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晓阳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滞尘
  • 2篇沙漠腹地
  • 2篇塔克拉玛干沙...
  • 2篇塔克拉玛干沙...
  • 1篇叶面
  • 1篇滞尘能力
  • 1篇生活型
  • 1篇粒度特征
  • 1篇降尘
  • 1篇灌木
  • 1篇光合器官
  • 1篇大气降尘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新疆电力设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李生宇
  • 2篇高晓阳
  • 1篇邱永志
  • 1篇王世杰
  • 1篇李应罡
  • 1篇王宁波
  • 1篇田野
  • 1篇贾文茹
  • 1篇靳正忠
  • 1篇唐金峰
  • 1篇刘建宇
  • 1篇谷峰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10种灌木光合器官的滞尘能力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全株光合器官取样,利用质量差减法,对塔中植物园10种灌木的滞尘能力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表明:①植物光合器官滞尘量与所处环境条件有关,在沙漠地区同种植物光合器官滞尘量大于沙漠以外区域。②梭梭和沙拐枣的光合器官退化为同化枝,形态类似针叶树种的针叶,但尚有极度退化的叶片,其滞尘量大于其他区域针叶树种;与沙拐枣相比,梭梭同化枝节间距较短,叶片数量相对较多,因此梭梭的滞尘能力大于沙拐枣。③柽柳属植物虽然叶片也极度退化,但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密集、被覆绒毛、分泌盐分等特性,而且树冠光合器官密度大,具有很强的滞尘能力,光合器官滞尘量大于梭梭和沙拐枣,也大于阔叶灌木和阔叶乔木;由于光合器官表面滞尘特性、叶片数量以及树冠光合器官密度的差异,柽柳属植物光合器官滞尘能力也存在种间差异。④全植株光合器官滞尘量、单位重量光合器官滞尘量、单位表面积光合器官滞尘量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植物光合器官的滞尘能力,而单位树冠体积的光合器官滞尘量则可较全面地反映植物光合器官的滞尘能力。以单位体积树冠空间光合器官滞尘量为评价指标,10种灌木光合器官滞尘能力的排序为:甘蒙柽柳>长穗柽柳>华北柽柳>紫杆柽柳>刚毛柽柳>多花柽柳>多枝柽柳>沙生柽柳>梭梭>头状沙拐枣。
李生宇谷峰邱永志靳正忠李应罡高晓阳
关键词:灌木光合器官滞尘能力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揭示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内10种阔叶植物的叶面滞尘和同一环境中集尘缸降尘进行取样,利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物叶面滞尘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叶面滞尘平均粒径为16~61μm,以粉沙和极细沙为主,粉沙(65.85%)和黏土(7.77%)含量大于集尘缸降尘中的相应含量(32.01%,3.19%);植物叶面滞尘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为1.42~1.74;偏度属于近对称、正偏或极正偏;峰态中等偏窄,峰度值集中在1.019~1.375。与集尘缸降尘相比,植物叶面滞尘颗粒偏细,分选性偏差,整体正偏程度偏小,峰态偏宽。(2)10种植物叶面滞尘粒度也存在差异,平均粒径排序为灰杨<银沙槐<沙枣<小叶白蜡<沙冬青<枸杞<沙打旺<铃铛刺<胀果甘草<白刺,表明植物叶面对大气降尘的滞留和吸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是植物叶面特性(是否有绒毛或褶皱等)、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以及与之相应的风沙流颗粒分布、近地表小气候特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3)粒度参数相关散点图表明10种植物叶面滞尘、集尘缸降尘沉积环境不同,而平均粒径与分选性对沉积环境变化响应最为敏感。
贾文茹李生宇高晓阳王宁波王世杰田野刘建宇毛文莲唐金峰
关键词:大气降尘生活型塔克拉玛干沙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