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72例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02/2013-02收治的72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方法脊髓损伤检出率及韧带损伤检出率.结果:与CT扫描相比,MRI脊髓损伤检出率及韧带损伤检出率更高(P<0.01).结论:与CT相比,MRI可更好地对脊柱外伤进行空间定位,对脊髓及韧带损伤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于清太李玉梅黄巍郭英瑜
-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CT核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的诊断价值评价
- 2009年
- 目的分析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表现,评价其对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分辨率CT对患者颞骨颅底横断位薄层扫描,测量具体病例相关数据。结果在CT横断面图像上23例患者共44只耳中21例双侧耳和2例单侧耳的前庭导水管外口均大于1.5mm,其中21只耳内侧缘与总脚直接相通,26只耳合并耳部畸形。结论高分辨率CT能够准确地显示前庭导水管扩大,对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
- 黄巍
- 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疾病者,行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将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种方法后处理,对颈部血管狭窄进行定量评价,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准确评估。结果34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29例,管腔轻度狭窄者10例,中度狭窄者12例,重度狭窄者5例,节段闭塞者2例;钙化斑块15例,非钙化斑块10例,混合斑块9例;CT值范围20-1140Hu,其中钙化斑块CT值220-1140Hu,非钙化斑块CT值20-73Hu;左侧颈总动脉起源异常者1例;颈动脉体瘤2例;椎动脉狭窄者4例。结论16层螺旋CT有良好的时间和密度分辨率,联合三维成像各种后处理功能,可以直观显示颈部血管的形态,准确评价管腔的狭窄程度和评估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和诊断信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郭英瑜于清太黄巍
- 关键词:螺旋CT颈部血管CT血管成像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 郭英瑜刘相文黄巍王丽华于清太周广武李国安
- 任务来源与背景:“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为该院自选项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多数发达国家成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中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在中国居首位,在发生心肌梗塞之前早...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螺旋CT诊断
- 基底动脉瘤1例
- 2009年
- 病例资料
患者男,45岁,因多年头疼而行CT检查,头CT片显示脑实质无异常改变,但发现桥脑部基底动脉明显增粗(图1);之后行MRI检查并血管成像明确基底动脉中段管壁椭圆形扩张且突向管壁一侧,呈宽基底与基底动脉相连(图2),确诊为基底动脉瘤。确诊后患者到北京天坛医院进行了介入手术治疗(图3)。
- 黄巍周广武
- 关键词:基底动脉瘤
- Marfan综合征广泛累及胸腹主动脉CT表现1例
- 2009年
- 黄巍
- 关键词:主动脉
- 3.0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20例肝胆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轴位、冠状位FIESTA T2W及传统FSE T2W成像。观察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解剖显示等,就两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FIESTA序列对富水性病灶、腹部脏器边界、间隙解剖显示方面比FSE序列好,但针对实性病灶、病灶对比和伪影等指标上,FSE显著优于FIESTA序列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ESTA和FSE序列针对不同的肝胆疾病作用不同,在实际的诊断和检查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必要时可联合进行诊断。
- 于清太李玉梅谷瓅刘莹黄巍郭英瑜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序列肝胆疾病
- 双源CT血管成像对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双源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DSCTA)对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作用。方法病例资料为本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52例ASO患者,回顾性分析DSCTA对ASO的检出和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对图像质量满意的740段血管进行评价。DSCTA共有687段与DSA结果一致,总体符合率为92.8%,其中狭窄分级中Ⅱ级符合率为83.3%,Ⅲ级符合率为92.7%,Ⅳ级符合率为95.4%;52例患者DSCTA共检出各类斑块216个,包括非钙化性斑块142个,其中脂质斑块81个,纤维斑块61个。脂质为主斑块及纤维斑块多突向腔内。钙化性斑块74个。钙化性斑块多位于管壁,呈部分或全部环绕管壁形成,多向腔外形成。结论 DSCTA无创、快速、图像直观,能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可为ASO的诊断及介入和手术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郭英瑜丁玉瑛黄巍
-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管动脉硬化闭塞症计算机体层摄影
-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肿块6例,规则2例,钙化7例,囊变坏死1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CT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率可达95%以上。
- 黄巍于清泰郭英瑜
-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X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诊断韦尼克脑病1例的报告被引量:1
- 2012年
- 韦尼克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是慢性酒精中毒常见的由于维生素B1(即硫胺)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本病由CarlWernicke于1881年首先报道。当时描述的3例病人,特点为急性起始的疾病,以精神障碍、眼肌麻痹和共济失调性步态为主要症状。
- 于清太郭英瑜黄巍
- 关键词:韦尼克脑病磁共振成像(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