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守怡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冰山原则
  • 1篇东西方
  • 1篇隐喻
  • 1篇中东政治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死者
  • 1篇戏剧
  • 1篇现象学
  • 1篇现象学分析
  • 1篇另一面
  • 1篇留学
  • 1篇留学生
  • 1篇美国小说
  • 1篇精神创伤
  • 1篇来华留学
  • 1篇来华留学生
  • 1篇厄内斯特·海...
  • 1篇冰山
  • 1篇创伤

机构

  • 4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骆守怡
  • 1篇曹萍

传媒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高教论坛
  • 1篇南京审计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6
  • 2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我们心中的死者》看温特诗歌中的隐喻
2007年
从阿尔伯特·温特的代表诗集《我们心中的死者》中可以看到他诗歌中特定的隐喻体系,圆形和球体的物质象征着生命本质上的循环,文本在时间层次等方面起着一个更为互文性的作用,听觉和视觉的联想手段体现了韵律学上的意义。
曹萍骆守怡
关键词:隐喻
冰山的另一面——厄内斯特·海明威冰山原则的现象学分析
一九三二年,厄内斯特·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骆守怡
关键词:美国小说厄内斯特·海明威冰山原则
论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表现被引量:2
2007年
厄内斯特·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本文将从作者技巧表现的角度分三个部分来讨论海明威开创的冰山原则,即客观的叙述、场景意识和独特的象征手法运用。
骆守怡
关键词:冰山原则
论戏剧《耻辱》中的美国穆斯林精神创伤被引量:1
2016年
2013年普利策戏剧奖作品《耻辱》是直击伊斯兰恐惧症最勇敢的声音:主人公阿米尔身处西方社会而带有东方文化基因,陷于文明冲突的夹缝中,生活陷入危机,精神濒临崩溃。文章将阿米尔"屈辱、愤怒和骄傲"的复杂心理机制置于相关历史文化以及政治背景中,力图探寻后"9·11"时代美国穆斯林精神创伤的根源——东西方文化的历史抗衡与"他者"界定,身份认同的挑战以及中东政治冲突的后遗症。阿米尔从志得意满到一无所有的个人悲剧折射出当今美国穆斯林无法逃避的尴尬与崩溃。
骆守怡
关键词:创伤身份认同中东政治
“自说”融合“他说”:论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四维架构
202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审计大学硕士国际班留学生的回信中激励他们“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以此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又一次释放了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信号。本文基于现有相关研究,以完善“他说”与“自说”相融合的战略为主旨,廓清了跨文化认知、跨文化育人、跨文化接受和跨文化思辨四个维度,在认知网络、思政教育、传播机制和国际理解四个层面上构建一套契合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现状的创新性架构,并阐述切中四维度题旨的实施举措。
骆守怡沈千盈汤晓云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