%的大学生倾向于公私兼顾和真诚虚假、正直邪恶、高尚卑鄙各半。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已呈现明显的多元态势,对道德价值信仰的终极目标越来越淡漠,而对自我发展的个人目标执著追求。他们认为在转型期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排序是"自我奋斗"(48%)、"金钱"(40.9%)、"科学"(33.8%)、"...
- 黄百成
- 关键词:道德评价伦理道德高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道德实践
- 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9
- 2005年
-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必然走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当今生态文化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还在发展与构建之中。必须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黄百成张保伟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文化形态
- 王阳明致良知学说及其实践论内涵被引量:7
- 2010年
- 从实践论的角度,对致良知学说进行深层次的解读。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一言以蔽之,就是良知与致良知。王阳明到晚年才提出致良知说,被他的门人奉为晚年的亲切教训,致良知的提出标明阳明心学已完全成熟,臻于化境。
- 黄百成赵晶
- 关键词: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